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出版专业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建设研讨

2020-01-18王海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时数字专业

王海峰

(1.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宝山 200444;2.绥化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不论是从数字出版时代“内容为王”的消费导向[1]来看,还是从出版专业人才需求与学生的相应能力培养[2]来看,数字出版专业本科教育的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建设很重要。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在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在数字出版专业建设好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这两个问题,是本文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数字出版专业开设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全民阅读的文化和教育导向要求

当代全民阅读提倡与推广已有十年,全民阅读不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构建方式,而且也以立法的形式成为一种强制性的全民文化活动。[3]全民阅读在产业的角度上促进了出版产业的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每年产值的速度增长也反映了与出版相对应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消费的发展情况。全民阅读虽然在法律层面有了保障,但是在当今教育层面,尤其是当代出版教育及数字出版教育层面并没有得到额外的或足够的重视。虽然在出版领域有很多人研究消费行为、出版物营销、媒介受众等问题,但是却很少有从阅读层面开设的出版专业课程。

阅读类课程通常被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来开设,这种阅读类课程与出版专业教育结合并不紧密,导致了很多课程只停留在人文素养层面,而没有从阅读力、创造力等视角深入教育的后续手段。阅读不单是伴随人类成长始终的一种自我精神与文化修养活动,更是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要重点关注的教育内容。出版便是为了阅读。将阅读类课程置于数字出版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学科基础课、选修课中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出版史必要研究阅读史

王余光[4]、潘光哲[5]、戴联斌[6]、阿尔维托·曼古埃尔[7]等研究者均对阅读历史有所研究,他们的研究使得中西阅读史研究成为一门显学。这些研究的视角是比较多样的,既有宏观研究,也有微观研究,从阅读理论到文本细读,都进行了颇为系统且深入的研究。王余光等研究者从开始的致力文献学、文献史的研究到阅读学与阅读史的研究理路是融合、沟通文献史与阅读史的代表。文献是死的出版,出版是活的文献。戴联斌等研究者则从书籍、书籍阅读、文献阅读与书籍出版史的视角构建了中西阅读史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数字出版时代的阅读给人类的感觉是缺乏系统性,也没有历史的纵深感,但其实,我们都存在于阅读史和出版史的长河之中。只有将阅读史的研究融入出版史的研究,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出版、出版史以及出版教育的历史走向。

(三)阅读是出版产业和产品的归宿

从产业发展和产品营销的视角来看,阅读及阅读消费是出版产品的目的地。从数字出版教育视角来看,理解阅读及阅读消费活动也构成了培养学生从专业走向产业的必然途径。而这个过程并非是旧有的、散漫的、无规律且没有课程支撑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建立在以把握阅读和阅读消费为目的、有意识的出版专业人才培养阅读类课程体系基础之上。

(四)需要从专业视角把握阅读行为

数字出版专业不仅仅是要培养能够出版优秀数字出版物的人才,而且要培养能够把握阅读、引导阅读和进行创造性阅读的人才。在数字出版专业开设阅读类课程(如现代阅读技术课程)能够从专业视角有效地完成对学生阅读力的培养。施良方[8]等研究者从学习论的视角探讨阅读与学习的关系问题。阅读是自我成长的必然手段,阅读也是人类学习的重要途径。而从数字出版专业视角研究阅读和数字阅读,则能够更加有利于培养符合读者需求和市场需求的数字出版专业人才。

(五)写作素养融合大出版理念导向

写作能力是社会公认的支撑各种专业能力输出的基础能力之一,在当代越发受到重视。不论是高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更高要求,还是高校学生对大学写作能力的更加重视,写作能力已经成为数字出版时代内容生产的重要能力。林超然[9]等研究者认为写作是中国教育的短板,认为写作应该成为国民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葛红兵[10]、谭旭东[11]等研究者也大力疾呼创意写作对专业能力、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促进文化产业、出版产业内容生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写作素养正在与大出版理念融合,即站在大众写作和创意写作时代的视角下研究出版内容的发展与创新。基于此,以内容创意为核心的数字出版专业一定要开设基础写作和专业写作等写作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六)写作是出版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读、写、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传统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必备功课,也基本上成为传统编辑的工作与生活常态。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在很多领域和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的变化内容在技术支撑、传播方式、运营方式、消费理念及阅读行为上。但是,在支撑、传播、运营、消费、阅读的“内容”上发生的变化却不多。具有意义和价值的“内容”仍然是数字出版时代出版者倾力创造的内核。而支撑这个内核的主要能力是写作能力。写作是出版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这在周浩正[12]、陈颖青[13]、鹫尾贤也[14]等优秀编辑和研究者们那里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此外,纵观中国编辑史,我国古代与现代的编辑几乎都具备很高的写作能力。[15]

(七)阅读与写作是出版的动力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而从产业角度来讲,写作作品是出版产业的输入,阅读产品是出版产业的输出。在数字出版时代,阅读与写作在不同维度为数字出版提供一种动力。不论是写作创造内容,还是阅读促进消费,二者都让出版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供给侧与消费侧产生活力。出版人对待阅读与写作的态度应该是极为认真且严肃的,这关乎社会效益,关乎经济效益,也关乎出版者与阅读者的生命体验。所以,阅读与写作活动可以作为出版活动的一种动力。而在数字出版教育中着力建设阅读与写作课程群,则更是有效生成与继续维系这种动力的必要举措。

二、将阅读与写作类课程建设为课程群的必要性

(一)编辑能力养成与视野拓展的需要

不论是传统出版专业,还是数字出版专业,都是围绕出版产品的核心能力来培养人才的,这个核心能力概况起来可以成为编辑能力,或成为如鹫尾贤也等研究者所讲的“编辑力”。编辑能力的构成是复杂且多元的,有创意策划能力、营销推广能力、编辑加工能力、信息检索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也包括写作能力。写作能力又与其他诸多能力有着不同程度或不同层面的交叉。

从阅读层面看,写作的前提是阅读,写作的目的也是阅读。前者是自身在视野和深度上的提升,后者是面向读者与受众在阅读与消费层面上的服务。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二者共同作用在编辑的能力培养上。从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讲,阅读与写作类课程建设有利于从出版专业角度培养编辑能力和拓展编辑视野。

(二)支撑数字出版专业其他课程的需要

数字出版专业的阅读与写作类课程和通识教育中的人文社科经典导读与大学写作课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通识课程中的阅读类课程是更加广阔的阅读教学,旨在对大一新生进行启蒙性教育,目的在于打开视野,培养兴趣,是引路和修养,例如2018年武汉大学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而通识教育中的写作类课程是强调写作的重要性、写作基础能力的培养,乃至沟通与表达能力的提升,例如2018年清华大学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写作与沟通。

而数字出版专业的阅读与写作类课程则与通识教育的阅读与写作类课程不同,首先它应该成为学科基础课程,例如开设出版经典导读与出版专业写作基础课程。这两门课程直接关系到数字出版专业学生的专业视野拓展与素养提升,既是指明专业学习道路,也是进行专业写作基础训练,同时也为其他专业课程课业的完成提供保障。概括而言,阅读与写作类课程可以为数字出版专业的编辑理论与实务、创意与策划、经营管理等众多课程提供视野和写作方面的支撑。所以,将阅读与写作类课程建设成课程群将更有利于完成这种支撑。

(三)出版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

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出版产业也面临着不断整合,这种整合要基于出版从业人员视野的开拓,认知的综合与理性。跨界与创意成为出版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关键词。跨界既是出版产业本来的性质,也是出版产业应该不断强化的发展态势。不论是网络游戏,还是电子书,这些都需要在各个产业和专业之下进行细分,如体育出版、娱乐出版、学术出版等。文化创意中的文案写作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论是创意星球学院奖,还是流量巨大的自媒体平台,无疑都需要参与者和编辑人员具备优秀的创意写作能力。在出版产业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阅读与写作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基本素养,而是可以起到关键作用的专业能力。这种能力是出版产业融合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三、数字出版专业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

数字出版专业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的主要内容应该包含如下几个方面课程:

1.出版经典导读课程。这个课程主要讲授学习数字出版专业学生应该阅读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交叉学科领域内的作为出版专业通识及与出版相关的经典著作。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有深厚广博的阅读基础、学科及专业素养,给本专业学生一个广阔而明晰的专业学习阅读地图,并着重指导学生完成大学四个年级的全部阅读内容与阅读方向。这个课程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学年开课时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开设,可以分别在第一至第四学年的秋季学期开始时开设(应分由多位教师授课),每阶段课程的学时可以定为8学时(每周2学时),共计32学时。

2.信息检索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增强其信息意识、培养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相关的信息的能力,提高其利用信息检索解决生活、学习及未来工作等各方面问题的能力,为阅读与写作提供信息源泉。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搜索引擎、工具书检索及网络信息检索系统,具备中文学术信息检索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检索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会利用各种检索途径、检索方法促进学业的提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建议开设学时为16学时(每周2学时)。

3.现代汉语课程。本课程主要授课内容包括现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内容。教学原则是提高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字出版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理解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和沟通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作为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的基础课程。建议开设24学时以上(每周4学时)。

4.出版物语言文字规范课程。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是现代从事文化工作人员的基础必备能力。本课程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出版工作中所运用到的汉语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打好基础。本课程是站在出版物的视角来进行语言文字规范讲授的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语言文字规范对出版工作的重要性,使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与出版物语言文字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使学生能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具备一定的出版物语言文字编辑加工的能力。建议本课程开设学时在16学时以上(每周4学时)。

5.出版专业写作基础课程。数字出版专业不能脱离出版专业的学科属性,故而,其核心内容之一出版专业写作必然成为一门极为重要的必修课程。写作是思维和思想的体现,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输出技能,写作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数字出版领域的关键。此课程既包含写作基础、应用写作、文案写作等,同时也包含众多与出版行业相关的写作内容。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都具备专业写作的基础能力。不论是数字出版的选题策划、数字出版营销、数字出版企业经营管理,还是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所有方面都有极为依赖写作技能之处。建议本课程开设学时在48学时左右(每周4学时)。

6.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可以是一门专业选修课,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知识的主要课程,新闻写作是现代媒体人必备技能之一。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讲授,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以适应现代媒体工作的需要。建议本课程开设学时在32学时左右(每周4学时)。

7.出版创意写作课程。本课程可以作为数字出版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创意写作的基础知识,感受创意写作的乐趣,进行专业所需的创意写作训练。其教学原则是创意思维与写作实践结合、创意文化与出版产业结合。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了解创意写作的基础知识,突破思维障碍,不断提高创意写作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文化创意和数字出版项目策划等相关工作提供帮助。建议本课程开设学时在32学时左右(每周4学时或2学时)。

8.出版评论课程。本课程是数字出版专业学生对出版物、出版现象、出版活动、出版规律、出版人物等出版理论与实践问题做出分析、判断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写作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出版评论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写出一手可以发表的出版评论作品。这个课程同出版创意写作课程一样,是写作课程中的高级课程,需要建立在出版物语言文字规范、现代汉语、出版专业写作基础等课程基础之上开设。建议本课程开设学时在24学时以上(每周2学时)。

9.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学术论文写作基本知识与目的、学术论文撰写规范、学术论文撰写逻辑、学术论文研究方法等内容。课程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具备严谨的学术论文写作逻辑,为学生毕业后从学术视角进行文化创意工作、数字出版工作提供规范性、学术性的参考。这个课程一方面可以为考研学生提供学术规范与学术思维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也为数字出版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做准备。建议本课程开设学时在8学时以上(每周2学时)。

综上所述,以上9门课程可以构成数字出版专业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具体关系如下:信息检索课程、现代汉语课程、出版物语言文字规范课程是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的最基础支撑课程;出版经典导读课程、出版专业写作基础课程和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是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的基础课程;出版创意写作课程、出版评论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是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的高阶课程。

四、数字出版专业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的建设方向

(一)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的融合发展

阅读与写作课程与数字出版专业大部分课程紧密相关。随着出版产业的融合发展,数字出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阅读与写作课程群建设要走融合发展之路。一方面,课程建设要与本专业内的其他课程融合,成为与其他课程紧密相关的输入和输出的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创意性的课程。另一方面,课程建设要与专业之外的产业和行业融合发展,可以在课堂教学内容与课业布置上与行业竞赛、产业发展密切结合,既鼓励学生参加出版及相关行业活动,又指导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

(二)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的师资建设

从专业实践角度讲,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要求教师具有扎实文字功底、广阔阅读视野,了解产业发展前沿,具备创意写作能力,具有丰富的写作实践经验。从学科与专业背景角度讲,阅读与写作课程群要求教师具有语言学、传播学、出版学、编辑学、写作学等学科或专业背景。从课程群内外关联角度讲,阅读与写作课程群要求教师具有融合与打通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其他专业课、写作与其他专业课的知识和能力。

(三)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的教材建设

目前并没有成套的出版专业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教材。语言文字类,一般可采取现代汉语和出版物语言文字相关的参考书和工具书作为教材;信息检索类,可以结合自身经验或结合信息情报学相关工具和教材进行讲授;出版经典阅读类,市面上并没有专门而系统的教材,可以结合出版经典书目进行讲授;基础写作和新闻采访写作类,可以结合公文写作、新闻写作、编辑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教材进行讲授;出版评论的教材并不多,研究者也不多,可以参考孙利军的《出版评论教程》[16]。创意写作类的教材却不少,但要与出版产业和具体实践结合,例如很多讲如何写爆款文章的图书,都可作为教学参考。基于以上分析,需要编写一套适用出版专业的阅读与写作课程群教材。

(四)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的拓展空间

阅读与写作是无止境的活动。从数字出版专业阅读与写作课程群建设角度看,其可拓展的空间极大。可以从文献学、现代阅读技术、阅读史、受众研究、创意写作等视角进行课程群的拓展。此外,阅读方法与写作方法类的课程也愈发显得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与时代潮流、受众喜好、表达方式等因素有关系。纵观我国当下开设数字出版专业的18所高校课程体系,开设阅读与写作类课程者很少,将之建设成课程群者没有。[17]而在专业主干课程中体现阅读与写作类课程者仅见中南大学和绥化学院两校的数字出版专业。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建设空间尚有待拓展。

五、结语

数字出版专业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的总体发展方向,是由粗放向集约、由宏观向微观、由他律向自律的,是精专与广博结合、文学与非文学结合、虚构与非虚构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的。随着人们阅读时间与内容的碎片化,人们对阅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知识付费市场的火热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专业性与专门性的知识加工、知识整合与知识提炼的知识服务方式。在泛阅读与泛写作时代,作为数字出版专业人才更需要把握阅读与写作的精髓,不单要自己谙熟阅读与写作,而且要能够站在出版专业的角度和水平上挖掘优质内容,进行创意出版。

综上所述,数字出版专业在全民阅读、出版史研究、出版产品开发、用户研究、写作素养、写作能力、阅读与写作的动力等需求方面都需要开设阅读与写作类课程。而从编辑能力养成与视野拓展、支撑数字出版专业其他课程及出版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看,数字出版专业非常有必要将阅读与写作类课程建设为课程群。通过对出版经典导读、信息检索、现代汉语、出版物语言文字规范、出版专业写作基础、新闻采访与写作、出版创意写作、出版评论、学术论文写作九门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的内容描述、目标定位与学时安排,完成了数字出版专业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群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的设计。在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的未来发展上,应着重考量课程与产业对接过程中的融合发展、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和拓展空间等相关问题。

猜你喜欢

学时数字专业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答数字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