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薛生白 “主客浑受”思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的治疗

2020-01-12王禹增杨文霞徐宝庭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主客普通型温病

王禹增 杨文霞 申 鹏 王 浩 徐宝庭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德州市中医院,山东 德州 253013;2.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医院, 山东 德州 253080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该病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1~14 d,多为3~7 d。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临床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到目前为止,尚无针对该病的有效药物。

该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1],中药在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文章拟浅析薛生白《湿热病篇》中某些温病重症阶段之主客浑受的病机和治法,为新冠肺炎重症的治疗提供可借鉴思路。

1 主客浑受的病机和治法

1.1 主客浑受的病机 “主客浑受”首见于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生白《湿热病篇》第 34条,原文曰: “湿热证,七八日,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识昏迷,进辛开凉泄,芳香逐秽,俱不效,此邪入厥阴,主客浑受。宜仿吴又可三甲散,醉地鳖虫、醋炒鳖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蚕、柴胡、桃仁泥等味”。

此为湿热病久不解,邪入厥阴,气钝血滞,络脉瘀阻而致神昏的一种变证。薛式自注认为邪入厥阴,络脉瘀阻,使一阳不能萌动,生气有降无升,心主阻遏,灵气不通,所以神不清而昏迷默默也。

斯“主客浑受”之“主”指人体营血,“客”指病邪。“主客浑受”即指久病体虚,湿热之邪久留与人身营血相混而形成脉络凝瘀的一种病理状态[2],简而言之,即是血瘀。

1.2 主客浑受的治法 主客浑受何以治之?薛式在自注中指明治疗当活血通络,“破滞破瘀”,唯此方使“斯络脉通而邪得解矣”。至于用方,可仿吴又可三甲散治之。对于此方许益斋校释最为全面: “鳖甲入厥阴,用柴胡引之,俾阴中之邪尽达于表;虫入血,用桃仁引,俾血分之邪尽泄于下;山甲入络,用僵蚕引之俾络中之邪亦经风化而散”。诸药合用,既透阴分之热,兼达血分之瘀,使湿热瘀邪得以与人体血脉剥离,正复邪祛,病得自愈[3]。

1.3 主客浑受的临床意义 湿性粘腻重着,易阻碍气血运行,故湿热病后期,常见气血呆滞、灵机不运[4],导致 “主客浑受”这样一种非常复杂、危重的状态。此既有湿热的因素,又有瘀血的成分;既是病情发展到危重阶段的一个结果,又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进入到急危重症阶段的病因,其中血瘀是目前最重要的病机。

欲破此结,当化湿清热、破滞散瘀多管齐下,分而治之方能取效。然一般医者多注重清热祛湿,忽略活血通络[4]。所以薛式在此重点强调此时最重要的治法是“破滞破瘀”,即活血通络、破滞散瘀。

至于选方用药,可仿吴又可三甲散之意,凡能使“湿热瘀邪得以与人体血脉剥离”之剂、之针法、之灸法、之手法等等,皆可选而用之。

2 新冠肺炎重症治疗的思考

2.1 新冠肺炎重症存在主客浑受 新冠肺炎病位在肺,“瘀”是基本病机之一[5]。其普通型即现血瘀之象,重型、危重型更见主客浑受之证。本次疫情中多数轻型患者发病初起有恶寒,但时间短暂或恶寒不甚,与薛生白《湿热病篇》中“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描述相似;渐至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杨华升等[6]对27 例普通型患者动态拍摄舌象图 98 幅,通过对拍摄的舌象进行分析发现,舌暗红者9例,占33.33%的普通型患者有血瘀征象;当普通型患者发展成为重症时,可见肺部的呼吸窘迫、缺氧是其主要问题。重型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甚至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患者死亡。从中医角度看,这类患者邪毒不仅伤及气分,更伤及营血而成瘀,甚至逆传心包,出现神志改变[7],与薛生白在《湿热病篇》 中描述的“主客浑受”状态非常相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也提到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整个机体状态呈现高凝状态。患者在感染冠状病毒的同时,由于全身炎症反应与免疫系统的紊乱,心血管系统症状和疾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8]。

2.2 新冠肺炎重症的中医治疗

2.2.1 瘀未成时治未病 “夫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新冠肺炎重型主客浑受状态的最佳治疗时机,莫过于在主客浑受形成之前。对于年老体胖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等有血瘀体质征象之人,治疗方案应考虑到这些相关问题[8]。首先,处方用药时不能加重血生化的高凝状态;其次,即使是普通型新冠肺炎,在应用中医治疗时,也可稍加活血之药当归、桃仁之类提前预防血瘀的形成。

2.2.2 瘀渐成时当化瘀 杂病重脉,温病重舌。在目前状态下,看舌对于新冠肺炎病人更方便、更客观。在诊治过程中,应时时注意舌质的变化,一旦观察到舌象有化瘀之象,当立即合用活血化瘀之剂,如选用血府逐瘀汤(桃仁 10 g,红花 9 g,当归 10 g,生地黄 10 g,川芎 10 g,赤芍 15 g,川牛膝 15 g,桔梗 10 g,柴胡 6 g,枳壳 6 g,甘草 6 g)加减水煎成汤剂,或用其他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成药类制剂内服或鼻饲。尽一切可能斩断截留,避免进入危重状态。

2.2.3 瘀已成时当破滞破瘀 此阶段的病人可能已经昏迷,或已经行气管插管等,进入危重状态,不方便服用中药时,可考虑增加鼻饲中药破滞破瘀之剂,抵当汤(水蛭、虻虫各6 g,桃仁9 g,大黄9 g)之类可随证加减,水煎成汤剂参照应用。如情况危急,时间紧迫,也可权宜考虑某些中药针剂注射液随证应用,以解燃眉之急。对于兼有气血阴阳寒热虚实等不同兼症的患者,也要随症加减。谨察阴阳所在以调之,以平为期。

3 小结

新冠肺炎作为一个新的病种,具有温疫的基本性质,具备温病的某些特点。应重视温病学理论的学习,尽管古代医家所论述的疾病与今相比有所不同,但现在临床所见的新冠肺炎的某个病程阶段,也会在古籍中见到类似的证候类型,因而经典仍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充分吸取这些学说的精华,并用到当前新冠肺炎的诊治中,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温病学的内容,推动中医学理论的发展[9]。薛生白《湿热病篇》中的“主客浑受”与在文献中报道的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有相似之处,均存在邪入厥阴,脉络瘀阻状态。针对这些患者,虽然湿邪贯穿疾病的始终,但早期关注邪毒入血、成瘀的问题,可能是治疗上的一个关键点[7]。未瘀先防,即瘀防变,及早兼加活血通络,“破滞破瘀”,“斯络脉通而邪得解矣”,再配合现代医学方法等综合治疗,或许对提高新冠肺炎的治疗效果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主客普通型温病
伤寒、温病与现代医学疾病对应探赜
——兼与《论流行性感冒与伤寒、温病的关系》一文作者商榷
基于复杂网络社团分析开展叶天士温病医案症药规律的研究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重型肺炎早期预警指标探讨>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经验与存在
器乐考级的历史演进及主客认同
温病瘥后调理浅探
《温病条辨》滋养肾阴十法及其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