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黄独峰八桂写生绘画

2020-01-18

贺州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笔墨画家广西

陈 璐

(广西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黄独峰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绘画大家。黄独峰1913年10月26日出生于广东揭阳县榕城镇,于1998年3月11日逝世于广西首府南宁。黄独峰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尤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见长。先生早年向邝碧波习得海派绘画精髓,后入春睡画院师承岭南画派大家高剑父,并开始逐渐在画坛崭露头角,之后又拜入中国传统绘画大师张大千门下,研习传统笔墨技法。黄独峰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生于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的年代,经历过残忍血腥的战争,体会过人间疾苦,而后又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紧接着经历了“文化大革命”, 最终迎来了中国文艺发展繁荣昌盛的年代,并投身教育事业,将满腹才学倾囊相授给青年画家,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回顾先生的一生,感触颇多,先生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始终没有忘记热爱艺术、热爱中国绘画的初心。

一、对景写生的艺术观

黄独峰的绘画作品中多以祖国大好河山为题材,他运用大量时间游历山河,进行写生创作,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山川湖泊、花鸟虫鱼,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绘画作品当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表现广西风光和广西文化的,这些绘画作品不仅以浓厚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观者,同时还向世人展示了广西独有的风光美景、风土人情,使人为之向往。对于广西风光先生极其喜爱,经常带领学生于桂林、北海、南宁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写生,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这种写生创作的绘画方式为后人带来深远影响。而后产生的漓江画派正是继承了先生衣钵。

对景写生是黄独峰先生进行绘画创作的主要方式,也是其重要特色之一。黄先生曾说过“我把搜尽奇峰打草稿作为自己的座右铭”[1]201,可见其对于写生的重视程度。黄先生的这种艺术理念和创作方式在当时并不常见, 那时的画坛要么崇古抑今,主张对古人笔法进行搬迁挪后的运用,要么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 用西方的绘画手段进行艺术创作,黄先生的艺术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难能可贵。

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师法自然”

黄独峰的这种艺术追求和绘画方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师法自然”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向来有着重要地位。

南朝的美术理论家宗炳在《叙画》中提出了山水画怡情的作用,文中写到“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圭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2],突出了观看山水风景的功用, 同时也从侧面提出了山水画应当描绘真实的自然才能达到怡情的效果。

唐代画家、理论家张璪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重要艺术创作理论,其中的“造化”所指的是大自然。“心源”则是指画家在对自然进行深入观察、体验后内心产生的想法和感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艺术形象的创造来源于画家在真实的感受大自然后,被自然美景所打动,对其产生了强烈的表现欲望,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 通过艺术家主观地对景物进行艺术加工和艺术创造,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其中,“外师造化”所强调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是艺术发生的本源,艺术应该源于生活,同时艺术家应该从大自然中汲取养料,以自然为师。郭熙在他的《林泉高致》中也提到了,绘画创作之前要“身即山川而取之”,因此画家应当“神于好,精于勤,饱游馀看”[3],对自然进行充分的观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

到了五代时期,迎来了山水画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代表画家荆浩, 他长期接触北方雄伟的自然山川,并结合自身对自然景物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出层峦叠嶂、气势宏伟的典型北方景色。而后又有关仝在其基础上更进一步, 深入大自然当中进行实地观察,将所得收获运用在绘画创作当中,使人在观看了他的作品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同一时期南方的山水画家董源和巨然同样注重师法自然,运用笔墨诉说江南美景。

宋朝是中国绘画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以“师法自然”为创作准则的优秀画家和优秀艺术作品。例如李成的《读碑裹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以及南宋四家所创作的边角山水,从中不难发现画家对景物的充分观察和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元朝是中国绘画创作的又一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画家们较之前人更加注重“师法自然”。例如元四家的山水作品,注重笔墨,讲求风格的同时又具有真切的山水依据。其中王蒙多画黄鹤山,倪瓒善画太湖,黄公望则喜画虞山、富春山一代风光,他们流连于大自然之中,将真实的美景经过艺术家主观的加工处理表现在宣纸之上,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列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画家以苍润精炼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描绘了富春江一带的景色,这幅家喻户晓的艺术瑰宝是黄公望79岁开始创作并于82岁完成的,其中黄公望多次游览富春江,对这一带景色了然于心, 前后酝酿数年才完成此佳作。《富春山居图》中,并未对景物有过多的细致描画,而是着重塑造山水的整体风貌, 这种表现山水的能力与画家对山水的深入观察与仔细体会密不可分。

元末明初的画家、理论家王履提出了“师造化”的写生观。画家通过观察自然实景和对景写生,同时又加之中国传统的绘画理论创作形成《华山图册》。其中呈现出包括实景写生、笔墨构成、师法古人、师法内心再到师法造化,最终得心源的发展历程,表达了“法在华山”和“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主旨。对于“师法自然”这一绘画法则严格遵守的还要数清代画家、绘画理论家石涛,在他的绘画实践中, 始终坚持在继承古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师法自然。他认为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和动力,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真实景物的观察体会。石涛一生酷爱游历,早年曾云游四海,到过湖北、南京、安徽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其从山水之中所受的启发,提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重要写生观,他认为艺术家要在对大自然中的真山真水有了深刻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将其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石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作出大量表现我国自然风光的艺术作品。在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图》《黄山八景图》《听泉》 等绘画作品中将师法自然这一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无独有偶,清代画家郑板桥也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三个重要的绘画创作阶段,所谓“眼中之竹”是指艺术创作活动中的体验阶段和准备阶段,这需要画家对现实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细心的感受。由此可见,在传统的中国绘画中,尤其是山水画中,对于师法自然尤为重视。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只有真实的艺术作品才能打动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画家们用高超的笔墨技巧描绘真实的自然美景,表现大好河山,诉诸内心情感。

三、用传统笔墨描绘自然实景

中国绘画之所以可以历经千年经久不衰,一方面, 由于它是中国一脉相承的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内涵,同时也是画家们抒发情感抱负、日常消遣娱乐以及体现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时期的画家对于中国绘画的创新, 使之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内容。因此,继承和创新是中国画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所在。在继承方面,继承的是古人精湛的笔墨技巧和营造画面氛围的能力; 创新则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所处时代的特点和艺术上的要求, 在绘画中赋予新的表现方式和内涵。在黄独峰先生看来,传承和创新同样重要, 但无论是传承和创新都需要对自然、社会进行亲身观察、体验。他曾说:“作画要变,要创新,就得去体验生活,多去接触大自然,汲取养料。现实生活是多变的,它会给我们新的思想、新的感情、新的意境,有了这些才有可能创新。坐在画室里要变,要创新是不可能的”[4]4。由此可见先生对艺术创新和对景物切身观察的重视程度。黄独峰入春睡画院,从师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岭南画派主张在艺术上进行大胆创新,同时提倡以大自然为师。高剑父受到外来绘画的影响,主张写实,这一点对黄独峰影响巨大,黄先生曾说:“现在我着重写实,力求将来达到随意点染都能成画,希望做到我代山川而言,亦即山川即我,我即山川也”[5]37-45。先生的整个绘画生涯始终遵循着师法自然、描绘现实的宗旨,并将其很好地贯彻进自己的绘画创作当中。

黄独峰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代大家,不仅仅由于其正确的艺术主张,还与他的卓越的笔墨驾驭能力密不可分。黄先生最早向邝碧波学习海派绘画,奠定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在笔墨、色彩的运用上受到任伯年的影响。入“岭南画派”之后,高剑父等人的艺术革新观念以及绘画表现技法对他产生了十分大的大影响,黄独峰很好地贯彻了岭南画派的绘画特点和艺术主张,并通过自身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刻苦钻研,与关山月、黎雄共同被称为“岭南画派新三杰”。经过大量的绘画实践以及对绘画作品、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黄独峰开始意识到自己绘画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既在对中国传统绘画传承上的不足,尤其在笔墨技法上还存在着先天缺陷。他认为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固然重要,但其必须建立在对传统的良好传承把握的基础之上。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将传统绘画的精髓与描绘现实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回归传统的强烈愿望。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不顾众人的反对, 转投传统绘画大师张大千门下。其中除了敬佩张大千的传统绘画造诣和高超的摹古技巧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张大千的藏画众多,在当时无人可比。黄独峰认为要学传统,看不到原作是学不好的。经过学习和钻研,他对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运用笔墨能力也进一步提高,这为后来的写生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正确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加上精湛的绘画技巧,共同塑造了黄独峰具有个人特色的笔精墨妙、生动盎然的绘画艺术。

四、广西风光的描绘

在黄独峰的艺术创作生涯中,相当长的时间用在了对广西自然风光的描绘上。黄独峰担任广西艺术学院教授期间, 经常带领学生进行考察写生活动,把教室从室内搬到了大自然当中。同时,黄先生在此期间创作了众多表现广西优美风光的绘画作品,在他的所有绘画中占有很大比重,体现了他对广西美景的热爱之情。

广西又名八桂、桂海等,地处中国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广西的风光具有浓厚的南方特色,同时又因地理地貌的不同,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广西有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岭延绵,草木葱茏,溶洞分布广泛,水流众多,风景优美。例如,广西北部的桂林就有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其山峰秀美,水流温润清澈、蜿蜒曲折,山水环绕,阳光之下,山的剪影倒映水中,岸边竹林相互掩映,令人沉醉。漓江上荡漾的竹筏,风帆点点,给人一种宁静、惬意之感。置身其中仿佛游玩于画境当中。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骚客为之倾倒,并留下脍人的佳作。在绘画方面,也吸引了大批的优秀艺术大师前来观赏、创作,例如齐白石、吴冠中、白雪石、徐悲鸿、李可染等人都曾到过广西桂林进行游玩和写生, 在此期间创作出了大量山水佳作。其中,齐白石对于广西山水偏爱有加,他曾前后三次来桂游玩,创作了如《山水》《独秀峰图》等优秀的绘画作品。齐白石拜访过很多名川秀水,其中对华山和桂林尤为喜欢,他曾说:“我在壮年时代游览过很多名胜,桂林一带山水,形势陆峭,我最喜欢。别出山水,总觉不新奇,就是华山也是雄壮有余秀丽不足。我以为,桂林山水既雄壮又秀丽,称得起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生平喜画桂林一带风景,奇峰高食,平摊捕鱼,即或画些山居图,也都是在漓江边所见到的。”[6]10,由此可以看出,齐白石对广西桂林山水的偏爱之情。抗战期间, 徐悲鸿来到广西桂林, 被漓江美景所打动,创作了《漓江春雨图》《漓江两岸》等山水画作品,这也是徐悲鸿他为数不多的单独描绘山水的艺术作品,因此尤为珍贵。李可染也曾画桂林山水,例如《漓江胜境图》《漫写漓江烟雨》等。他笔下的桂林山水十分典型,同时又别有一番风味,李可染描绘桂林景色所用笔墨技巧极为丰富多变,画面中表现出悠远意境。

综上所述,广西风光,令无数画家为之倾倒,并留下丰富的艺术瑰宝,可见关于广西自然风光的描绘由来已久,而黄独峰先生正是自此基础上,从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身上汲取养分,并结合自己对艺术独特的看法和对艺术表达不同方式,经过实地考察,对景写生。

黄独峰先生认为,广西特有的风光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广西画家要将广西的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运用画笔表现出来。他曾说:“广西风景挺秀,有独特的地理环境, 我们应该创立一个广西的风格! ”[5]197-198,就桂林山水他也提出极具前瞻性的看法:“桂林,很多象形化的山,什么形状都有,这是我们胜人一筹的地方。”[5]317正因如此,黄独峰先生不遗余力地对广西风光进行描绘, 在广西的三江、钦州、北海、南宁、河池、北部湾等地都留下了他写生的脚印,尤其是风景甲天下的桂林,其美丽的风光经常出现在黄先生的绘画作品中。黄独峰先生关于广西写生创作的绘画作品众多,例如,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系列作品《桂西春晓》。这幅作品描绘了桂西的美丽景色,作品尺幅并不大,但黄先生却在有限的纸张上表现出了旷远的意境。先生以桂林独有的山川风貌为题材,通过细心观察,深入体会,于大自然中获得了创作的动机和灵感,从画面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黄独峰对于眼前的景色是多么地如痴如醉。他用优美、富有节奏的线条描绘山川,赋以淡青、浅粉等明媚温柔的色彩,以温润精到的笔触施以皴法,树木之间交相掩映,却毫无繁缛之感,而是层次鲜明,苍翠欲滴。画面中间点缀以耕牛的形象,一方面,如实地再现了桂西风光;另一方面,为本就丰富多彩的画面又增加了一分生气,使整幅绘画看起来生动盎然,洋溢着浓郁春天的气息,表达了画家的愉悦之感。从画面中不难发现黄独峰笔墨功底的深厚,他将传统的笔墨技巧运用在了自己的写生绘画当中,使绘画作品不仅仅笔墨技艺高超,还更加真实生动、富有真情实感。

再如《漓江百里图》,这幅作品是黄独峰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绘画作品。其绘画方式依然延续了以往对景写生创作方法。画家运用潇洒灵动的笔触勾勒出山川轮廓,并用墨挥扫、点染,看似随意,实则饱含法度。江面上荡漾的几页扁舟可谓点睛之笔,为整幅画作增添了勃勃生机和动人的诗意。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这样的情景十分常见, 例如吴镇的山水画中,就多出现小船和渔父的形象。黄独峰将这种传统的画面构成运用到自身写生创作当中,并继承古人的笔墨精髓。这样创作出来的山水画作品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传统绘画, 其运用笔墨的能力也可见一斑。再者,画家用不同层次的淡墨表现远处烟云掩映中的远山, 使画面呈现出江天无尽的旷远境界,具有悠远的意境,表现了桂林的山水之美。

黄独峰的另一幅佳作《龙胜风光》也是其重要的写生作品。这幅作品创作于1963年,与《桂西春晓》创作时间相近。从笔墨手法上来看也与《桂西春晓》有着一举同工之妙。画家用淡墨勾勒出树石的结构和轮廓,用青绿给山川进行赋色,表现了山川草木葱茏的面貌;树木用墨点缀,并未做较多的细致刻画,却给人以舒适之感,体现了黄独峰处理画面的高超能力。尤其是绘画的左下角出现的梯田,极具广西特色。黄先生用简单而流畅的线条刻画出了龙胜的梯田,表现其线条运用能力的同时令观者一眼就分辨出了这幅画的创作地点。梯田出现在画面一角说明了它并不是画家所主要表现的对象,这样的构图极富新意,同时也体现了黄独峰先生在写生创作过程中同样能对画面进行巧妙的布局和构图。

结 语

黄独峰先生的关于广西风光的绘画作品远不止这些,其众多的作品却都有着相同之处,即对景写生,笔墨技巧扎实而多变,富有真情实感。在黄先生的作品中,多次出现了梯田、木屋、具有广西特点的山川河流。这些极具广西特色的景物也是黄独峰先生绘画中主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其对景写生的创作方式是将这些景物真实生动表达出来的重要保障。究其黄独峰先生一生的绘画创作,对景写生一直是他所推崇并努力践行的。他还将这种先进优良的绘画方法不求回报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不负先生所望,他的弟子们将其绘画方法和艺术思想发扬光大,并形成了具有广西特色的漓江画派。黄独峰先生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革新者和发扬者。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猜你喜欢

笔墨画家广西
广西贵港
笔墨童年
酷炫小画家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