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传输的研究
——以《当代中国》系列丛书为例

2020-01-18姜莉芳

怀化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北美丛书

姜莉芳, 田 广

(怀化学院商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主要领导人十分重视文化走出国门的工作。习近平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必须高度关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力求让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在海外出版外文学术著作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承担着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北美商务出版社(North American Business Press,NABP)是北美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出版社之一,截止到2019年12月底,已经出版英文版“当代中国”系列(Modern China Series,MCS)24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商业等领域。

一、深入交往:共同的学术兴趣和文化商务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某一个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1]61《当代中国》系列英文版在海外的出版发行由中国学者倡导,从世纪初开始,以王天津等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多次主动赴海外寻找合作出版社,得到了北美商务出版社的积极响应。北美商务出版社是美国和加拿大学者合作开设的出版公司,在迈阿密、西雅图、多伦多等地设有分公司。在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起《当代中国》系列陆续推出。作者主要来自中国大陆,目前有4位海外华人参著。以《中国环境人类学》(China Environmental Anthropology) 为例,这是第一部在北美大陆出版的综合性阐述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英文学术专著,该书的作者是中国大陆的王天津、马建福(回族)和美籍华人田广。

美国南卡莱罗纳州格雷尔北格林维尔大学研究生院翠希·克莱沫(Dr.TracyKramer,Dean,Professor),美国纽约大学、罗切斯特大学人类学系玛丽安·麦凯布 博 士 (Dr.Maryann McCabe,Associate Professor,Anthropologist),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首府里贾纳里市贾纳大学霍利·巴杜兹(Holly Bardutz,Associate Professor)等都与该套丛书的作者有过交集,对《当代中国》系列的出版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期待。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立科学和技术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原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巴扎米尔·艾哈迈德·阿万副主任(ZamirAhmedAwan,Deputy,Director),印度新德里国立伊斯兰大学社会科学院乃麦塔·乌拉·可汉(Dr.Naimat Ullah Khan,Dean,Professor),印度新德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和中亚研究中心马赫什·兰詹·蒂拜塔(Dr.Mahesh Ranjan Debata,Associate Professor)等,在阅读了本套丛书的书籍后,都向作者发来祝贺电子邮件,或者利用来华参加学术会议的便利当面向丛书作者表示称赞、真诚评议①。

2017年12月3日,北美商务出版社总裁杰弗瑞·肯尼迪(Jeffery Kennedy) 在给王天津的电子邮件中表述:特朗普政府白宫新闻秘书莎拉·桑德斯(Sarah Sanders) 来电,表示白宫需要参阅《当代中国》系列中的部分书籍。2019年8月,北美商务出版社给中国大陆作者发出销售情况说明:“目前,该书被美国1 100多所大学图书馆和欧洲700多所大学图书馆购买。此外,每一本书都被分别赠送给多名美国国会议员和参议员,部分书籍还被转送到特朗普总统、奥巴马前总统和布什前总统手中。迄今为止,《当代中国》图书已在世界各地发行。这些书引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管理人员、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极大兴趣。”此外,美国著名网站亚马逊(www.amazon.com)、露露(www.lulu.com) 等机构也在线销售《当代中国》丛书,方便世界各地读者购买。

肯尼迪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专访时提到丛书销量巨大、前景可观的原因:“在美国有成千上万的政治家、学者和商人,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其对世界商业贸易往来的影响,非常非常感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商人,就中国如何继续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他们迫切需要阅读这样的系列丛书,补充他们之前对中国认知的不足。”[2]曾经在美国长期从事高校管理和教育的学者大卫·鲍德(David Boud)、安吉拉·布鲁(Angela Brew) 等认为:“打开社会沉闷困局,实现良好效益外溢,依赖着新兴思想及其相关理解。”[3]440-454无疑,积极主动交流往来,不仅获得了可观的出版效益,而且十分利于化解国际难题。

二、融入交织:世界范围内的中国文化传输与被接纳

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就要主动地与国际接轨融合,特别是加强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往,吸纳借鉴他国领先科技,展现自己特色产品,唯此才能实现中国发展强大。这套英文丛书实践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国策,效益良好。意大利卡斯特兰扎卡罗·卡塔内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迪帕克·拉杰·潘特(Dr.Dipak Raj Pant,Professor)阅读了英文著作《中国环境人类学》后专门写了一篇英文书评以邮件的形式发给王天津。他评论道:“该书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中国的环境和经济,但也提出了一些更大范围的相关理念与政策,包含着利于中国走向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他推荐说:“对于所有国家渴望了解中国环境、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研究人员和学生来说,这本书呈现的是宝贵的知识财富。”

这套丛书的销售数据也清楚地表明,众多欧洲、北美的高校和政府人士购买阅读,从中各自知会不少中华文化。一方面,欧洲、北美对中国出口商品层层增加关税;另一方面,这套丛书的销量不断增加。这种表象似乎令人费解。“很多美国人,包括政府官员、学者和来自不同州市县的普通百姓在内,仍支持同中国建立更好的和互利的关系,而且这样的人是占多数的。”[4]丛书把中国文化导入欧美大学课堂,学子们的眼前是完全真实的中国画面:中华文化绚丽多彩,当代改革开放市场商机无限,携手和平发展共享利益……友好理念、向上精神的传输,必定能够扩大交往、引发良性互动。

三、解困破局:中国文化国际交流成功案例的启示

这套英文丛书于海外出版和营销,十分成功,启示意义明显,主要有如下5点值得借鉴:

(一)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9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论,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赞赏。这套英文丛书的合力撰写、全球出版发行,扩展了中国与北美大陆、欧洲诸国精英阶层的交往,就是对这个重大理论的一种最好的贯彻执行。追求发展、幸福是人类共同的心愿,如此,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和动员力量,继续效仿此项案例或开创道路,不断向国际社会展示当代中国,能够推进中国、欧洲和北美大陆贸易发展或者恢复正常往来,这是人类文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的历史需要。

(二)展现魅力无穷的中华文化瑰宝

在《中国环境人类学》中,作者倾情描述和传播了中华生态文化的多彩多姿。例如,古代哲理深厚的“天人合一”理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稻田养鸭”农业,当代实施保护具有“地球第三极”称谓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建设世界最大面积的“三北防护林”体系等,令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读者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力量和价值。

(三)阐述当代中国建设的真实情况

李陶红的《中国农村的城市化》 (Urbanization of Rural China)讲述了云贵地区城镇化中白盐井因资源优势而带动移民效应。覃忠《当代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 (Governanc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Modern China)把文化观点融入传统产权理论,运用从传统文化演变而来的“信任”概念来调查浙江省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变化。北美商务出版社的策划与编辑人员坚信欧美有很多读者真心友好、关注了解中国,而《当代中国》系列丛书在美国顺利出版发行则是最好的佐证。其中美国翠希·克莱沫发给王天津的信件代表了国外学界对看到当代中国真实情况的感受:“看到了中国的惊人变化,我很高兴并热烈祝贺。”

(四)努力追求英文对外传输的准确和严谨

这套丛书的作者,大部分为中国高校教授,直接以英文思维、写作者很少,多数是将自己出版的中文著作论文重新修改、翻译而成书。丛书能够被世界近2 000所大学收藏,表明丛书的英语文字水平达到了出版水准。诚然,从作者与出版社的沟通和欧美读者反馈的信息来看,这套丛书英语文字水平依然需要提升,这也是世界范围内非母语人写英文著作时必须奋力攀爬的学术陡坡。为此,需要建立一些普及性的制度,解决国内学者们的期盼,比如,招募外籍教师指导、组织专题学术研究会议、培训有条件的人员撰写英文著作等,让中国的学术走向世界,让中国的声音传遍四方。

(五)克服国内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内的若干缺陷

丛书在美国出版之后,国内多家媒体予以报道,表明我国学术机构对这套丛书出版发行的认同②。但参与写作的作者也遇到了许多难以料想的麻烦。例如,高校体制规定了不适当甚至不信任的审查,作者深受出版经费不足和支出限制,难以便捷地获得英文写作技能的提高培训,出版成果认定和评奖被打入另册甚至不予受理等。依据管理科学理论和海外人士的实际研究,位居组织中层的管理人员,要将“充当伞形载体”作为主题职责工作。“这个职位需要保护下属不受来自外界有害的事件和信息的纷扰,或者来自上层不必要的管理规则的影响,以便使基层人员能够进行良好的专业工作。”[5]124-151高校管理人员应当扮演“伞形载体”的角色,为中国学界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建设业绩提供优质服务,将其提高到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认识。

注释:

①中美学界交往的资料部分由作者之一王天津提供。王天津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他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了丛书中的2部,作为第三作者撰写了丛书中的1部。

②中国社会科学网于2018年8月21日刊登张君荣的文章《环境人类学的中国实践——专访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天津》。此外,《现代物流报》2019年1月07期,刊登李杰的文章《敢问中国环境人类学的路在何方——专访北方民族大学教授马建福博士》。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北美丛书
北美灰熊被杀案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向西!穿越北美
北美纪行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