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测度与提升
——基于主成分分析
2020-09-08王庆
王 庆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20)
公共服务是指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府应按照公平正义原则,直接或间接地向全体公民提供各种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与条件[1]。自1998年中央正式提出“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公共服务研究就成为热点之一。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有关公共服务的研究始于西方国家,早在19 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瓦格纳就提出了公共服务概念,认为政府在保证经济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应重视居民公共服务福利化问题。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得到迅速发展,相应地,这方面研究也得到强化。
在我国,地方政府是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2]。近些年来,通过地方政府不断努力,我国公共服务已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这使学者针对公共服务的研究较为宽泛。如黄有光(2003)就指出政府提供某些公共产品和服务能极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3]。赵为民,蒋长流(2018)在分析公共支出受益归宿和收入再分配效应时谈到公共支出的减贫化效应明显,其中公共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性支出是其主要研究对象[4]。王谦(2013)则对公共服务增长方式进行分析,认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应实现包容性增长,特别是要加大对包括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5]。至于公共服务与财政支出的关系问题,Domenico(2009)的研究表明公共服务需求是财政支出的依据,财政支出要为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基本保障[6]。同样,国内学者安体富,贾晓俊(2010)在研究与民生相关的公共服务项目时也发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可以较大程度满足公共服务需求,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公共服务提供受财力制约,有一些公共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地区间收入水平的差距直接反映在公共服务提供水平的差异上[7]。刘德浩(2017)的研究亦证明,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受地方自主性财政能力、财政支出意愿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8]。而丁辉侠(2012)在利用省级样本地区1993~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不仅取决于公众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还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设计和支出偏好,其中,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9]。
为直观显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情况,众多学者开始尝试多角度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行具体测度。如张芊,尹福禄(2016)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各省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行横向测度和分析。研究发现,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地区性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公共服务供给的外部条件[10]。王晓玲(2013)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年我国各省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依据结果认为我国整体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较低[11]。匡小平,赵丹(2015)具体对江西省县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行了测度,认为在缺少“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机制的情况下,财政分权并没有为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创造有利条件[12]。师玉朋(2014)则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云南省129个县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行测度,并指出在经济水平既定条件下,公共服务供给应以特定地区的人口结构和需求偏好为依据,建立“自下而上”的供给模式。[13]
综合已有文献,可发现采用相关方法量化测度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是当前我国公共服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也是因为使用相关度量方法能直观了解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特别是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的矛盾转化为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这意味着公众所关注的已不再是简单的温饱问题,而是能否满足更高层次的公共需求。因此,公共服务供给不仅关乎民生,还关乎社会稳定与和谐,现有的针对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具体到甘肃,我省位于西北地区,战略地位突出,具有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研究甘肃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意义重大。但在历经2008年以基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及2013年现代财政制度突出民生财政后,甘肃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究竟如何还缺乏量化研究,这既不利于针对甘肃省公共服务供给后续研究的展开,更不利于对甘肃省公共服务水平与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现状,力图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行量化测度,以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07~2016年地区年度数据,2007~2016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2007~2016年甘肃省财政厅财政数据。
(二)研究方法介绍
主成分分析是数学上对数据降维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设法将原来众多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较少个数的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
以上方程满足:
(三)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三、实证研究
(一)甘肃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以现有财政理论为基础,结合甘肃省公共服务发展程度以及财政对各项民生事业的支撑作用,共设立26个测度指标,涵盖公共交通、公共医疗、公共教育、公共设施普及占有、社会保障与公共安全六大领域,可较为全面反映甘肃省近十年来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表1 甘肃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二)得分计算
将26个指标数据通过SPSS17软件实现标准化,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公共服务供给量数据标准化
表3 特征值及主成分贡献率和累计贡献
利用SPSS.17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95%的原则,选取3个主成分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4.582%。第一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209%(),第二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10.527%(),第三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846%(),具有显著代表性。三个特征值为=20.594、=2.737、=1.260,计算三个特征值根值为.符合进一步分析的要求,可得主成分载荷值,见表4。
表4 主成分载荷值
根据主成分载荷矩阵,每一列除以相应特征值根值,得到相应系数矩阵,即主成分特征向量,见表5。
表5 主成分特征向量
?
由表3和表4可知,第一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209%,在第一主成分上载荷值较高的有公共交通车辆运营数(X2)、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X3)、运营线路总长度(X4)、道路面积(X5)、人均城市道路面积(X6)、省财政交通运输支出(X7)、省财政医疗卫生支出(X8)、卫生总费用(X9)、卫生人员数(X10)、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X11)、财政教育支出(X12)、用水人口(X13)、天然气用气人口(X14)、城市公园绿地面积(X1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16)、城市燃气普及率(X18)、城市用水普及率(X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X19)、公共图书馆业机构数(X20)、刑事案件破案总数(X24)和财政公共安全支出(X26)等指标,反映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第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10.527%,在第二主成分上载荷值较高的指标有出租车辆(X1)、交通事故发生数总计(X25)等指标,反映全省居民出行和管理水平;第三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4.846%,在第三主成分上载荷值较高的指标有城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X2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X22)和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X23)等指标,反映全省社会保障水平。
各系数向量分别与标准化处理的各指标向量相乘,即为各主成分得分(=1,2…)。以2007 年数据为例,具体分公式如下:
根据表6可知,甘肃省2007~2016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不断提高,全省公共服务整体运行态势在不断好转。具体参照图1可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变化情况与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变化情况一致,这表明随着全省各项民生领域基础设施的完善,居民整体幸福感变得越来越高。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全省居民出行与管理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还相对比较滞后。
表6 2007~2016年甘肃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总得分
图1 2007~2016年甘肃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曲线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从公共交通、公共医疗、公共教育、公共设施普及占有、社会保障与公共安全六大领域出发,设立26 个测度指标对甘肃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行测度,依据实证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07~2016 年甘肃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逐步提高,综合得分由2007 年的-5.48 提升至2016 年的5.26,年均增长率达到10.7%;第二,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长最快,对整体得分影响最大,这说明甘肃省近十年依托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发展规划,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全省居民普遍受益,硬件设施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行各业的基本需求;第三,在居民出行与管理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制于各种因素,每年分值波动明显,差异较大,呈现出全省在这两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这会影响全省发展活力与可持续性,需要政府在这些领域加强投入与管理。
(二)提升甘肃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相关建议
张智军(2018)在谈及甘肃财政助力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时认为:“甘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总量小、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突出,必须充分发挥财政的引导促进作用……同时坚持为民理财取向,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使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4]从实证结果来看,2007年以来的甘肃财政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对民生性与绩效性的追求,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的合理使用,确实增强了甘肃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一步,应基于实证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点来提升甘肃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第一,健全的财政运行机制是财政资金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应进一步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机制,以用好国家财政扶持政策,打通薄弱环节,有效缓解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拓宽与兄弟省份、发达省份的合作沟通,定期对外考察,总结先进省份的公共品布局模式和财政运行机制,再因地予以运用。
第二,在完善省级财政监管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支出过程和目标管理。特别要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出行方面加大投入,抓住“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惠及民生的政策,做到全省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化,这样可大大提升全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此外,与出行配套的道路交通监管工作需要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在提升居民交通满意度的同时,也可以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并吸引外资。
第三,从实证结果来看近十年的社会保障水平并不理想,是公共服务供给的薄弱环节,也是扶贫工作推进的绊脚石。社会保障工作应作为全省工作重点,使社会保障水平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提高社保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还应保证社保资金的管理和发放透明度,做到城乡间社会保障均等化,避免可能出现的贫富差距拉大和消费水平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