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研究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
2020-01-15唐小娜
唐小娜
(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0)
麻醉是手术治疗关键步骤,良好的镇痛效果和麻醉效果对手术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氯胺酮是小儿麻醉常用药物,但容易受到体质量、手术时间,手术刺激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患儿极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中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成为了小儿手术麻醉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主要对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接受手术的患儿中,抽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4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5.8±1.6)岁。观察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5.9±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儿术前30 min均通过肌肉注射0.015 mg/kg阿托品与0.2 mg/kg地西泮进行安定。对照组患儿单纯使用氯胺酮(生产厂家:西安汉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4748)进行麻醉,剂量2 mg/(kg·h),3 min后无不良反应出现后将输注速度调整为3.5 mg/(kg·h)。观察组患儿应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方案进行麻醉,将氯胺酮100 mg、异丙酚(生产厂家: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70007)60 mg以及利多卡因(生产厂家: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2295)30 mg混合后运用微量泵进行恒速输注麻醉,对患儿神志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并在手术结束前10 m in将剂量逐渐降低,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输注。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将本研究所得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χ2对比检验;计量资料使用()表示采用t对比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比:麻醉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心率分别为(96.77±12.23)次/min、(97.02±12.03)次/min,t=0.096,P=0.923;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3.96±7.64)mm Hg、(84.37±7.69)mm Hg,t=0.250,P=0.802;麻醉前两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实施不同麻醉方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心率分别为(109.76±13.51)次/min、(100.96±10.37)次/min,t=3.427,P=0.000;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9.43±4.64)mm Hg、(90.37±3.69)mm Hg,t=10.137,P=0.000。由此可见,观察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较为平稳,观察组患儿麻醉各项生命体征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P<0.05。
2.2 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对比: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为(4.21±1.46)h、观察组患儿镇痛维持时间为(6.71±1.14)h,t=8.952,P=0.000;观察组镇痛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P<0.05。
3 讨论
小儿在治疗过程中较多容易出现应激反应、疼痛等,给患儿身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使得临床治疗依从性较低,部分患儿因年龄过小以及认知能力不足会有不同程度的手术恐惧症,在治疗时会有抗拒或不配和的表现,临床上对此类情况主要采用全身麻醉。但由于小儿身体对于麻醉耐受能力较差,长时间麻醉容易对患儿认知功、血流动力学等能造成严重的影响[1]。
王丽霞[2-4]研究发现,在小儿手术麻醉中应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联合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麻醉效果理想,对患儿生命体征影响较小。本研究中采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方案麻醉后,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等均无明显变化,且镇痛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氯胺酮则能够降低患儿血管周围的阻力,用药后镇痛效果较为显著。异丙酚镇静效果较为显著,能够与氯胺酮互补,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能量的消耗,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利多卡因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特点,但其具有毒性作用,达到一定剂量后会抑制患儿心肌收缩例、降低心排血量,将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各种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有效控制药物对患儿产生的毒性作用,降低患儿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且三种药物协同互补,还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