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阅读教学策略

2020-01-15蔡奋陈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视域独立思考深度

蔡奋 陈琳

据笔者观察,很多阅读教学课,学生自己没有真正阅读文本,上课时不是忙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就是听老师条分缕析地讲解。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的兴趣慢慢丧失,阅读的能力逐渐弱化。因此,面对如此教学现状,我们必须引入深度学习理念,以此扭转阅读教学的尴尬局面。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阅读本质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阅读是在学生自主建构、深入思考下的主动阅读,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与作家、作品、教师等展开平等对话,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可以从根本上扭转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阅读本质是什么?

黎加厚教授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出发率先阐释了深度学习的概念,指出“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认为理解与批判、联系与建构、迁移与应用是深度学习的三大特点。

郭华教授认为,所谓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郭教授强调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全力参与并获得发展。

笔者认为,深度学习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学习的内容深入理解,主动建构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而内化成自己的学科素养,并能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运用的学习。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阅读首先是学生主动建构的阅读,学生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带着批判性思维,把阅读中获得的思想、技巧、语言等方面的营养纳入到自己原有的阅读体系中去,进而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自觉地把这些营养及原来的建构在阅读和写作中加以运用,从而到达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提升审美鉴赏水平的目的。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阅读教学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

1.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来源多元,面对纷繁的信息,学生要有自己的阅读建构,要对阅读的材料保持独立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让信息为我所用。广泛深度的阅读,也使学生能够对自我、社会、人生有独到的见解,能够看清时代发展的趋势,这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就不会迷失方向,遇到复杂的情境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解决具体的问题,成为适应时代的人才。

更为重要的是,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国家需要培养热爱祖国文化、了解世界先进文化,并能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拥有这样文化视野的人才能在充分传承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国特色的新文化。

2.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立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每一个维度的素养都与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阅读紧密相连。

语言的建构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把语言方面新鲜的元素纳入到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并能自如地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私以为就是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更需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文本中的思想等辩证地看待、批判地吸收。审美的鉴赏与创造,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深度学习下的深度理解,即学生只有正真明白作者创造的美的内涵及创作的技巧,才有可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自己创造美时加以借鉴与运用。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文化是浸润在文本中的,是文本的灵魂,阅读者只有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才能结合时代背景加以客观辩证地吸收,并内化成自己的素养,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完成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3.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

学生的自我发展,分为内在的发展与外在的发展,内在的发展指学生人格的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与完善。外在的发展则指学生根据自己建构的知识、能力、素养体系,分析解决真实环境下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高中阶段的学生,理性思维有了长足地发展,深度学习下的阅读让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阅读的内容,而是在自己阅读建构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文本中觉得有益的成分,在完善自我的同时,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他们也会按照自己的阅读兴趣、阅读需要,有条件地选择阅读,为我所用。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阅读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课改的要求,是学生自我的要求,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阅读教学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阅读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立足文本主动建构

让学生立足文本,主动建构,明了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来写的。语文是母语,学生不存在不会读的问题,老师大可以放手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自己展开对话: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能引起我的共鸣,能让我想到哪些类似或者不同的思想感情,我如何看待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哪些地方值得肯定,哪些地方还有待商榷;作者运用的艺术技巧好在哪里,对我有何启发,这些技巧是否有完善的空间,我见过更好的方式吗,我自己有更好的方式吗;作者的語言有何特点,这样的语言表达与他要表达的思想一致吗,是否有利于作者思想的表达;如果文本的作者是你,哪些方面还可以加以完善……经过这一番自我追问,学生对文本各方面有了独特的体验和思考,老师再根据文本的特点,特别是学生读后反馈的问题、困惑,作为阅读教学的起点,这样的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教学。

下面以必修一(人教版教材2007版)第二单元为例,谈谈具体操作。本单元共三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均节选自经典的史书,文章体例不同,人物塑造各有特点。在阅读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自主通读文本,鼓励学生像看小说一样,弄清文本的情节,这时要求学生不看注解,不查工具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照注解,结合工具书疏通文本,力求做到字字落实,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接下来,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评价文中的人物,思考作者塑造这些形象的意义,分析作者是怎样来塑造人物的,自己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并进一步思考作者思想、技巧、语言方面有待完善的地方。

这样,在老师上课之前,学生就完成了基本的建构,带着自己学习的初体验来到课堂,老师接下来只要针对重难点及学生不懂或者理解不透的地方加以适当引导,或者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就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

独立思考,是指学生在面对文本,面对各种观点的时候,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始终审慎地保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把他人观点中合理的成分,吸收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来,在不断的思想交锋中完善自己建构的阅读体系。这样,学生才不会沦为“两脚的书橱”,而是主动建构、平等交流的读者。当然阅读中审慎吸收的不仅只是思想观点,还有表达技巧,语言材料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师可以针对一些可能存在争议的问题,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并给出理由。也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大家都认可的观点,进行逆向思维或者多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观点。

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时,笔者设置了四个语言表达题:(1)请结合孟子“王何必曰利”谈谈你对烛之武以利害勸退秦师的看法;(2)请结合陶渊明、柳宗元、司马迁等人评价荆轲刺秦的诗文,谈谈你对荆轲刺秦的看法;(3)阅读《项羽本纪》全文,结合《鸿门宴》分析项羽最终失败的原因;(4)结合第二单元的三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联系当下的疫情抗击,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阅读教学,学生不会迷信作者、迷信书本、迷信权威,面对他人的观点,能保持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自圆其说,持之有故。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高阶思维品质之一,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结合文本,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续写

续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不错的方法,在上完《边城》一课后,可以让学生续写结尾,如第三年的端午节,傩送回到镇上……

(2)穿越

很多文章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作者的思想难免会受制于当时的时代,作为当代中学生的你,有没有更好的答案呢?在上完了《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之后,笔者让学生思考:文本中,孟子给梁惠王提出了自己的仁政思想,如果孟子活到今天,他有机会参加国家的大政方针设计,他会对自己的观点做哪些调整呢?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现在要富民,要强民;有的说要教民,但教的不仅仅是孝悌之义,更多的应该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且还要培养民众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甚至有的学生说“养民”也不能只是衣帛食肉,而应该教民众吃出科学,吃出健康,要搞美丽乡村建设,让百姓有美好的生活环境……

(3)创作

学习文本,完成建构之后,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学以致用,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如学完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之后,让学生写一首献给母亲的诗,他们往往有感而发,运用描述性意象,写下感人的诗篇,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母亲。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素养,也达到了育人的目的,一箭双雕。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老师要善于设置情境,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思维,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基础,马克思有了批判思维,在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想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文明,一定是批判地继承一切人类优秀的文明,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扬,才能推动社会朝前发展。

然而,高中阶段,面对教材中名家的经典作品,学生往往抱着崇拜甚至迷信的思想。学习如果只是仰视权威,对所学的内容不敢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敢质疑,这既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深度学习下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教材中的文本选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确有其巨大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但作为读者的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他应该有平等对话的勇气,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阅读材料做客观、全面、辩证的分析,包括文本的内容、艺术手法及语言表达等。

笔者在教学《氓》一课时,学生参考同步教辅,一致认为女主人公的悲剧在于氓的变心,是当时男权社会的悲剧。我让学生重读文本,看看女主人公自己是否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后,有的觉得她在婚前没有睁大眼睛看清楚,氓一开始就是性格急躁、容易发怒;也有的学生说,氓二三其德,肯定不止一次越轨出界,应该早就与之决绝。

在学完《荆轲刺秦王》之后,笔者提供了曹沫劫持齐桓公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与文章对比,探讨荆轲“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是否能实现? 有的学生认为荆轲仿效曹沫要挟齐桓公退还鲁国土地,是没有看清对象,他觉得就算荆轲能够要挟秦王签订盟约,之后秦王也一定不会执行。因为前者发生在春秋时期,各国争霸,但还是讲究规则的,后者发生在战国末期,秦国一家独大,所有的规则都失效,唯有实力说话,对于想一统天下的秦王来说,让他退还占领的燕国土地,并不再攻打燕国,无疑是与虎谋皮。

批判性思维避免了学生“尽信书”,让学生保持独立思考,在自己建构的体系下,平等地与作者、与作品、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在“键盘侠”满天飞的时代,批判性思维可以让学生成为一个理性、成熟的现代公民。

总之,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阅读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主动学习、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勤于交流、学以致用的习惯。教师则要改变阅读教学观念,立足学生的学,创设情境,给出任务,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通过项目式、研究性等学习方式,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等高阶思维。

[作者通联:蔡奋,福建长乐第一中学;陈琳,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视域独立思考深度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