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湖州诗人严遂成三考*

2020-01-18张雨顺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凤林雍正乾隆

张雨顺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一、严遂成卒年考

严遂成生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收录的严遂成上呈给雍正的一则引见履历中云:“臣严遂成,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年三十六岁。雍正二年进士,候选知县。今签掣山西汾州府临县知县,缺钦惟。”[3]351清代地方官员的除授需要“引见”,并写下引见履历交给皇帝参阅。该则履历档案所述为“雍正七年五月官事”,可知写于雍正七年(1731),逆推可得严遂成生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但严遂成的卒年,学界尚无相关研究。严魁登纂《凤林严氏家谱》中未见严遂成传,故无法直接得知其卒年。程晋芳《严海珊小传》(以下简称《小传》)云:“(严遂成)又为云南之嵩明州,调镇雄州,以事罢。复以知县就补云南而卒。”[4]805类似的记载,见于《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清史列传》等书,皆不甚了了。再看戴璐《吴兴诗话》的相关记载:

先生再赴滇南,过广平试院,余在金桧门(案:金德瑛)总宪学幕,见总宪赠诗有:“升沉等入卢生梦,老健终传庾信文”之句,旋即下世,竟成诗谶。姚改之(案:姚汝金)先生时在五台,作挽诗二十首,录最凄婉者:抛辞旧社未成家,吟对泉源兴转赊。留得必传诗十卷,香多不在赋梅花。我无科第重文章,科第人偏爱寸长。今日知音渺何许,朱弦三叹有余伤。何妨同气不同声,秋蟋春庚各自鸣。识得寸心千古事,论诗虽异却无争。重践游从老自怜,与公曾此共丹铅。绿尊红烛莲花幕,不信回头三十年。(自注谓壬子同客臬使署事)[5]6-7

戴氏所录姚汝金的绝句,提到了严遂成卒年的重要信息。姚汝金,原名世铼,字念慈,又字改之,号砺圃,与严遂成交好。“重践游从老自怜,与公曾此共丹铅。绿尊红烛莲花幕,不信回头三十年。”此诗追忆往事,情真意切。汝金在末句自注“壬子同客臬使署事”,可知此诗写于壬子年,即乾隆五十七年(1792)。结合诗句“三十年”逆推,严遂成似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然古人用数有概数与确数之分,姚汝金著作散佚,仅存残章,已无从判断“三十”是否为确数。但作为严遂成密友,叙及其离世之事及卒年,姚汝金应该是严谨慎重的。况且他于诗句下特意作注,表明“三十”应该是确切的。

即使姚汝金所记“三十”为概数,严遂成也应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左右,相差不会太远,这段区间大致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至乾隆三十年(1765)。具体推断如下: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月,严遂成因事被罢官[6]4,后来“就补云南知县”,“再赴滇南”。此次云南之行,严遂成在广平试院遇到了金德瑛。广平试院位于直隶省广平府(今属河北邯郸),与云南相距甚远。考虑到交通、路程、官员除授等因素,严遂成往返云南的行程,绝不会在短期内完成,“再赴滇南”的行程应该发生在乾隆二十四年及以后。据《清史稿》记载,金德瑛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至二十五年(1760)提督顺天学政[7]10513-10514,因职务之需曾到过广平试院,并赠诗于严遂成,这与上文的推断吻合。严遂成获诗后“旋即下世”,因此他应卒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及其后。

另外,王昶《送宋上舍瑞屏维藩由天津归湖州》也透露了严遂成卒年信息,现摘录部分诗歌:

吾生结客遍西浙,耆旧第一夸吴兴。朅来京雒才十载,海珊化鹤归昆崚。[8]103

王昶此诗是赠送给湖州宋维藩的,诗歌追忆了在湖州的交游情况,提及了多位著名的湖州诗人。他在“海珊”二字下自注“严明府遂成”,即知该诗写成之时,严遂成已化鹤西归。此诗收录在《春融堂集》第九卷的《闻思精舍集》中,卷目下自注“乙酉、丙戌、丁亥”。纵观《春融堂集》的卷目,其下皆编年排列。因此,《闻思精舍集》所收录诗歌大致写于乙酉年(1765)至丁亥年(1767)间。王昶《宋瑞屏〈滇游集〉序》曰:“乾隆乙酉,瑞屏以乡试来京师,余从陈君絙桥所见其诗排奡可喜,因赠以七言古诗一首。”[8]407此“七言古诗”即为《送宋上舍瑞屏维藩由天津归湖州》,写于乾隆乙酉(1765)。因此严遂成于1765年前已下世。

综上所述,笔者拟定严遂成卒年为乾隆二十七年(1762)左右。这段区间,大致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至乾隆三十年(1765)。因材料有限,仍需日后进一步补充查证。

二、严遂成家世考

严遂成的家族凤林严氏,是清代湖州望族。严魁登纂《凤林严氏家谱》(以下简称《家谱》)序云:“乌程骥村严氏,湖望族也。其先自大梁扈跸南渡迁临安,有念翁者占籍乌程之凤林里,遂称骥村严氏。念翁四传至讳应雷者,生大司空讳震直,为开国名臣,生四子。”[9]第一册,4由此可知,严氏家族在“靖康之变”后南渡至杭州,其中严念翁一支定居浙江湖州乌程的凤林里骥村,后世称骥村严氏或凤林严氏,而严遂成是凤林严氏的第二支第十六世。下面就其先人、妻室与子嗣略作论述。

(一)先人

严氏第五世为明朝名宦严震直,累官工部侍郎。严遂成《明史杂咏》卷二有一首《家司空》(题下注:讳震直),记叙严震直的生平与政绩,诗后有记:“昔竹垞先生在史馆,有问逊国事宜何书,以‘宫中火,帝崩’五字对,讫为定案。帝既未尝出亡,安所得从亡。有遇程济破槛车诸附会事,稼堂先生辩之详矣。俗演《千忠会》传奇,乃史仲彬后裔鸠刻《致身录》射利,征余族金不遂,伪造污蔑。然先公奉命山西,与云南风马,国史俱在,世岂皆没字碑哉?”[10]514面对戏曲《千忠录》的妄改,严遂成为祖先力辩,以期洗脱严震直不仁不义的污名,维护家族名望与风范。

严遂成嗣祖父为严念,祖父为严澹思,父亲为严祖伦。嗣祖父严念,字行表,号杏村,明崇祯丙子(1636)九月二十六日生,康熙壬子(1672)八月十一日卒。配偶沈氏,崇祯乙亥十月二十二日生,康熙丙戌(1706)十一月初四卒。严念的嗣子为兄长严澹思的次子严祖伦。因为严遂成的关系,乾隆十六年(1751)恭遇皇太后万寿覃恩,严念赠文林郎,累官知州,诰赠奉直大夫。配偶沈氏赠孺人,诰赠宜人[9]第五册,54。

父严祖伦,字天叙,号厚庵,康熙癸卯(1663)生,雍正辛亥(1731)卒。庠生,入国学。严祖伦第一任配偶潘氏,生下长子严屺怀不久后去世。继室史氏,生严遂成与严峻怀。乾隆十六年(1751)恭遇皇太后万寿覃恩,严祖伦赠文林郎,诰赠奉直大夫,潘氏、史氏赠孺人,诰赠宜人[9]第五册,79。

(二)妻室

《家谱》未单独为严遂成设传,因此其妻子的姓氏、名字皆无从考证。《海珊诗钞》卷五《忆亡室示大儿名裘》曰:

我读书,卿刺绣,一灯座对黄昏后。卿忧我不早成名,我则忧卿病消瘦……廿载嫁黔娄,薄命谁知不到头。生存已无华屋分,零落况复归山丘。临终遗一语,语我琴弦勿重举,怕使他人打儿女。……知汝娘魂随我来,梦中长见旧妆台。殡宫隔断三千里,暮雨潇潇没草莱。[11]第五卷,42

此诗感情真挚,语言清隽,表现了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从“廿载嫁黔娄”来看,他们的婚姻长达二十多年,期间严遂成仍未成名。他将妻子比为“黔娄妻”,不仅道明了自己家境的清寒,也寄寓了对妻子安贫乐道、体贴贤惠的赞誉。“临终遗一语”三句,更是勾勒出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她生怕自己去世后,严遂成续弦,后母虐待儿女。

《海珊诗钞》卷五《寄示大儿临城山中》云:“父书无足读,母墓有谁依。”[11]第五卷,43-44可见,在严遂成担任临县县令时,妻子已经下世。《山西通志》记载严遂成于雍正二年(1724)担任临县知县[12]52,故严妻应去世于雍正二年(1724)之前,而两人的婚姻关系,应缔结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左右。

(三)子嗣

严遂成有五子二女。程晋芳《严海珊小传》云:“君有五子,长名裘,亦能文,今为燕平书院山长。”[4]805《海珊诗钞》卷五《忆亡室示大儿名裘》云:“一儿以悸死,一儿以痘殇。慰情弱女方扶床,过年苦索新衣裳……临终遗一语,语我琴弦勿重举,怕使他人打儿女。是时阿三岁甫周,和泪呼娘呼不休。阿二是时三岁半,小小麻衣朝暮奠。有爷长出门,姊妹相于视眠膳竛竮。”[11]第五卷,42此诗言及五位子女,分别是大儿严名裘、一位“以悸死”的儿子、一位“以痘殇”的儿子,还有两位女儿。

《家谱》世系图中,严遂成名下有三子,分别是严名裘、严宝田、严光纪[9]第三册,51,记载似与程晋芳《严海珊小传》相悖,其实不然。《凤林严氏家谱·谱规》曰:“凡早亡而未娶者不书。”[9]第一册,10除了严名裘以外,严遂成另外两位儿子早亡,所以《家谱》世系图仅载有严名裘、严宝田和严光纪,且宝田与光纪必定不是严遂成己出,应为嗣子。程晋芳所谓“君有五子”,应该说的是严名裘、严宝田、严光纪与两位早亡的儿子。

三、严遂成科举仕宦考

(一)科举经历

康熙五十九年(1720),严遂成乡试中式[13]第七十六卷,13。康熙六十年(1721),严遂成会试下第。《海珊诗钞补遗》卷下有《集苏诗》二十六首,诗序云:“余辛丑下第南归,杂以怀人之作,亦效为之,远谢不逮,而以数则过是。”[11]补遗卷下,102其中十八首专写下第之事。雍正二年(1724),严遂成会试中式,录取为第三甲、第三十八名[14]1917。《湖州府志》载:“雍正二年九月会试不第,越七日,恩榜中式遂成有。”[13]第七十六卷,13中式后,严遂成写下《甲辰纪遇》(题注:九月十一日报罢,十七日恩榜发与焉):

归雁禁寒结队呼,敝裘典尽酒肠枯。彭衙分拜三年赐,绛市争传六日苏。未许沟中遗断木,肯教网外漏明珠。蓬莱更有长生药,风引船面采得无。[11]第一卷,16

此诗言尽恩榜中式后的喜悦。程晋芳《严海珊小传》言此诗“一时都下传颂遍”[4]804,严遂成也因此诗名显露。

雍正十三年(1735),严遂成被举荐博学鸿词科,未试。乾隆元年(1736),严遂成再次被举荐博学鸿词科,丁内忧未试。《海珊诗钞序》云:“甲寅被荐,居内忧,弗逮赴朝考。”[11]序,2然与诸多材料互参,可知此序所记有讹误之处。首先,严遂成第一次被荐博学鸿词科并不是甲寅年(1734),而是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唐绍祖《送严海珊序》云:“岁乙卯,恭逢世宗宪皇帝方以鸿词科诏直省巡抚及督学二部,抡取天下士诣京师。海珊以浙省第一子以忝在荐举,深自喜以为得人,且喜海珊异日必大有见于用。”[9]第十二册,45因雍正驾崩,此次博学鸿词科未举行。其次,严母史氏逝世于乾隆丙辰(1736),可知严遂成未试乾隆元年(1736)博学鸿词科的原因是“居内忧”。

严遂成两次未能参试,抱负不就,此后的仕途十分不顺意。唐绍祖的《送严海珊序》流露了对此事的遗憾:“海珊以内艰不与,则又以恨命之悬于天。以海珊之文之才而厄于用,如此岂不惜哉?”[9]第十二册,46与严遂成一同被举者如杭世骏,经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一职,而严遂成失去晋升之路,长期沉沦下僚。

(二)仕宦经历

严遂成侄董兆元有《有客话舅氏严海珊先生杂诗感赋》一诗,将严遂成的仕途经历形容为“沉浮薄宦鬓成丝”与“老来憔悴仕途难”[15]417,是十分准确的。根据诸多材料的记载,严遂成历任山西、河北、河南与云南等地。

《山西通志》记载严遂成于雍正二年(1724)担任临县知县[16]52。在任期间,严遂成以培养教化、劝励风俗为己任。

因县试生童寥寥无几,严遂成严查科岁费用,革除徇私弊端,最终登榜人数倍增。《临县志》载:“(按:临县)人文蔚起,科甲连绵,而县试生童寥寥乏人,因查科岁二考卷费向有定额。自恶胥垄断,把持正费之外复加。私派察知其弊,与两儒学会商计纸费工本,酌定券价,余外不准私科。嗣后人数倍增,每试至六百余名。自壬子迄乙丑,再周一甲四举于乡,两登甲榜。”[17]6严遂成严查科岁二考卷费,革除弊端,最终文教大兴,颇有政绩。

在临县任上,严遂成还参与编纂了《山西通志》。《山西通志》的《纂修职名》中有严遂成。《通志·序》言:“阅三载,获底成编凡为类得四十。”[16]2-3序末标记时间“雍正十二年甲寅”,可知严遂成参与编修《山西通志》的时间是雍正九年(1731)。

乾隆五年(1740),严遂成任阜平县知县[18]3。乾隆八年(1743),严遂成任博野县知县[19]16。民国《交河县志》卷五《职官志》载有严遂成[20]12,但无上任时间。《海珊诗钞补遗》卷下《仙壇唱和即次仙韵》诗序云:“癸亥仲冬余谢交河事,病甚。逼除夕,弥无聊赖。”[11]补遗卷下,99可知,乾隆八年癸亥(1743),严遂成曾任职交河县。

乾隆九年(1744),严遂成任望都县知县。据《保定府志》载,严遂成在任期间颇有名声,逸操守廉,尽职尽责。空闲之余,集士讲论不倦[19]16。

乾隆十五年(1750),严遂成任长垣县知县。在任期间,严遂成兴修水利,讲授文艺,建设义仓,受到百姓的爱戴[21]第十卷,14。

乾隆十九年(1754),严遂成任嵩明州知州[22]第四卷,8。据《续修嵩明州志》载,乾隆二十三年(1758)正月严遂成倡建巢经书院[21]第五卷,13,即后世嵩阳书院。是月,调任镇雄州,同年十月离任[23]4。

显然,严遂成一生沉沦下僚,担任的都是小官,最高的职位也仅仅是知州。可在任期间,严遂成仍有所作为。在民生方面,他修建义仓与水利工程,造福百姓;在文教方面,他讲授文艺,创办书院,纂修方志,革除科考弊端,大兴文教事业。因此,唐绍祖在《送严海珊序》中称赞曰:“虽然海珊以名进士出宰百里之地,其治以培养教化劝励风俗。前所莅之邑,既已有效,可睹矣。用不异于大小期于治,治不分于广狭期于成。海珊其以前所治者,以往虽其后日将与古之成大功、享大名并著,竹帛以载其功名不朽者,道不外此。”[9]第十二册,46并非过誉。

四、结语

严遂成人生坎坷,沉沦下僚,为官清廉有政绩,受到百姓爱戴,但是苦于无人举荐。董兆元《有客话舅氏严海珊先生杂诗感赋》“自悔谈诗误一官”下注曰:“先生尝言:‘我官为诗误耳。’”[15]417“文章憎命达”,仕途之沉沦,恰恰造就了其诗歌之成功,故《清史列传》评曰:“朱彝尊、查慎行后能自成一家……《明史杂咏》四卷,持论允当,人以‘诗史’目之。”但长期外任、远离文化政治中心,使严遂成的影响力不如同辈中厉鹗、杭世骏等人,严遂成去世后,只有程晋芳为其作传。因此,关于严遂成的资料甚少,只能从诗集、方志、诗话等材料中略知一二,仍需日后补充考证。

猜你喜欢

凤林雍正乾隆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瑰丽多姿
雍正:精细典雅
“铁裁缝”高凤林,为火箭焊“心”
雍正:朕终于把自己毒死了
高凤林:平静握住那杆焊枪
这么痴情的皇帝我也是第一次见
人 物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