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副版绘本,滋润学生的道德生活

2020-01-20张珂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

张珂

摘 要: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栏目——副版繪本故事。绘本图文兼备、以图为叙事主题,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真善美的熏陶。教材中副版绘本的融入,降低了低年级段学生阅读理解学习材料的难度,非常适合儿童。副版绘本不仅展示了学习话题发生的情景,也呈现了德育主题的人文内涵。笔者将从创设情景、看图说故事、模仿演绎、与生活对接四个方面,就课堂中副版绘本的有效利用进行了尝试教学,让绘本阅读浸润孩童的心灵,深化孩子的内心情感体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生活润物细无声的对接,滋润学生的道德生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副版绘本;生活

一、创设情景,让孩子快乐起来

通过文字阅读的发声,唤醒隐藏在文字中的语言生命,让孩子感受文字中流动的气息,给图画注入生命,静态的图画随之动了起来,孩子走进了幻想的世界。

教学片段: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它来了……(播放绘本《皮皮的故事》,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生:(目不转睛地观看绘本,时而跟随绘本剧情开怀大笑)师:你喜欢这只小猪吗?生:不喜欢,它不讲卫生。教师继续追问:那小猪不讲卫生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孩子们热情高涨,教室里小手林立)生:皮皮头不梳脸不洗,身上特别的脏。生:它不爱讲卫生;生:……师:在自己和同伴身上,有哪些不整洁的表现?(教师对整洁的做法表示肯定,明确不整洁的表现)教师提出疑问:皮皮去做客遇到了什么问题?生:小朋友们不喜欢和它玩。教师做出肯定并及时补充:一方面,不爱整洁的小朋友,其他人不喜欢;另一方面,不爱整洁、不讲卫生也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所以山羊伯伯说得对,我们要养成保持整洁的习惯。

这是一个大家都能够简单理解的故事,教师根据副版绘本的画面配上与之对应的音乐,用非常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演皮皮遇到事情之后的苦恼。同学们兴趣高涨、开怀大笑,很自然地进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故事。孩子们内心悄然发生着变化,原来自己的不整洁,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还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教师在《皮皮的故事》教学过程中,依托绘本情景教学的方式,用生动的表情、语言引入情景,让孩子主动思考,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看图说故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阅读绘本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边读图,边学文;也可以先读图,再读文;当然也可以边读边猜。然而,不管采取哪种阅读方式,老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每一幅图画,让学生通过画面“读”出大意。

教学片段: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挑战第一次》。

师: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是挑战,也带给我们成长与惊喜。小马同学也经历了它的第一次,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师:同学们,思考马妈妈为什么让小马自己去磨坊?生:因为妈妈认为,小马已经长大了,可以独立完成任务。生:因为她觉得小马成长了,可以有第一次尝试。师:小马接到任务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生:小马看上去很兴奋。生:小马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师:小马在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问题?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和你的同桌讨论。生:小马询问了牛伯伯和小松鼠。生:小马纠结了,左右为难。生:它听了小松鼠的话,最终没有过河。师:如果你是马妈妈,你会如何劝解半途而废的小马呢?生:我会鼓励它,自己去尝试。生:我会告诉它只有自己去尝试了,才有可能成功。师:面对小松鼠的再一次劝阻,小马怎么做才更好?你想对挑战成功的小马说些什么?

副版绘本的内容丰富多样,作为一种独立的书本形式,注重的是图文关系。但是绘本文字比较少,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对绘本的内容做出深刻的解读。在《挑战第一次》一课,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副版绘本故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从而自主思考。

三、表演模仿绘本,促使孩子催生道德情感

教师在进行副版绘本教学时,可以引导孩子开展模仿表演、想象续写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生动演绎绘本中的角色,让静态的课堂在孩子心中“活”起来。

教学片段: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

本课侧重于让学生认识到公共生活中排队的必要性,这种排队的规则性一般是绝对的。然而,在学生生活中,总会遇到行为两难的时刻,那么此时的副版绘本就起到了指点迷津的效果。教师重点启发学生明白遵守排队规则与礼让特殊人群的关系,解决生活两难。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讨论。场景一:男孩不喜欢排队,如果你是他的妈妈,你会如何引导男孩理解排队的基本规则呢?然后现场表演体会男孩的烦恼以及妈妈的行为影响。场景二:排队过程中,有一个人因故离队去打电话,如果你是当事人,应该怎么办?模仿场景,让同学们懂得当有事离开时,要告知身后的人,说明自己暂时离开。但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场合都可以重新归队,如银行排号。场景三: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孕妇、行动不便的人)过来排队要怎么做?教师先听一听同学们的想法,然后指导学生互动演示。通过演示,引导孩子明白当遇到特别需要帮助的人群时,如老弱病残孕,我们就应该礼让他们,这是理性规则与道德情感的结合。

通过演绎,让孩子懂得排队的基本规则:先来后到,既要守规则,也要懂礼让。教学中运用绘本导入、学生模仿角色、换位体验、指导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流程,来指导学生行为。

四、与生活对接,激活孩子的生活体验

在一节课的副版绘本教学中,不要单纯地就绘本论绘本,一味把理解绘本当成对绘本教学简单的讲解是片面的,而应该把理解作为教学的起点,以此来促进学生生活和内心精神世界的成长,让绘本回归孩子的生活,成为连接学生生活经验的纽带,从而使教学有的放矢。

教学片段: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我们有精神》。

师:每个小动物的精神状态是不同的,绘本中的小动物都在向小熊评委展示自己最佳的精神状态。与此同时,评委在认可的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才能变得更精神。师:孩子们,我们通过绘本了解了这几只小动物非常精神的一面,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你喜欢它们中谁精神的样子呢?然后回想自己精神的样子,分享给大家。

生 :六一儿童节,全校的学生都来观看,我大大方方地给大家表演跳舞,老师和同学都夸我非常大方、精神,跳得非常好。师:大方不扭捏,才会给你的舞蹈加分。生 :今天来上课,我换上了新校服,感觉非常精神。师:是啊,新衣服的确看上去很精神。生:我走路抬头挺胸,感觉很精神。师:自信的步伐加上内心的快乐,以及对他人的友好,可以更精神。

教师利用绘本《谁精神》,旨在让学生知道“精神”不仅仅指外表,更是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结合。而它的作用恰恰是对整节课的补充与丰富,自然地把孩子引导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回想、经历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绘本的内在精神。

教师通过对新课堂中副版绘本的有效利用进行了尝试教学,通过教学,让副版绘本浸润孩童的心灵,深化孩子的内心情感体验,实现绘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生活润物细无声的对接,更好地滋润学生道德生活。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17.

[3]周晓辉.携美丽绘本,绘精彩课堂——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绘本的有效运用[J].中小学教育,2018(1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生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感悟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