APP下载

《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解析

2016-12-20赵濛

电影文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叙事手法哈利·波特叙事结构

[摘要]自系列影片《哈利·波特》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以来,一股源自于美国好莱坞的魔幻之风便风靡全球。事实上,“魔幻”在电影艺术中早已有之,但具有魔幻元素的电影却与魔幻电影存在着根本的不同。本文将在区分二者的基础上,立足系列影片《哈利·波特》,从其魔幻叙事主题、魔幻叙事结构及魔幻叙事手法三个层面对《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进行解析,并试图寻找到其中可被中国魔幻电影所借鉴的有益因素。

[关键词]《哈利·波特》;魔幻;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叙事手法

一、魔幻与魔幻电影

自系列影片《哈利·波特》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以来,一股源自于美国好莱坞的魔幻之风便风靡全球,包括美国、日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对魔幻电影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从美国的《魔戒》到日本的《精灵旅社》以及中国本土的《画皮》,魔幻电影在世界影坛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与心灵震颤的魔幻电影已经成为电影艺术中的独立类型片。

英国的著名学者芬·普瑞凯特曾对“魔幻”一词进行研究,他认为魔幻的出现可以上溯至古代欧洲的传奇故事和民间传说,早在《圣经》中便已可寻其端倪。[1]学者列维曾经将“魔幻”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析,列维认为构成“魔幻”的发生背景要设置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模糊时期,同时必须辅助以魔法等超自然的力量加以实现。这种超自然力量必然是现代科学所无法解释的现象,同时构成“魔幻”的主体必须是具有魔性的存在。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魔幻元素逐渐出现在西方影坛之上,尤其是在一些科幻片中,魔幻元素更是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构成。但这些具有魔幻元素的影片并不等同于魔幻电影,魔幻电影又称为奇幻电影,与应用魔幻元素而拍摄的传统类型电影不同,魔幻电影具有自己独立的风格,我们可以通过列举的方式来进一步取得这两个相近的概念。近年活跃于影坛的具有魔幻元素的西方影片有《加勒比海盗》等,这些影片的故事主体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而魔幻元素则成了为整部影片增姿添彩的手段。相比之下,以《哈利·波特》为代表的魔幻电影则是将故事主体完全架构在魔幻之上,在魔幻世界中发生着现实的事件,由此可见,电影中的魔幻元素与魔幻电影并不可混为一谈。

随着系列影片《哈利·波特》在中国的热映,国内对于魔幻电影的研究也日益丰富,总的来说,目前对于魔幻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魔幻电影的概念及魔幻电影的发展历程进行的文艺理论和文艺史层面的研究,其代表人物有李熙、康娴等;二是对魔幻电影中的魔幻现象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进行的研究,其代表人物有白莲等;三是对单部或多部魔幻电影的叙事主题及叙事风格的研究,在此类研究中不乏对系列影片《哈利·波特》的探讨;四是对西方魔幻电影的传播学层面的研究,这些研究的范围较广,也涉及了中西方魔幻电影的对比研究。虽然我国的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魔幻电影,但总的来说,对于魔幻电影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立足系列影片《哈利·波特》,从其魔幻叙事主题、魔幻叙事结构及魔幻叙事手法三个层面对《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进行解析,并试图寻找到其中可被中国魔幻电影所借鉴的有益因素。

二、《哈利·波特》魔幻叙事主题

正如上文所述,魔幻电影是在“魔幻”之上构建故事情节,那么,魔幻电影中的现实部分就非其叙事主题莫属。总的来说,魔幻电影的主题并不“魔幻”,常常涉及传统电影中的经典主题,而本文所探讨的系列影片《哈利·波特》亦是如此。[2]系列影片《哈利·波特》中的主人公是哈利,出生在魔法家庭的哈利与魔法的结缘并不顺利,在父母遭到伏地魔杀害后,哈利一直生活在麻瓜姨妈家中,直到11岁时,哈利才接到了哈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入学通知书,从此开始了自己的魔幻成长之旅。在整个系列的《哈利·波特》中,哈利与其挚友罗恩、赫敏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与其仇敌伏地魔的斗争多次使哈利等人命悬一线,而正是这些磨难使哈利不断地成长,从一个在姨妈家备受欺凌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充满正义和责任感的青年。可以说,《哈利·波特》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如此盛行,获得了无数的忠实粉丝,其原因就在于影片中对于哈利艰难成长之路的展现,从该系列影片的成长主题中,观众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的身影,还能够受到超越现实的鼓舞。

就故事的表层情节而言,系列影片《哈利·波特》的主题是成长,而就其成长背后的深刻内涵来说,系列影片《哈利·波特》的主题又涉及了一个古老的母题——爱,系列影片的主人公哈利之所以能够在艰难的处境中不断成长,其根本驱动力就是哈利心中的爱。正如前文所述,哈利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姨妈和兄长的漠视与排挤使哈利并没有感受到来自家庭的爱,但这并没有使哈利停止对于爱的追寻,而这种追寻在进入哈格沃茨魔法学校后得到了集中的展现。在魔法学校中,哈利不仅收获了来自校长邓布利多父亲式的关爱,而且与罗恩、赫敏之间建立了深厚而真挚的友谊,更为重要的是,哈利得知了父母与伏地魔最后战争的真相,为了保护哈利,父母在与伏地魔的战争中丧生,而他的生命正是母亲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同时在魔法的世界中,哈利再次与冥冥之中的父母相见,父母的爱也继续守护着哈利不断向前。纵观当代活跃在西方影坛上的魔幻电影,“爱”一直是其中最为主流的主题,正是这一传统而博大的主题使魔幻电影在魔幻之上被赋予了现实内涵,获得了越来越多电影爱好者的拥戴。

三、《哈利·波特》魔幻叙事结构

在魔幻电影中,最为重要的结构布排就是设置悬念。所谓悬念,主要是指由结果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一种特定的情感反应与状态。被誉为“悬念大师”的电影导演希区柯克就曾经明确地指出,悬念的本质就是人的一种情感体现。对于魔幻电影而言,整个故事情节均需要一个自始而终的悬念去支撑,只有通过悬念设置,才能够引发观影者特定的情感状态,带给观影者以特殊的审美体验。[3]

从系列影片《哈利·波特》伊始,我们就能够看到通过留白处理所设置的巨大悬念。在该系列影片的开篇之作《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魔法学校的校长邓布利多与学校的麦教授就尚未出现的主人公进行了对话,而这段对话的内容就通过留白的方式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从对话中,观众能够得知邓布利多口中的“那个孩子”至关重要,他拥有着特殊的身世,而这个身世之谜却要等到“那个孩子”长大后才能揭晓。而麦教授更是直言“那个孩子”将享誉整个世界,二人也都十分关心“那个孩子”的安全。随后影片将镜头停滞在了尚为婴儿的“那个孩子”的脸庞之上,在他稚嫩的脸庞上有一个奇怪的疤痕。至此,观众对“那个孩子”的好奇心被影片的留白处理彻底点燃,关于“那个孩子”身世的特殊性以及日后将成为怎样享誉世界的英雄均成为观众心中的巨大疑问。同时,正是这样至关重要的留白处理为影片魔幻故事情节的推进奠定了最初的基调。

随着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悬念设置的重点也从留白设置转移到了“发现”和“突转”之上。所谓“发现”,主要是指从不知道、不明确到知道、明确的过程。在系列影片《哈利·波特》中,“发现”主要体现在正反交织的两条主线之上,即正面人物代表哈利和反面人物代表伏地魔的故事“发现”。就哈利而言,影片逐渐“发现”的是他的独特身世和潜藏能力;就伏地魔而言,影片逐渐“发现”的则是他由“生”到“死”再到“复活”的过程,而二人的交锋也在影片中不断呈现,最终的决战也代表着两种“发现”的最终结局。而“突转”则主要是指事情朝着人们预想情节的反方向推进。在系列影片《哈利·波特》中,“突转”主要体现在主人公哈利和魔法学校校长邓布利多身上,在逐步揭开哈利身世之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哈利头上的疤痕来自于伏地魔,更为可怕的是在这块疤痕上附着了一小部分伏地魔的灵魂。也就是说,哈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伏地魔的化身,也是伏地魔为了追求永生所分裂灵魂而制造的魂器之一。这就为影片中正反势力的对比带来了一道迷雾,也使观众难以预料故事的结局。此外,该系列影片的另外一个“突转”就是正面力量的最强代表邓布利多的死亡,这进一步为整个系列的影片蒙上了一层氤氲,从而强化了悬念设置的作用。

在留白设置和运用“发现”“突转”的同时,系列影片《哈利·波特》还塑造了一些模糊不定的人物形象,使观众并不能够明确这些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推进中的作用,从而更为自觉地陷入悬念所导致的“圈套”之中,开始自主地进行预测和求证。就这一点而言,系列影片《哈利·波特》中较为典型的模糊不定的人物形象就是斯内普教授,在该系列影片的前半部分故事情节中,我们不难发现斯内普教授并不喜欢哈利,甚至处处为难哈利,加之斯内普教授阴郁的形象设置,更使观众不自觉地将斯内普与黑暗势力关联起来。事实上,斯内普教授曾是哈利母亲的挚友,并承诺哈利母亲会好好照顾哈利,而对于哈利的刁难也是源自斯内普对哈利母亲追求不得的心理。总体来说,斯内普教授的内心是十分关爱哈利的。由此可见斯内普教授这一模糊不定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这一人物形象的故事后半部分的突然转变在系列影片《哈利·波特》的悬念设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手法

在系列影片《哈利·波特》中,最为突出的叙事手法无疑是其独特的镜头运用。众所周知,电影是一门综合了光影表现方式的艺术形象,如何在光影世界中讲述故事成为一部电影成败的关键要素,而镜头就是其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叙事手法。首先,系列影片《哈利·波特》中存在着许多升降镜头,如在该系列开篇对邓布利多和麦教授的呈现中,升降镜头就很好地体现了来自魔法学校的力量,麦教授成为猫的变形就是通过升降镜头进行展示的。同样通过升降镜头展现魔法力量的情节还有哈利在巫师金库前的场景,镜头先是特写了金库的锁,之后将其随着慢慢下降的镜头,在魔法的作用下自上而下地解开的过程呈现而出。在升降镜头之外,系列影片《哈利·波特》还运用了许多反打镜头,如在邓布利多收集路灯光的过程中,通过反打镜头的运用我们看到了在远处模糊的路灯中一道明亮的光线飞快地被吸引到了邓布利多手中的手电筒中,观众的注意程度被陡然提升,反复融入了一个魔幻的世界,强化了独特的观影体验。

在系列影片《哈利·波特》中,色彩的运用也极为讲究,魔法世界的神秘和黑暗势力的可怖自然是通过黑色来进行渲染,这在大多数的魔幻电影中均可见一斑。[4]系列影片《哈利·波特》对于色彩运用较为突出的是将红色赋予力量之意,如哈利在选择魔杖时,身体周围散发出了红色的光线,这代表着力量红色不仅渲染了气氛,还暗示着哈利与这根魔杖的契合。同时,魔杖也能够发射出红色的光,但这根与伏地魔相连的魔杖的红光却代表着邪恶的升腾,哈利与魔杖的结合与交锋就在两种不同意义的“红色”中得到了具象的彰显。

作为西方当代影坛魔幻电影的代表之作,系列影片《哈利·波特》无论是在业界评论方面,还是在票房收入方面,无疑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要得益于该系列影片中的魔幻叙事,通过留白设置、“发现”和“突转”的叙事结构及包含独特镜头和典型色彩运用的叙事手法,系列影片《哈利·波特》构建了一个魔幻世界,在这个魔幻世界中阐释了关于成长和爱的宏大主题,从而使观影者在获得魔幻的观影体验的同时,感受到成长的震颤和爱的洗礼。

[基金项目] 本文系“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秦腔翻译研究”(项目编号:2015K007)。

[参考文献]

[1] [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12.

[2] 赵曦.神话思维下好莱坞“魔幻电影”的“家园”意识[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22.

[3] [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好莱坞怎样讲故事:新好莱坞叙事技巧探索[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193.

[4] 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79.

[作者简介] 赵濛(1981—),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外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叙事手法哈利·波特叙事结构
当代舞蹈作品的叙事类型和手法研究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