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语言魅力 提升核心素养
2020-01-15温纯辉
温纯辉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此文件中明确地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基于“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新进行了修订,在新课标中,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换言之,以语文学习活动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新课标的天然要求。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高中语文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教学出发点与归宿。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从学习活动设计、组织、评价等环节,对语文学习活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进行粗浅的论述。
一、立足语言积累,精心设计语文学习活动
通过统计发现,在新课标中“语文学习活动”出現的次数为8次,且分布在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群、教学建议等各个章节中,这表明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绝不是一般的教学要求。且这8次“语文学习活动”前后几乎都伴随着语言积累、建构、表达、交流、思辨等词汇。这启示我们在设计语文学习活动时一定要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活动目标。
以古诗词主题阅读学习活动设计为例,从活动目标来看,主题阅读学习活动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应主题的诗词进行阅读,更好地体会相同主题下的不同表达。因此,通过文本细读对语言进行比较、分析,就是最常见的方法,同时也是学生语言积累的过程。如杜甫之《登高》与李清照之《声声慢》,一诗一词其主题皆为“愁”:前者是常年漂泊、老病孤独、穷困潦倒之愁,后者是国破家亡、夫死寡居、漂泊无依之愁。从主题上来看,都是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悲惨遭遇,但是具体意象和语言表达等的不同,使两首作品整体的意境和风格迥异。因此,笔者在设计时以语言表达为突破口,从作品主题切入,开展主题单元教学。通过抓意象,品语言,析手法,进而感意境,明情感,悟主题,在一系列的语言分析活动中,积累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分析与表达能力。再在此基础上,开展群文阅读,引入千古写“愁”之名篇名句(例如: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拓展并深化学生对这一主题的认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加强文化积累,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思维品质等,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性,通过对语文活动的精心设计与巧妙安排,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重视语言表达,严密组织语文学习活动
高中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有精心细致的设计方案,而且还要有严谨周密的组织过程,以此推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对语文学习的整体理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要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语文教师,但主体却是学生。即教师通过引导,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自主沉浸到语文学习活动中,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如在专题阅读学习活动中,语文教师只需把相应的问题逐步推出,为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分析、交流、探究;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看法;并关注不发表看法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够在其他同学的交流中收获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第二是要有序开展相关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进入到学习活动中。从现实来看,语文学习活动还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这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形式多样(如演讲、辩论、讨论、交流等),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达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增强自信心,获得个体的成长。除此之外,语文学习活动往往以小组形式展开,每个小组间的竞争,也会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语言活动中,学生容易对语言细节锱铢必较,使活动偏离主题,影响到学习活动的进程。这就需要教师从宏观上对问题进行有效设计,并在活动展开时,密切关注活动的走向和学生的情况,以便掌控全场,及时推进活动的进程。在这两个组织过程或环节中,教师必须促进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觉参与,才能带动语言表达的训练,进而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挖掘语言魅力,在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另外,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还可以借助语文学习社团的组织推动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如通过辩论社来组织辩论活动、通过口才协会来组织演讲比赛活动等。这些都是打破课堂常规教学模式的重要学习活动方式。在教学中,我们要跳出陈旧的思维方式,以更开放、更包容的态度真正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三、回归语言思辨,科学评价语文学习活动
在高中语文学习活动中,笔者发现有一个重要环节容易被忽略——评价活动。这是因为:一方面语文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似乎一切效果都体现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再进行评价,有的语文教师会认为是画蛇添足;另一方面,语文学习活动的目标相对宏观、抽象,其评价未有统一的可执行的详细标准,一般都是专家、同行评价,较难规范。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语文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其不仅联系课堂教学,还能延伸课外教学,实现两个课堂之间的有效沟通,故测评语文学习活动,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度,而且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检测更是直观而丰富的(如通过学生的交流发言),从语言、思维、审美等方面观察学生的相关能力与素养培养,可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某些困难与缺陷。因此,科学评价语文学习活动,有助于实现语文知识向核心素养的转变,特别是有助于学生思辨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一般来说,语文学习活动的评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习活动的整体概括与评价。这种评价,多为主观性的,应大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让学生以辩论赛结辩的形式,全面回顾整场比赛,总结各种不同的看法与观点,最后提出自己的评价。当然,这种评价不一定只能由某一学生或某一小组来开展,可以是多学生、多小组进行总结性归纳。这样就可以在发展学生语言、思辨能力的同时,也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第二部分是对学习活动中存在问题、不足和目标达成与否进行客观点评。这种点评是引导性,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因此这是语文教师“穿针引线”式的任务。通过串联整个活动内容,将方法运用得当与否、语言表达到位与否、价值考量正确与否、文化理解认同与否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并通过启发性的语言进行再引导,使学生在回顾中拓展学习,从而使语文学习活动更有意义。
反思现有的语文学习活动,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是为“高考”而活动。虽然不能说这是有问题的,但过于功利的指向和忽视了语言能给学生带来不同情感体验的语文活动,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所起的作用是不会有想象中的大的。因而,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以语言为载体,组织语文学习活动,发现语言文字魅力,才能优化语文教学。
[作者通联:浙江义乌市义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