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下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研究
2020-01-18周玲
周 玲
(福州工商学院 文法系,福建 福州 350715)
传播工具和手段的更迭,促使信息可以通过文、图、声、光、电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传播,且众多传播手段和渠道深度融合,提供了超细分的信息传播服务,最终实现了所有民众生活空间的全面覆盖。自此,人类进入了全媒体时代[1]。随之产生一系列以意识形态为载体的各类媒介,迅速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而在所有科目的学习中,英语教学是媒介使用最好的诠释。广播、电视、电影、录音、计算机都是英语教学的常用辅助工具,这极大丰富了英语教学的内容,也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挑战。并且,近几年来大学英语教学致力于教学改革,剔除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诟病,并衍生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简称《指南》)。《指南》提出教学手段要不断创新的理念,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原则,特别提出要发挥最新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2]。而媒介素养教育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正符合了教学改革的理念。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是解构媒介文本和识别媒介特性,即不能满足于“媒介说了什么”,而要重点思考“媒介为什么这样说”“媒介怎样说”“媒介是如何反映客观现实”,以形成自己有说服力的观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甄别媒介信息和利用媒介资源的能力,为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融合奠定了研究基础。
一、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意义
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数字时代的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结合媒介自身的开放性、即时性、突破性和动态性等特性,融合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丰富英语教学资源
媒介的开放性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真实、多样、可吸收的英语资源。当前英语语言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而是从各种媒介中广泛获取最新的语料,包括英语影视剧、英语书籍、英语新闻报道等[3]。这些可供选择的丰富资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以及对媒介的深层认识。
(二)提供多元评价的条件
媒介的即时性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多元教学评估的条件,为学生的综合性评价提供评价的标准,从而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评估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思辨能力,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或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
(三)搭建课外学习的平台
媒介的突破性为大学英语教学搭建起课外学习活动的平台,使英语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以课内任务为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语媒介传播语料,不仅可以获得鲜活的语言知识,还可以感受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价值,从而理性地认识媒介、辨析媒介、利用媒介,并形成正确的媒介素养观念,建立良好的媒介使用心理。
(四)提供交流的机会
媒介的动态性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和生生互动提供便利,创造机会。在全媒体时代,大学英语教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帮助学生借用各种传媒工具和网络社交平台,在开放的时空中实时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泛在学习[4],从而使得师生和生生之间可进行学术和情感交流,并达成频繁的、和谐的沟通,建立良性的师生和生生人际关系。
二、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教育,也是一种对学生的素养教育,然而纵观这几年,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一种缺位的状态。
(一)研究缺位
与西方国家对媒介素养教育深入研究对比,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按照高一虹等对研究方法的分类,中国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研究绝大数采用的是基于个人经验观点的非材料性研究,量化研究严重不足,质化研究更是相对空白不足[5]。新闻英语、报刊英语等专业英语是研究的对象,而覆盖面最广的大学英语与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研究却较少。
(二)目标缺位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以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6],目标内容尚未明确突出媒介素养教育。
(三)环节缺位
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缺位导致其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缺位。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媒介信息功能引导,侧重语言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培养、训练与运用[7],导致学生不能筛选媒介有效信息、辨析媒介深层信息以及获取对媒介信息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文化素养缺位
文化是民族的象征,语言是传递文化的工具,忽略文化就无法达到英语交际的目的。虽然各大高校正在积极推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极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包涵媒介素养在内的人文素养培养依然单薄,仍处于长期缺位的状态[8],容易导致学生以崇拜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忽视本国文化,从而不能形成正确的文化取向和思想意识。
三、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多、授课学生多、授课资料广、授课模式注重互动性。这些大学英语教学自身的特点为媒介素养教育与其融合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性。
(一)课程性质
大学英语属于人文课程性质,不仅需要完成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使命,还需要完成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使命。在媒介信息的参与下,大学英语教学不再是纯语言教学,而是知识的分析教学,信息的鉴别教学,现实的识别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兼具语言、知识、文化、媒介信息的人才。
(二)资料来源
大学英语取材于英文的报刊、杂志、电视、广告等媒介,其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解读和评价英文媒介信息的过程。此外,教材内容也涉及到新兴媒介的介绍,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一代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基础篇2》Unit7主题为“不断发展的技术”。同时,各种媒介也作为教学辅助资源,如听力课播放新闻广播,精读课播放短视频等,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授课时长
大学英语是一门受众面广,贯穿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公共必修课,相对其他科目而言大学英语教学授课时间较长,自然使用媒介时间也较长。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又无时无刻不与媒介信息相联系,这也使得他们容易受到媒介信息传播者的思想、价值观所影响,需要学生正确判断媒介信息的真伪。
(四)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倡“自主学习、网络与课堂结合的交互式”教学模式,这为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契机。教学中灵活使用媒介与课堂的交互模式,强调媒介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师生共同认识媒介并借助媒介平台分享教学资源和学习体会,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增进彼此之间教与学的交流。
四、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路径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成果不是由教师统一引导,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力量,使用必备的学习资源,通过自身的信息加工活动,理解消化得来的。学习者借助的语言交流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因此它的功能之一必然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是反映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和亲疏关系[9],并且语篇中的语言结构折射出说话者的社会环境、立场观点和交际目的。这为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融合基础,以促进学生在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逐步接纳新的知识,帮助学生深度分析隐藏在媒介英语语篇背后的权势、立场和意识形态,引导学生正确判别媒介制造者对所报道事件的态度,去除媒介制造者以自己的观点来影响读者或听者对信息的理解。
(一)纳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对于学生而言,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对于社会而言,大学英语教学造就了具有本民族文化素养并能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世界公民。因此,迫切需要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中。与此同时,媒介素养主题不仅要涵盖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词汇、句型、语法、篇章等,还要符合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且积极向上,以使教育各类主体落实英语人才培养与媒介素养教育融合的目标,使英语教师加强媒介素养的学习,做好学生媒介素养的引导者和领航者,也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基础得到巩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建立。
(二)嵌入大学英语各类课型
一般而言,大学英语课分为大学英语听说课和大学英语读写课,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各类课型的融合需要依据课型特点注意方式方法。大学英语听力课是使用各类媒介信息较多的课型,这些媒介信息也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大学英语听力课上,教师可以讲解媒介信息的生产过程,帮助学生辨别媒介信息的真假,明了运用媒介信息的价值。大学英语精读课文大都选自英文原版的报纸刊物,因此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教师可以结合媒介各方面的知识讲述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讨论媒体、媒介的发展背景和存在优势,以及其与文化、教育之间的联系。大学英语写作课是一门语言输出课型,课内教师可以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撰写英文新闻报道稿或英文汇报稿,也可以指导学生创办英文报刊或杂志,并进行交流和评价。课外时间,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参观当地的广播电视台,参观学习一些英文节目的制作流程,指导学生们运用媒介制作出自己的英语新闻节目[10];大学英语口语课也是产出课,教师可以筛选影视媒介中的一些经典对白,让学生进行角色模仿,或引导学生对影视人物、事件进行英语讨论,或者用英文复述影片主题。与此同时,各类课型使用的媒介信息要注意趣味性、简单性、易懂性,以刺激学生的语言学习诉求,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三)并入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将媒介素养教育并入到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是媒介素养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效融合的风向标。教师需要考量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还需要考量学生课内外收集、利用、操作媒介信息的态度、动机、效果,以达到多元评价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学习反思、填写KWL核对单、个人创作(如短视频或3分钟演讲等)、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典型活动来完成评价。与此同时,教师所布置的媒介任务需要体现口语化、标准化、地道化,以方便学生认知有关知识的社会背景,然后进行学习和模仿。
(四)融入大学生英语社团
学生社团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社团是必要的,尤其是需要融入大学生的相关英语社团之中。教师可以作为发起者,组织媒介素养专题讲座、知识信息竞赛、技能操作比赛,以使媒介素养活动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全面铺开;还可以作为指导者,组建媒体机构的模拟工作场景,以多元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知识和英语语言水平;还可以作为评价者,统筹管理社团相关的英语媒介素养活动并作出合理的评价,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价值观、世界观。
(五)渗入校园文化环境
媒介素养内容反映社会生活,并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学生身处校园文化环境这个小型社会之中,这为媒介素养教育渗入到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天然的保障和实际的基地。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英文学术网站(如中国日报或纽约时报等)、优秀英文教学课件或视频(如TED网易公开课或中国高校外语慕课等)、英语学习软件(如外研随身学或we learn等),还可以增加一些英文版的文化娱乐网站或影视(如哔哩哔哩或中国3分钟等),使学生在学习、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媒介素养,增强语言综合能力。
五、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任重道远
媒介素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势在必行,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复合型师资短缺。大学英语教师虽然英语语言知识储备比较丰富,也具有一定的媒介操作能力,但是未经过正规系统的媒介素养学习培训,因而在教学中还是存在媒介使用不当或不会操作使用的情况。另一方面,英文版的媒介素养教材匮乏。市面上的教材要不只有关于媒介素养的中文版教材,要不只有英语语言类的教材,而将两者结合的教材却是稀缺的状况。再一方面,综合支持力量欠缺。要有效实现媒介素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需要得到学校、电视电台、报刊以及政府等各方面支持,然而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媒体机构尚未对公众开放。
总而言之,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研究道阻且长,需要通力合作,不断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