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2020-01-18张成明
张成明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伴随我国网络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手机客户端的开发与运用开启了新纪元,自媒体的各大平台吸足了人们的眼球,并在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烙下深深的印记。从微观角度分析,自媒体的兴起代表着微时代的到来[1]。高校学生作为科技发展的一线受众,受到微时代全方面的影响,辅导员在微时代如何改变以传统的课堂、班会为主的教育方式,探索“微力量”助力思政教育,已成为思政教育研究的热门课题。
一、微时代相关概念与特质
微时代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但在总体表述上趋于一致。微时代是依靠自媒体客户端作为传播平台,以传播方式及时有效、内容直观易懂、形式个性多元为主的数据时代。
微时代的受众主要为年轻人,其中大部分为高校学生,高校学生因为长期在“三点一线”的学习环境下生活,以手机、电脑为主的微时代生活模式满足了学生对休闲娱乐、课外学习的补充。新型自媒体更倾向把生硬流程化内容转变为形式简单、有趣的图片或视频。为了吸引更多年轻受众,自媒体平台不仅提供免费的图片、动漫、音乐等附带材料,更进行了群体划分,为不同受众提供分享交流的多元平台和定制私人空间。受众群体特征以及新媒介的普及等因素,决定了微时代相较于传统模式有较大差别[2]。
一是内容形式个性化。学生目前主流使用的微客户端平台有微博、微信、QQ、抖音等,平台为了甄别不同受众,基于个性化推荐引擎技术,根据每个受众的兴趣、位置等多个维度进行个性化推荐,推荐内容不仅包括狭义上的新闻,还包括音乐、电影、游戏、购物等资讯。
二是传播内容碎片化。碎片化即为传播内容由完整个体被分解为诸多块内容,微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输者,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只要拥有手机便可随时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这使信息传播方式更加趋向碎片化。
三是信息传播更注重交互性。自媒体提供了良好的互动性信息传输模式,使微时代中的每个受众都是信息的中心,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手机微客户端转发信息表达观点,交流方式发展为网格化、多维度,提升了交流互动的全面性,这也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
四是信息资源整合性强。微平台连接了传统媒体与手机,各种资源通过平台“云端”进行整合,为手机用户提供一键式服务,实现了信息传输高效化、平台运行有序化、资源互补兼容化。
二、微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微时代背景下,手机交友平台、慕课、网络社区、微课视频等新型虚拟交流模式作为第二课堂给高校学生提供了很多便利[3]。这些模式的兴起给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对辅导员实施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微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机遇
1.能更便捷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高校学生作为目前最大的网络群体,大部分时间都在网络上度过,目前主流使用的微客户端平台有微博、微信、QQ、抖音等,通过平台的使用,让学生们更加容易与年龄相仿、经历相同、兴趣相投的陌生人建立联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技能与专业知识。
对于辅导员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平台开展“易班”式的新型课堂教育,辅导员可以通过短视频、慕课直播、短文分享等方式与高校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开放、多元化的交流沟通。微社交平台弥补了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的缺陷,采用平等、独立、互动的方式,使高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高校学生也更愿意通过此种形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交流。
2.能更有效监督高校学生学习生活
微客户端在高校学生群里的大量应用为辅导员的思政教育提供了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生体质的机遇。微客户端大致分为直播类、销售类、新闻资讯类、社交类、餐饮类、学习锻炼类几种,诸如悦动圈、微信读书、小日常等客户端都提供了每日打卡功能,辅导员可以设置每日锻炼、学习目标等任务,同学们通过在群中截屏上传的方式,实现每日学习锻炼的任务目标。通过任务的布置增加高校学生锻炼、学习时间,并掌控学生的生活动态。
3.能更有利于掌握学生聚集区域
现阶段主流的微社区有:微信公众号、百度贴吧、知乎、天涯论坛、OpenSNS论坛等,这些微社区通过对大学生兴趣爱好、时事政治、娱乐体育等关注点的不同,呈现片区化分布。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伴行者,应根据微时代的形势,通过各个微社区,在高校中迅速组成以党团活动、社团虚拟班级为主的教育社区,以二手货的购买出售为主的跳蚤社区,以娱乐、体育爱好为主的社团社区,以服务社会为主的志愿服务社区等各类社区,吸引大批高校学生的加入。在此基础之上,与学校学院结合,建立相关官方认证账号,掌握网上舆论,积极引导高校学生。
4.能更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多元信息
微时代背景下辅导员教育管理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班级管理方式如班会、班委选举、学杂费收取、活动通知等完全可以依靠微客户端完成,传统“自上而下”的信息传输方式也由微客户端横向传输,信息的传播形式也更增加了学生阅读量和信息交流的参与度。微时代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让高校学生更注重自我意见的表达与相同观念的探讨,微时代的信息传输方式鼓励高校学生积极表达自身的观点,展示青春活力,使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二)微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微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可以更便捷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更有效地监督学生学习生活,更容易掌握到学生的集聚地点。但也应该意识到微时代的特性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负面影响。
1.思政教育权威性弱化
思政教育本质上是以意识形态为主的教育方式,是国家主流思想的宣扬。微时代背景下自媒体依靠简单、鲜活的内容深受年轻群体喜欢,主流媒体受到巨大冲击,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一的自上而下模式,形成了去“中心化”的多维度传播方式。西方媒体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不断诋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良言论被层层放大,而思政教育价值观出现式微的态势,这使思政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2.不可控性显著提升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以教学与学生行为管理为重心,具有空间和环境的局限性,相对可控。微时代的教育教学因具有开放性、多维度的特点,这增加了高校对舆论管理与信息甄别的难度。微时代下时空的限制越来越弱,信息传播的流动性不断增强,这迎合了大学生群体“快餐式”消费的心理特点,但是却对教师对微端的熟练操作及舆论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学生行为管理方面,随着微客户端用户倍数式增长,校园内出现越来越多的“手机党”。有的“手机党”学生性情冷淡,对课堂学习不闻不问,与周边同学基本无交流,遇到问题一味逃避,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加大了辅导员日常管理的难度[4]。
3.学生舆论导向性难度增加
微时代与大数据时代互相交融,网络资源进一步开放,各类信息充斥着微客户端,其中不乏敌对国家错误价值观的信息、八卦绯闻、低俗恶趣内容,大众不明是非的跟帖造成严重的舆论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也更加复杂与多变,没有以往的单一性。这使得辅导员对热点问题的把控需要多元化、实时化追踪,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时需要更加用心,更加注重网络信息变化。
4.微平台运行机制欠佳
传统的思政教育由于平台运营缺乏专职人员,管理与运行滞后,高校学生关注度明显不够[5]。同时,新媒体急速发展使得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不可控性大大增强,新媒体信息的娱乐泛滥也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微平台在思政教育领域未发挥真正力量,在运行机构、技术开发、专职人员配备、舆论引领、信息管控缺乏投入,运行机制不足导致学生信息管控不及时,一些低俗、错误观点被转发、转载形成舆论误导甚至演化成群体事件。这些都降低了辅导员实施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5.手机上瘾情况严重
微时代在提高人与人沟通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低头族” “网络网瘾”等与网络为伍的现象,学生在上课、参加活动、班级会议中都在收发信息,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由于习惯于随时使用手机或者微客户端产品,部分学生因为课堂上受到限制无法使用手机时,便表现出状态萎靡或情绪暴躁等特点。遇到困难更易放低姿态,避而不理。他们选择手机作为心理寄托,缓解内心焦虑从而逃避困难。生活中也更喜欢蜗居,不愿意走出寝室。部分网络APP和微客户端也增加了学生网络被骗的危险性,“网贷危机”和网络诈骗成为当下大学生面临的首要危机[6]。“微时代”打开了全面参与网络的格局,但是也让不法分子、境外犯罪分子和分离祖国势力更能轻易渗入学生基层组织,可见辅导员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难度更大。
三、辅导员思政教育“微力量”路径选择
微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是“立德树人”,为此,就要创新工作平台,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丰富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利用微时代特性创新性地开展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
(一)创新工作平台
微媒体发展所带来的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思政教育部门和辅导员必须要深入了解微媒体的运作机制,加快平台建设,全方位运用微媒体开展教育工作。为做好平台建设工作,学工部门必须统一组织,由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按照对应的要求完善辅导员微平台建设,为辅导员进行网络思政教育提供有利条件。辅导员要有以人为本、因人而聚的理念,时刻掌握高校学生网络思想动态,成为思政网络引领者、传播者。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博大V、微信公众号、知乎、抖音等多功能微端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选拔优化一批具有“特色”的微平台,做好长远规划与顶层设计,将教育内容具象化,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生们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完成微平台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使特色微平台更具有影响力。
(二)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辅导员要主动融入微平台、微社区,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加强自身素养品德建设,坚定政治信仰把准政治方向。通过微社交平台实时向高校学生传输正确思想理念,修正网络出现的错误舆论导向。
辅导员除要具有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外,还要加强信息化操作能力,不仅熟悉微博、微信、抖音小视频等微端的用法及功能,而且要有运用微客户端进行“娱乐互动型”教育模式的实践,根据学生需求,开展网络教育教学活动,以达到思政教育的最佳效果。
微时代背景下网络知识与技术变化快,在校学生基本以零零后为主,因此,要挑选培养一批与时俱进的年轻辅导员,通过观念强化、学生管理、舆情应对等方面提升微时代思政教育功能水准。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着力“三全育人”进程,把思政教育工作带上新台阶。
(三)丰富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
“微时代”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彩的时代,也是一个内容更新不断加快的时代。辅导员要做好“微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及时捕捉社会热点问题并对有关内容进行筛选,提供具有思政教育价值的内容和素材,增加思政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体系,从而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效引导[7]。在输入新内容时,必须坚持思政教育的主流价值观,将创新性的内容纳入主流价值体系当中,以达到最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辅导员需要优化思政教育方法,注重渲染型教育方式。把实例总结与多媒体视频相结合,通过结合动感视频与新颖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令高校学生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时代价值,使其产生共鸣。辅导员运用微平台与学生交流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树立教师权威,更要通过互动拉近与高校学生的情感距离,展现师生在微平台上的平等性,以获得更有价值的教育效果。
(四)建立高校思政教育网络监督体系
微时代背景下信息共享的高效化给高校学生带来了便利,但也增加了带进舆论漩涡的危险性,建立高校思政教育网络监督机制尤为重要[8]。监督机构应由主管学生工作副校长、学生工作处室负责人、辅导员、思政教师以及学生信息员组成。监督体系由信息收集与引导、监督平台保障、完善校园监督管理制度构成。
1.设置网络信息收集员
辅导员与学生骨干作为信息员通过QQ、微信等微平台定时关注学生在活跃微社区的思想动态。学生信息员作为主力军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思想成熟、信息活跃、来源于学生群体的优势,主动宣传我国特色思政教育价值观,引导网络区内的同班同学不被网络假信息蒙蔽。
2.完善校园网络监管技术
通过校园网的数据流量分析,定位学生网络集聚地、热门关注点,为信息员跟进高校学生网络动态提供技术支持,为网络思政教育研究提供准确数据支持,加快微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进程。
3.完善校园网络监督管理制度
高校应立足本校网络技术情况,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组织辅导员进行集中理论学习,提高辅导员重视程度。建立网络应急机制,研究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猎奇点,对出现在微平台上不当的言论与观点进行及时删除,线下辅导员了解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思想教育与反思引导。设置网络管理责任区与网络信息协同机制,做到网络监督目标明确,方法具体,责任到人,营造“正能量”的微平台网络环境。
四、结语
微时代背景下,作为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微理论,积极运用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办公条件,抓住思政教育向网络课堂延伸的机遇,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创新数据化思政教育平台,吸引高校学生关注,提高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丰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生活,增强学生爱国议事的积极性,让思政教育工作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