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北朝时期宕昌国与周边政权关系考

2020-01-17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吐谷浑政权

李 旭 明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羌族就属古老民族之一。甲骨文中羌字为“”、“”,金文为“”、“”,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1],可见,羌人起初多以牧羊为生。历史上羌的分支十分庞杂,也正因分支庞杂,基本处于分散状态,凝聚力不强,所以自古以来就遭受别的民族政权的压迫。

一、宕昌羌与宕昌国简介

(一)宕昌羌的由来

关于“宕昌”的读音,当地人读“tan 昌”,《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注为“dang 昌”。“宕昌”二字最早《水经注》记载:“羌水东南流经宕昌城东”[2],羌水既为今岷江。“宕昌”音注有《通典》和《资治通鉴》两处记载,《通典·州郡六》“宕州”条:“宕,达浪反”即“dang”;《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三:“宕,徒浪切”,即“tang”,据王力《古代汉语》附《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荡,汤同属阳部韵,达、徒、荡、汤皆属定母,可知古时荡、汤为同音[3]。而现代汉语“汤”“炭”声母相同,韵母相近,“tang 昌”反复快读极有可能读成“炭昌”,因此我认为“宕昌”为“炭昌”误读而来。2014 年经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审批,定义一律读为“tan(宕)昌”。

关于宕昌羌来源,学界主要有以下观点。其一,羌的别种,《资治通鉴》载:“宕昌,羌之别种也,羌地东接中国,西通西域,长数千里,各有酋帅,部落分地,不相统摄;而宕昌最强,有民二万余落,诸种畏之”[4],可知宕昌羌是古诸羌中较大的一个分支。二是由参狼羌演变而来,对于参狼羌的记载到西晋时期突然消失,但出现了对羌道,及参狼羌长期活动地区宕昌羌的记载,《水经注疏·羌水》载:“羌水出羌中参狼谷,彼俗谓之天池白水矣。《地理志》曰:出陇西羌道,东南流经宕昌城东,西北去天池五百余里”[5],推测宕昌羌由参狼羌演变而来。第三种说法为宕昌羌与汉朝时存在的钟羌且昌有关联,“在公元135年,马贤、马大破钟羌良封,后进攻钟羌且昌,且昌率部向凉州刺史降,且昌应为旦昌之误,且昌即宕昌”[6]。第四种为当煎羌混合其他羌种形成,《三国志》裴注所引《魏名臣奏》中有雍州刺史张既的一段话:“又梁烧杂种羌昔与(韩)遂同恶,遂毙之后,越出障塞,则前后招坏,归就郡者三千余落,皆恤以恩威,为官效用”[7]。耿少将在其《羌族通史》中写到“梁烧杂种羌”,说明该部落成分复杂,又言“烧”可能是东汉时期的烧当羌,因为东汉后期有许多羌人迁居益州之西北,其中以烧当羌及当煎羌为多,所以宕昌羌最初应是以梁氏为盟主,以当煎为基础,联合其他散降的羌种而聚合起来的一个以地缘为纽带的羌族部落联盟”[8]。笔者也更多的偏向于此观点。

(二)宕昌梁氏与宕昌国建立

关于宕昌羌与宕昌国,不得不谈及宕昌的王族梁氏。据周松《宕昌源流管窥》研究来看“宕昌国王族梁氏应该与枹罕羌梁氏同源于金城梁氏”[9]。《北史·梁览传》云:“梁览字景睿,金城人也。其先出自安定,避难走西羌,世为部落酋帅,曾祖穆以枹罕城归吐谷浑,后又归魏,封临洮公”[10]。梁览同族兄弟梁仙定后为宕昌国王,梁览祖先来自安定地区,由此推知宕昌梁氏为安定梁氏之后,安定梁氏以梁冀为代表。梁冀为东汉时期外戚,任内结党专权,嚣张跋扈,后桓帝借宦官之力诛杀梁冀及其宗族,梁冀之后“避难走西羌”。宕昌羌在梁冀之后,梁烧、梁弋等人经营下发展壮大,最终在粱勤时发展成如《北史·宕昌传》所载“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焉”[11]。建立了以梁氏为酋帅,居于宕昌的羌人联盟。后“勤孙弥忽,太武初,遣子弥黄奉表求内附,太武嘉之,遣使拜弥忽为宕昌王,赐弥黄爵甘松侯”[11]。这是宕昌国首次为中原王朝所承认,从此宕昌正式建国,不断与周边各民族政权交流碰撞,促进了民族关系和社会的发展。

二、宕昌国与周边各民族政权

宕昌国《魏书·宕昌国传》载:“宕昌国,在河南(吐谷浑)之东南,益州之西北,陇西之西,羌种也,其地自仇池以西(今西和县西),东西千里,席水以南(今甘谷县南的籍水),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12]2241。由此可知宕昌国位于吐谷浑之东南,仇池国以西,而这一时期存在的政权亦有南朝、北朝。每个政权必定会想方设法扩充统治区域,统治更多人口。宕昌国作为一弱国,却凭借一些因素,纵横捭阖于各政权之间与南北朝历史相始终。原因主要有:首先是羌人勇武好斗,宕昌国现存文献中未见有正规军队的记载,但历史上羌人有勇武强健的体魄、乖张好斗的性格和善于骑射的习惯,使宕昌国有较强的战斗力,不至于在遭受侵袭中一触即溃。其次这一时期形成家族部落,每一个家族为一姓氏,这样部落皆为血亲关系下的氏族,凝聚力强,遇到战事,很容易形成全民皆兵的局面。最后宕昌国摇摆不定,攀附强国的外交政策,大致为“提挚于魏,时通江左”[13]。但总体侧重附庸北魏,使每次宕昌国遭受侵扰时,有一个强大力量庇护;并通过向投奔国称臣纳贡、贡献方物等手段来巩固这种同盟关系;下文主要从宕昌国与周边政权的交往中看宕昌国所使用的外交策略。

(一)宕昌国与北魏

北魏由鲜卑族所建,太武帝拓跋焘424 年继位,439 年统一北方。宕昌国首次与中原接触就是在太武帝时期,如上文《北史·宕昌传》所说粱勤的孙子弥忽在太武帝初年派儿子弥黄向北魏上表纳贡以求内附。这是宕昌王首次得到北魏的赐封,也为宕昌与北魏的交往开辟了道路。

太武帝初年,拓跋焘已基本平定北方。位于北魏西面的宕昌国因国小势弱,便利用外交手段向魏称臣纳贡,以求得短暂安定。除宕昌国王弥忽遣子使北魏外,宕昌国与北魏还有较多联系。“太平真君九年(448)正月,宕昌羌首领梁瑾慈遣使内附,并贡方物”[14]。由于宕昌国与吐谷浑政权相邻,因此多遭受吐谷浑的侵略和压迫,从而有碍宕昌国与北魏的联系,史载其“世修职贡,颇为吐谷浑所断绝”[12]424,到“孝文帝乘明元年(476)九月,宕昌国重新开始向北魏遣使朝贡,自此起于正光四年(523)近半个世纪,宕昌国向北魏遣使近三十次之多”[15]。

宕昌国王弥忽去世,其孙彪子继位,彪子去世后,弥治成为新国王。但彪子之弟,羊子逃往吐谷浑,吐谷浑派遣军队护送羊子归宕昌国,想夺取弥治之位。于是弥治派使向北魏求救,北魏下诏武都守将宇文生带军相助,随后羊子和吐谷浑被击败后撤。由此来看,羊子作为弥治的叔伯,却想依靠吐谷浑势力来夺取宕昌王弥治的王位,弥治求助北魏,最终击退了吐谷浑与羊子的侵扰。上述史实记载可以清楚的看到宕昌国与北魏之间的紧密关系。弥治去世后,其子弥机继位,派遣使者司马利柱向北魏纳贡,这是又一次宕昌国向北魏遣使纳贡。后仇池首领杨文度叛乱,围攻武都,弥机下令其长兄率军围攻杨文度,最后与北魏共同击败杨文度叛乱。此次非北魏援救宕昌,而是宕昌国派兵出击反叛北魏者。孝文帝时,宕昌国王继续遣使向北魏纳贡,并不中断。后孝文帝派使臣刘归、张察封弥机为粱益二州牧、宕昌王等称号,并不断帮助宕昌羌人。宕昌国的纳贡表现出对北魏归附臣属的态度,北魏也不断封赐宕昌国王,加以帮助。后吐谷浑首领度易侯侵略宕昌,孝文帝制止,并下令要求度易侯将掠夺宕昌人口牛羊送还。这里也体现出北魏对宕昌国的保护。但宕昌国实力弱小,且风化未开,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文明都不能与北魏这样的中原王朝相对比,所以被北魏统治者所鄙夷,《魏书》载:“后朝于京师,殊无风礼。朝罢,高祖顾谓左右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宕昌王虽为边方之主,乃不如中国一吏。’于是改授领护西戎校尉、灵州刺史,王如故,赐以车骑、戎马、锦彩等,遣还国”。[12]2241

以上便是宕昌国与北魏交往的部分事件,大致可以看出北魏与宕昌国之间一直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即世修职贡,北魏便成为宕昌国存在于南北朝乱世中的依靠,宕昌国也利用北魏的扶持来经营西羌和抵御吐谷浑的向东发展。宕昌羌得到拓跋鲜卑的庇护和支持摆脱了被周边政权很快吞并的危险,并在大国夹缝中不断发展,成为羌族历史上重要的一笔,同时宕昌羌的存在也巩固了拓跋鲜卑的西部边境,为鲜卑族的发展与汉化作了间接性的支持,为南北朝乱世中民族交往融合作出了贡献。

(二)宕昌国与吐谷浑

吐谷浑本为鲜卑慕容部的一脉,也是鲜卑慕容氏慕容涉归庶长子之名,慕容涉归死后,嫡子慕容廆继位单于,其庶长子吐谷浑率部迁至枹罕,后渐渐发展为国名、族名,并统治着河洮岷地区和青海的部分地区,此地羌人多在其控制之下,宕昌国作为这片区域羌族建立的唯一政权。定然为吐谷浑所不容,吐谷浑为统治羌人,进一步发展势力、扩大领土,曾多次发动侵袭,想要侵吞宕昌。所以总体上来说,宕昌羌人与吐谷浑在民族交往中多为战争碰撞。

宕昌国与吐谷浑的交往史书记载大致有,首先即为上文所述的羊子叛宕昌奔走吐谷浑的事件,吐谷浑以协助羊子篡夺王位为机,实则欲侵袭宕昌国统治其地,从中可以分析出吐谷浑对宕昌国的鲸吞早已有之。其次同为上文所说吐谷浑度易侯伐宕昌,后在北魏的压力下不得不归还侵占宕昌的人口和土地,再次体现出吐谷浑对宕昌国虎视眈眈、鲸吞之心。宕昌王弥机去世,国内人心不齐,吐谷浑再次乘虚而入,侵扰宕昌,宕昌新王出逃仇池,北魏仇池守将穆亮率军三万大败吐谷浑,迎回新王,宕昌国再一次安定。由此可见宕昌国妨碍吐谷浑东进,故而与吐谷浑之间战多于和,每次北魏遣兵相助,从侧面反映出宕昌国与北魏之间的关系。但政权、国家之间都是以利益关系为纽带而联结,宕昌国与吐谷浑也会因共同的利益而走向联合,北魏在将要分裂的时候,这种关系体现的非常明显,下文具体阐述。

(三)宕昌国与仇池

仇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氐人首领杨茂搜于西晋元康六年建立的政权,其政权的政治中心位于仇池山,故称仇池”[16]。宕昌国和仇池国两地相接,都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此简单叙述宕昌国与仇池之间的交往活动,以及宕昌羌人与氐人之间的关系。宕昌国与仇池的交往记载有:仇池国王杨玄“弟难当废玄子保宗一名羌奴而自立……难当拜保宗为镇南将军,镇宕昌,以次子顺为镇东将军、秦州刺史,守上邦。保宗谋袭难当,事泄,收系之”[17]。仇池杨难当任命保宗为镇南将军,以此来镇守宕昌地区,即在刘宋元嘉九年,宕昌在仇池国王杨难当的统治下,作为仇池的附属地。其次则为上述的杨文度叛北魏围武都,宕昌国王弥机协助北魏击败杨文度。此处宕昌出兵的原因有二:一者仇池氐人常年侵扰宕昌羌人,而此次氐人公然侵扰北魏占地,与北魏为敌,宕昌羌人可乘机用北魏的力量打击仇池氐人。二者即宕昌国出兵助北魏平杨文度之乱,可以获得北魏朝廷好感,用一种谄媚的态度讨好北魏。此后北魏更加庇护宕昌国,使其免受周边政权的觊觎。

(四)宕昌国与南朝宋、齐、梁

本文将会把宋齐梁放在一起叙述,因为这三朝皆是南朝,且都为汉人所建,并且这三国与宕昌的交往不及北魏等国深入,故统一来论,陈朝建立于公元557 年,此时宕昌国即将灭亡,便不加以论述。

刘裕在东晋后期的乱世中崛起,最终统一南方,于公元420 年建立宋,后世称“刘宋”。宕昌国与刘宋政权之间也有交往,在刘宋孝武帝的时候,宕昌王梁瑾忽始就开始上表纳贡,刘宋也便封弥机为使持节、河凉二州刺史等称号,而这些封号也比较重要,可见刘宋在尽力拉拢羌人来巩固边防,维护刘宋政权的统治。

南齐是南朝紧接着刘宋建立的政权,由刘宋将领萧道成在公元479 年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建立齐。南齐存在时间较短,但也有与宕昌国交往的记载。弥机被太祖封为使持节安西将军、陇西公、宕昌王等称号。南齐大致对每一任宕昌王都有较多封号。但是交往中也有消极的方面,史书中载:“(宕昌)使求军仪及伎杂书,诏报曰:‘知须军仪等九种,并非所爱,但军器种类甚多,致之未易,内伎不堪涉远,秘阁图书,例不外出。《五经集注》、《论语》今特敕赐王各一部’”[18]。可见,南齐对宕昌并不推心置腹,只是给予封号,不给实物赏赐,甚至是军仪乐伎之类书都不曾赐予,代之以儒家书卷,所以两国的关系只是表面有接触,深层次的交往并不见于史籍。

南朝第三个政权梁,是南齐刺史萧衍公元502 年攻入建康建立梁,史称南梁。萧梁建国时宕昌已至中后期,但此时两国仍有交往。宕昌国仍向这个政权贡献特产当归、甘草等物,于是萧梁政权封梁弥邕安西将军、宕昌王的官职。萧梁初建,也是以积极态度来开展与宕昌羌人的联系,可见宕昌国在当时也是一重要小国。

南朝汉族所建的三个政权,虽然没有宕昌国与北魏的关系那么紧密,却又给予宕昌王各种封号,借此拉拢宕昌羌人。宋齐梁三国即使政权更迭不断,但与宕昌国之间的交往一直有所沿袭。南朝与宕昌羌人之间只是简单的一方封号、一方纳贡,而北魏与宕昌羌人之间则不同,北魏极力庇护宕昌政权、宕昌也会为北魏出兵攻伐,两国之间类似“军事同盟”。

(五)宕昌国与西魏、北周

北魏因内部权臣争斗,分裂为西魏和东魏,后宇文觉废帝自立改西魏为北周,高洋篡权称帝改东魏为北齐,因东魏、北齐与宕昌相距较远,联系极少,故不加以论述,而西魏、北周皆为鲜卑人所建,且又有所沿袭,故而集于一处简述。

据前文可知,北魏与宕昌国联系紧密,但北魏自分裂为西魏、东魏之际,两国关系急转下降。此时梁仙定乘机掠边,勾引吐谷浑军队攻打北魏金城,但未得逞,后又有羌族首领在渠林川作乱。西魏大统时期,“又率其种人入寇”[19],后被击败而退。梁仙定在位期间与西魏关系十分不合,两国时有交锋,后梁仙定被陇右守将独孤信大军所败,追至宕昌城下,梁仙定此时也被部下所杀。梁仙定死后,西魏与宕昌国关系渐而趋于平和,史载“为朝廷方欲招怀殊俗,乃更以其弟弥定为宕昌王”[20]892。此时宕昌王又得到魏的封赐,大统年间,梁弥定的王室宗亲獠甘夺得王位,弥定出逃西魏。魏文帝派宇文贵率兵讨伐獠甘,并护送弥定回宕昌国。在梁仙定之后弥定为宕昌王的这一时期,宕昌国与西魏关系又回到了与北魏时的境地,北魏时宕昌内乱羊子夺位,北魏派宇文生来救,西魏时宕昌内乱,獠甘夺位,西魏派宇文贵来救。

北周是篡位自立,由宇文鲜卑所建。宕昌建国依靠于宇文鲜卑所建的北魏,最终又亡于宇文鲜卑所建的北周。宕昌对西魏多次犯边,西魏都以宽容态度对待,西魏被北周取代之后,弥定初时向北周遣使献贡,北周保定初年,弥定派使者贡献地方特产,后又再次派使者贡献猛兽。但宕昌国此时,暗中联合吐谷浑侵扰北周边境,《周书》载:“四年,弥定寇洮州,总管李贤击走之,是岁,弥定又引吐谷浑寇石门戍,贤复破之……吐谷浑寇西边,宕昌羌潜相接应,诏弘讨之,获其二十五王,拔其七十六寨,遂破平之”[20]449。宕昌国屡次侵扰北周边境,招致“高祖怒”,最终周武帝下令田弘率兵征讨,灭宕昌国,且划宕昌国领地为宕州,宕昌国就此灭亡。

宕昌国后期,尤其在梁仙定、弥定两人在位期间,因屡次引吐谷浑兵犯西魏、北周边境,招致不满,且北周武帝宇文邕早有统一之心,宕昌国自然也在统一之列,同时以灭亡宕昌国来震慑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以儆效尤,只不过宕昌羌人犯边行为导致北周提前讨灭而已。

三、宕昌国灭亡后宕昌羌人的发展状况

宕昌国自有史籍到566 年灭亡,其国民宕昌羌也随之消失在史籍上。由于史料的匮乏,学界对宕昌羌人最终的发展去向所知甚少,只能从宕昌国存在时与周边民族国家的交流发展中予以推测。我认为宕昌羌人去向主要有二,向外迁徙流动和留居当地。

人类历史本就是不断迁徙融合发展而成的,一个民族从起源、发展直至灭亡,不中断的就是与外界的交往,有其他民族向本民族的流入,也有本民族向其他民族的流出,正因为不断的迁徙融合才促进了人类的发展进步,宕昌羌也是如此。他们向外迁徙流动主要有:其一,流入吐谷浑。从前文宕昌与吐谷浑的文段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两国之间多年战争不断,因多年与吐谷浑作战,吐谷浑掠夺走不少宕昌羌人,他们并由此扎根于吐谷浑。并且,宕昌王族宗室羊子、獠甘二人曾联合吐谷浑侵袭宕昌国,失败后率其家室、部下投入吐谷浑。其二,流入北魏。从上文可知,宕昌国与北魏关系十分紧密,有不少宕昌羌人进入北魏生活或为官,从此在中原大地上落地生根。其三,流入党项。党项羌的构成有宕昌羌、白狼羌等。可见,党项羌有一部分人就是宕昌羌人,而后来党项羌建立的西夏政权中有著名的梁皇后等人就是宕昌王族梁氏之后。其四,流入邓至国。因为邓至国的北面和宕昌国接壤,两国的风俗物产都十分相似,有几乎相同的文化,且国土相互接壤,更容易彼此融合发展。

宕昌羌人更多可能留居当地。北周灭亡宕昌国后设宕州,并于宕州下设怀道、阳宕、和戎三县来统辖宕昌羌人,在宕昌设州置县的行为可以看出当时宕昌羌人数量仍然庞大,而留居当地的宕昌羌人经过长期与周边土著人的交流融合,逐渐汉化。

综上所述,本论文从宕昌羌的历史由来、宕昌国的建立开始,较详细地列举了宕昌国与周边民族政权的交往史实,重点由宕昌羌所建立的宕昌国与周边鲜卑族、吐谷浑、氐、汉等各民族所建立的政权的关系进行考察,分析出外交政策对宕昌这个弱小国家在战乱时代存在了一百多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文章最后,对宕昌国灭亡之后宕昌羌的去向与发展状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得出了向外迁徙和留居当地的结论。最后也反映出宕昌羌和宕昌国的存在对南北朝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同时为南北朝历史增添了生机,也为中国历史和民族关系发展写上了厚重的一笔。

猜你喜欢

吐谷浑政权
高度角对GNSS多系统组合短基线RTK影响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古滇国政权的演进与消亡:一个必然的历史结局
弘化公主为民族友好奋斗一生
——
鲜为人知的古代丝路 青藏高原丝绸之路
吐谷浑史研究综述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政权
浅谈吐谷浑文化的包容性
三江源古文明之草原古国:吐谷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