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卡奇对马克思社会本体论的重构
2020-01-17孙全胜
孙全胜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研究所,北京 102249)
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努力用总体的观点看待人类历史,不仅继承了黑格尔的整体思维,而且继承了马克思社会本体论的思路和方法,其基本内容就是:社会历史是一种总体的演进过程,社会历史的总体始终是一种具体的总体,是作为整个人类历史的总体,是在社会演进过程中彰显出来的。卢卡奇认为,要理解人类历史,就要采用总体的视角和方法,详细考察社会历史的演进历程,体现出历史的广度和深度。
一、卢卡奇社会总体性思想的形成
卢卡奇在马克思主义的演化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深度挖掘了马克思思想中的人文主义价值。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了总体性思想,主张用总体视域考察人类历史的演进。这一总体性思想在卢卡奇以后的理论建构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并催生他在晚年建构了社会存在本体论。他指出,“要从存在着手阐释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从本体论上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1]68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而是扎根在前人的思想中,尤其是继承了黑格尔的整体性思想和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深深扎根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深深震撼了卢卡奇的心灵,他在反思:在理性已经支配了西方世界的时候,人类为什么还会发生战争这样可怕的事情?战争让他对技术和理性产生了怀疑,也让他反感暴力。心灵的痛苦让他重读黑格尔的著作,在黑格尔的著作中查找人类历史的奥秘。卢卡奇果断地抛弃了抽象人性论,坚持用总体的观点看待社会中的个人。他认为,个人是无法脱离宏观历史的,个人的发展就是具体的实践的发展。卢卡奇的这些思想发端于黑格尔的关于整体历史的描述。黑格尔认为,社会历史之所以走向总体是由于绝对理念的推动,绝对理念让个体不断归附于总体,让历史在总体上达成神圣目标。绝对理念作为世界的内在本质,能够概括一切逻辑,包罗世界一切事物,让一切事物都达到了统一。世界在绝对理念的支配下达到统一后,就会停止发展,之后绝对理念会重新发展出物质世界,世界进入了新一轮的循环。“每一个单纯的圆圈,因为它自身是完整,就要过渡到更高阶段中去,打破那特殊的成分所给予它的限制,而形成一个较大的圆圈。”[2]423很多个体在绝对理念的引导下走向了总体,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要采用总体性方法才能理解。黑格尔的这种总体思想深深影响了卢卡奇,他用这种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的历史,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无限循环的过程。
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也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思想和过程论思想。马克思虽然没有提出总体性的概念,可他把人类历史看作一个不断演化的整体。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是把人类历史当作一个整体对象来考察的,提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规律和总体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历史就是过程,一切都是过程。这种过程论思想也启发了卢卡奇,使他把社会历史当作发展的过程。因此,卢卡奇通过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发现了马克思思想中的总体性观点,使他坚持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来考察人类社会。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和黑格尔总体性思想的同质性,也吸引了卢卡奇考察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深刻内涵。
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也催生卢卡奇提出总体性思想。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深受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影响。他认为,人创造出了各类事物,却被各类事物控制了。人成了技术和机器的奴隶,为了争夺各类资源,人被自己的欲望控制,陷入了不停的争斗。“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3]58卢卡奇揭示的是一种社会现象,他并没有深入这种现象的本质。表面上看,是人被外在的东西控制了,其实是人被自己的欲望控制了。人类的争斗是为了生存。与其说,异化是社会的普遍规律,不如说,进化规律是社会的基本规律。卢卡奇认为,要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必须唤起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让无产阶级成为具有自由选择意志的群体。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努力促进无产阶级的意识觉醒。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继承了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崇拜商品;在发达工业社会,人们崇拜技术。商品崇拜和技术崇拜是逻格斯中心主义思维模式引起的,是人们试图把某一事物神圣化造成的,人们的思维一旦走向极端就会给社会造成危害。卢卡奇认为,人们必须杜绝偶像崇拜,尊重多元,相信弱小事物的力量。无产阶级虽然弱小,但一旦被激发出斗争意识,就会变成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
卢卡奇在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总体性范畴的内涵:总体是矛盾的结合在一起的,是系统的,是不断变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体性概念首先是指相互作用的矛盾的具体的统一;第二,是指不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的整个总体的系统的相对性(即是说,整个总体是由从属它的各个总体构成的,而这个总体又是由一个更高级的复合体的各个总体所决定的……);第三,是指整个总体的历史相对性,即整个总体的总体性特征是变化的、分解的,并限于一定的历史时期。”[4]98因此,总体在理论上总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总体,只有在历史规律支配下的具体的总体。
卢卡奇总体性思想重新建构了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经过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改造,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成了僵化的教条,陷入了简单、统一的模式,从而成为每个人必须遵守的科学真理和不能违背的规律。在单一思维模式的支配下,人们陷入狂热和冲动,社会实践变得极其功利,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被群体的狂热压制。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历史功能。在这种情形下,卢卡奇决定要发掘出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人文性,让个人的自由意志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让无产阶级为人类的解放贡献出应有的力量。卢卡奇认为,社会总体辩证法扬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性,实现了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能够为无产阶级的意识觉醒提供帮助。
二、卢卡奇对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建构
卢卡奇在晚年写作了《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突出强调了存在作为社会本体的作用,对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做了新的解释。卢卡奇提出社会存在本体论,是为了克服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在他看来,苏联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思想做了自然主义解释,这种解释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唯一的科学真理,不利于人们的自由思考。卢卡奇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也是对对立统一思维模式的批评。在他看来,以对立统一为标志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思维模式割裂了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关系,容易走向极端。
卢卡奇认为,要解决现实的痛苦,只有两种方法:回归历史和面向未来。可资本主义不一定会有美好未来。而且人类也对未来充满恐惧。我们只能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将历史作为本体。历史已经蕴含了未来的道路,而且过去的“黄金时代”已经深深的印刻在了每个人的心中。“此后应是哲学基础的事物的秩序和联系,那就是历史。”[5]224历史概念是卢卡奇力图用“历史”概括一切事物,努力将社会的本体建立在历史之上。由此,“历史”范畴成了卢卡奇要阐述的中心范畴。卢卡奇认为,人类的活动组成了历史,不断的生成是历史的特点。历史是充满矛盾的、具有多重品格的。历史既是指路明灯,又是灰暗幽灵,既能引导人们走向自由的光明之路,也能引发战争和冲突。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也充满两面性,既能避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也能偏离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主要是想用自然解释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在维护了历史辩证法的人文价值之时,也让历史辩证法的科学性消失殆尽,其局限性主要是:
第一,卢卡奇把自然也纳入历史,主张自然也符合历史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从而把历史作了泛化。在马克思看来,自然是社会历史的基础,先有物质世界后有社会历史。但卢卡奇认为,历史在前,自然在后。自然只是历史的产物。卢卡奇在阐述自然的历史性时,忽视了哲学重点关注的是现实的个人的生活。人追求自由意志的选择,并不是为了自然,而是为了过得更幸福。卢卡奇在1967 年《历史和阶级意识》再版序言中,也认识到了自己理论的不足:扩大了自然的历史性。马克思的历史辩证重点关注的是社会的总体性,而不是自然的总体性。因此,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历史性的,而不是自然性的。卢卡奇的总体性重点关注的是存在,甚至把意识也当作一种存在,试图用存在这一范畴概括自然和历史。卢卡奇强调无产阶级的意识,这也是他重视人文主义的表现。卢卡奇不太重视平等的价值,而非常重视自由的价值。他认为,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能自由选择,能自由的追求幸福的生活。追求平等固然可贵,但平等一般是弱者的呐喊,世界本来就是不平等,也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平等。但追求自由也会造成人性的放纵,有时候,自由是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要做选择的时候,人也会特别痛苦。卢卡奇否认集体的个体,只承认自由的个体,也造成了对群体力量的忽视。卢卡奇也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力量,他只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殊不知意识要发挥作用是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卢卡奇声称自己继承了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精髓,实际上他只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皮毛。
第二,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是哲学性的,而不是实践性的,缺少社会的支撑。历史并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个人的活动。历史不仅有发挥能动性的主体,也有被实践改造的客体,是社会实践让历史的主体和客体发生了关联,结合在了一起。历史并不是自动向前的,而是随着社会实践的进行不断前进的。有时候,知识分子的呼喊是徒劳无功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社会总体上的意识就不会进步。因此,历史不是绝对理念推动的,而是人民群众推动的。卢卡奇看到了无产阶级的作用,认为未来社会的主体就是无产阶级。“创世的‘我们’,也就是无产阶级”。[5]232至此,但与马克思不同,卢卡奇不赞同无产阶级进行暴力革命,用推翻全部现实世界的制度的方法来创造未来。他认为,暴力革命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让世界获得清明,但会带来更长时间的苦难。他不主张利用实践来改造世界,而主张发挥阶级意识的作用来变革世界。显然,卢卡奇过分强调了思想对于历史的作用,而忽视了社会实践在历史中的基础作用。
第三,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没有解释清楚历史和自然的关系,也没有解释清楚人和自然的关系。卢卡奇认为,自然界中不存在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无法用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他认为,自然没有主体,只有历史。自然界中有独自的运行规律,而辩证法只是人思考自然界的一种思维模式。人们过度相信自然辩证法会导致技术理性对人的奴役。在他看来,把马克思的辩证法看成自然辩证法而不是历史辩证法,恰是人成为技术奴隶的明证。自然界也有人文价值,不能对自然采取过度掠夺。形式逻辑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无法完全理解人的自由,没法对现实进行彻底批判,排除了思维对现实的批判,将思维限制在直接经验和逻辑的形式上,这能促进科技进步,但忽视事物本质,将应然逻辑归结为个人爱好。技术理性导致了人对自然的肆意改造和社会对人的奴役,提高了物质财富,也带来压抑,让科技与善分离,打破理性与爱欲的联系,价值脱离了现实,导致人被奴役。卢卡奇看到了技术对自然的破坏,但扩大了技术的弊端。技术也能给社会带来进步,能提高社会生产力。我们还是要大力增加社会财富。发展生产力不仅要靠技术,而且要靠价值力量,抛弃历史虚无主义和殖民主义。因此,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偏离了马克思本体论的主旨,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卢卡奇只承认历史辩证法,忽视了历史其实是自然发展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如果失去了自然,人类历史就无所依托。社会历史依赖于自然,并不是卢卡奇说的:存在是社会的本体。卢卡奇忽视了历史的自然基础,没有把自然作为历史的前提,让历史架空了自然,这样历史也成了空洞的历史。其实,历史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历史也有发展的限度。卢卡奇用历史概括自然和社会,解构了历史的实践基础,把革命限制在历史中,从而让社会历史局限在意识中。因此,卢卡奇在发扬了主体意识的光辉的同时,也把主体意识扼杀在历史中,让主体意识不能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力量。
第四,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缺少社会性和互动性。卢卡奇指出,西欧的共产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过分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价值,没有尊重无产阶级的自由选择意志。在卢卡奇看来,无产阶级通过发挥自由意志建立起幸福的世界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是主体性和客体性在意识基础上的有机统一。卢卡奇认为,苏联共产主义既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又以群体的名义损害了个体的自由意志。个人总有追求自由的渴望,因此要维护这种体制,就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是斯大林体制的反叛,倡导自由选择,排斥简单、统一,注重社会的弱小力量和微弱因素,提倡人文关怀。但卢卡奇不明白,简单、统一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追求,人类始终渴望世界能够变得单纯美好。因为单纯美好的世界,人类更容易把握。卢卡奇认为,共产主义的本体应该是无产阶级的自由意识。卢卡奇认为,物质世界也会是有冥冥之中的力量支配的,造物主创造物质世界是很偶然的事情,而自由意识是永恒的。显然,卢卡奇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让其社会存在本体论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实,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把存在当作了社会的全部,把历史当作了全部,既忽视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也忽视了人的实践改造作用。自然和社会不是人们静观的对象,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造自然和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既没有超越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没有超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三、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与马克思本体论的异同
卢卡奇在晚年提出了社会存在本体论,这种本体论强调存在的重要性,把存在当作自然和社会的本体,既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又违背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与马克思的本体论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卢卡奇更强调意识的能动性,主张建立无产阶级的自由意志,而马克思更强调人的实践性,主张用实践去改造自然和社会。
(一)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与马克思本体论的相同点
第一,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与马克思本体论都强调社会存在,主张社会存在的先在性。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只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卢卡奇也认为,自然和社会都是一种存在,存在就是具体历史的过程的有机统一体。卢卡奇和马克思都强调主客体的统一,都号召注重社会存在的价值,激发无产阶级创造历史的活力。马克思作为犹太人,一直主张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团结,建立共产国际,用暴力革命推翻现存的全部社会制度。卢卡奇则主张发动无产阶级的斗争来清除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他认为,只有唤起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才能发动工人运动,改变糟糕的现实。“无产阶级思想作为实践的思想是极其讲究实际的。”[5]291卢卡奇忽视了资本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试图用人道主义消除科技理性带来的僵化。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是从具体到抽象,但没有回到具体。发动思想变革固然重要,但思想变革需要现实经济条件的支撑。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树立了实践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和马克思的本体论都强调斗争理念。卢卡奇认为,思想领域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无产阶级的意识觉醒是一个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无产阶级要树立阶级意识需要同自己的守旧意识做斗争。资产阶级没有认识到苦难的现实,只有无产阶级才能认清现实的困境。“只是随着无产阶级的出现才完成了对社会现实的认识。”[5]273马克思也认为,共产主义是具有不同发展阶段的,未来的共产主义是对原始社会的有条件的复归。无产阶级的斗争也经历了不同阶段,起初只是要求罢工,最后才要求政治权利。“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6]280无产阶级随着革命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增强了斗争意识,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的仇恨,为马克思共产国际的诞生提供了条件。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才产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确认,历史性是一切社会存在的根本范畴,而一切存在都是社会存在……这是马克思理论的最重要部分。”[7]204卢卡奇认为,以往的社会依靠暴力和恐惧来维护统治,而当代社会利用技术理性来制服人心。高度压抑的技术社会造就了新型的集权,消除了一切反对派,让人们沉迷于物质享乐,丧失批判精神,放弃历史选择能力,一味满足于盲从。技术理性成了统治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成了压制人的管理工具。技术理性制造了新的控制方式。生活机械化压抑了个性,消除了自由竞争。自由、平等、人权都屈从于社会机制,被政治模式化了,不再单独发挥作用。低级阶段的自由丧失批判功能,而且消解了对立意识。企业的自由竞争并不能带来全民福利,让技术理性压制了个人能量的释放,集中控制了个体意志。要消除资本主义的技术理性带来的物化现象,就要激发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卢卡奇的理论适应了当时人们对自由的追求,也有利于人们从技术理性中摆脱出来。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是随着共产主义实践而产生和发展的,其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但也适应了资本主义新形势的需要,将思想领域的斗争展示在人们面前。
(二)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与马克思本体论的不同点
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与马克思的本体论虽然都强调了社会存在,也都主张思想领域中的斗争,但它们在性质和前提上是不同的。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强调意识,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马克思社会本体论强调实践,是科学的理论。
第一,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与马克思本体论的性质不同,分属于不同的阵营。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强调意识在历史中的作用,继承了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更加提倡人文价值,不重视科学理性,是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其提出的自由意识的培养必然对社会变革不会起太大作用。马克思的辩证法实质是一种自然和历史的规律,并不是人的一种思维模式。马克思认为,世界是对立统一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运动,整个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而卢卡奇认为,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只是人看待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人的自身的局限性让人只能用对立统一的方法看待世界,而世界不一定就是对立统一的。马克思强调了劳动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一切。劳动形式的变革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要变革社会先要改变劳动的方式。“马克思由此开始他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因为他研究的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即一种大体上已经社会化了的社会形态的经济。”[8]146从生产力和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主张社会关系的不断演进,要求尊重劳动的独特价值,是无产阶级的学说。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虽然也强调社会存在,但这种存在是抽象的,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第二,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与马克思的本体论具有不同的前提条件。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没有立足于社会实践,而是立足于总体的意识。卢卡奇强调自由,可面对自由选择时,很多人更多的是迷茫。强者追求自由,弱者追求平等。一味追求自由会让社会陷入无序,一味追求平等可能让社会既没有自由也没有平等。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有着坚实的唯物主义基础,他批判人们对宗教的崇拜。宗教只给给人提供一套为人处世的标准,但也真正按照那套标准去做很难。“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6]453马克思批判了犹太人的宗教信仰,犹太教信仰充满神秘主义色彩,声称为苦难的民众服务,实际上却是为贵族服务。马克思站在了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用朴素的观点看待世界,而卢卡奇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高扬意识的神秘性,没有认识到世界的矛盾性,从而陷入了思辨的泥潭。“每一种现实(最发展的现实形式就是社会存在)都是一个过程,在构成这种现实的各个整体及相互关系当中进行的过程。我们知道,存在就是一个自我维持和自我再生的过程。”[8]787卢卡奇指出,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却抛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人文价值,将本来是思维模式的辩证法强化为科学真理,从而将主观的东西升华为客观规律,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表现。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却没有超越黑格尔。卢卡奇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正确地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是一种科学真理。只要人类有平等的追求,对美好的“黄金时代”有向往,只要世界上仍充满不公,人与人的关系不和谐,马克思主义就会永存人间。总之,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建立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建立在人民群众的斗争实践中,而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建立在抽象的概念上,代表了资产阶级的立场。
总之,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继承了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但没有继承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缺少实践性。卢卡奇所说的社会存在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要求人们总体地看待自然和社会,这符合了马克思的联系地、发展地、辩证地看待世界的观点。卢卡奇强调总体是一种方法,他用总体的方法概括出自然和社会的一些特质,并主张激发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从而创造出美好的共产主义。因此,卢卡奇继承了马克思社会本体论的一些观点,但却违背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