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1则腹痛病案浅谈中西医诊疗思路的异同

2020-01-12钟日明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24期
关键词:气滞肝郁病案

钟日明

(广东省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腹痛指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中医将腹部分为大腹、小腹和少腹,其中少腹为小腹两侧,为足厥阴、足少阳经脉所过。肝郁气滞型腹痛的病因病机为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机阻滞而痛。有学者认为,情绪抑郁、善太息、少腹胀痛、焦虑不安、脉弦为抑郁症肝气郁滞证的证候标准[1]。下面通过1则肝郁气滞型腹痛病案的诊疗过程,浅谈中西医诊疗疾病思路的差异。

患者,男,50岁,2020年3月1日入院,入院主诉为“反复腰腹痛1个月,加重半天”。症见右下腹阵发性绞痛,伴随右侧腹股沟疼痛放射至右下肢及睾丸,晨起和上午明显,餐后活动时加重,休息不能缓解,排气或热敷腹部后,腰腹部疼痛有所减轻,精神一般,食欲尚可,二便正常,睡眠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初步诊治因诊断尚不明确,疗效欠佳,患者要求住院,门诊医师收入消化内科系统诊治。

入院后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诊治经过,初步诊断拟“腹痛查因”;完善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心肝肾功能、风湿免疫指标,腹部、泌尿系统、阴囊睾丸+附睾精索超声,以及阑尾区CT、腰椎CT、胃肠内镜检查等,均未及与腹痛相关系统炎症、溃疡、代谢异常、肿瘤等病变,西医诊断考虑功能性腹痛可能性较大,与肠功能紊乱、肠道积气有关。治疗给予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胃肠动力等对症处理,疗效仍欠佳。

因西医诊治效果不佳,患者主动要求中医治疗。笔者问诊得知,患者发病原因为情志内伤(因家事懊恼成疾),主要症状为右胁肋胀痛,伴右侧腰背部隐痛不适及右侧腹股沟疼痛放射至右下肢及睾丸,时有腹部游走性隐痛,排气后症状可自行缓解,晨起和上午明显,餐后活动时加重,休息不能缓解,精神可,神清,无发热畏寒,无汗出,无头晕头痛,无胸闷、气促,无反酸、胃灼热,胃纳一般,大便正常,小便调,入睡稍困难,梦多,烦恼易躁,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腹痛(肝郁气滞型)。治疗予以情志疏导及针刺。具体步骤:①情志疏导:问诊之余的交流过程,笔者已取得患者信任,并顺势疏导其情志。②针刺:辨证取太冲及足三里,针刺太冲时患者发出“啊~”的痛苦声,同时通过“啊”声吐出积压已久的“懊气”,心情顿时舒畅许多。第2日患者诉在多次进餐后、活动时腹痛未再反复,并要求办理出院。

此病案引发了笔者的思考,肝郁气滞型腹痛的中西医诊疗思路的异同。

(1)慢性腹痛的经验鉴别诊断思维[2]。慢性腹痛诊断时须鉴别是否与腹壁病变、恶性肿瘤、肿瘤以外的其他器质性疾病、功能性腹痛等相关;此外,抑郁症肝郁气滞型的少腹胀痛表现不能遗漏[1]。该病案中患者少腹胀痛伴有脉弦、烦恼、情绪抑郁,符合抑郁症肝气郁滞证范畴。若开始治疗时加用抗抑郁药及心理疗法等,疗效是否会有不同?抗抑郁药是一组治疗以情绪抑郁为突出症状的精神疾病的药物,能消除病理性抑郁情绪。然而,使用抗抑郁药涉及跨专科处方。因此,专科医师不仅要熟知相关专科知识,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可以根据患者的相关症状初步评估,并及时请专科会诊,协助进一步诊治。在此建议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避免专科单一思维,要不断补充医学知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笔者曾参加过心身医学相关培训,因此开阔了对此病案的诊治思路。

(2)肝郁气滞型腹痛的中医诊治思路有较大优势。结合四诊信息及舌脉象要素,根据少腹胀痛放射至同侧腹股沟及睾丸、烦恼易燥、入睡困难、脉弦,较易确定该患者为肝郁气滞型腹痛。中医在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视心理疏导,如劝慰开导法、意念战胜法、交流发泄法等[3],尤其是对于肝郁气滞型患者。中医学理论中也包含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又称“意疗”,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在中医学中都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治疗理念[4]。《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精神在疾病形成过程中的主导性,“心主神明”“恬淡心态”是实现神与形俱的第一秘诀。针灸治病时,讲究“气至而有效”,即得气与否直接关系疗效,因此针灸医师在临证时要高度重视“治神”[5]。《灵枢·邪客》曰:“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说明患者的心神状态是否“安静”,较大程度上决定了针灸医师的整体辨证及针刺得气效果,故中医治病宜先“安神”。中医心理疏导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地位,临床中欲施针刺或给予中药内服,应该先开导患者,调整其心态,充分发挥神志对心理调控的积极作用,“神安”而后治病。

(3)神形统一观与心身整合医疗是中医与西医的契合点。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说明了医务人员的职责不仅是治疗,更多的是帮助、安慰。现代医学强调的心身整合医学,不仅需要心理学与生物医学的有机结合,更应该突出两者互通互用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开篇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指出“神形统一观”。“神形”原本就是统一的整体,且“神为形主”,强调了神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中西医治疗疾病的相同点在于神形统一观与心身整合医疗,但西医诊治疾病注重局部及辨病论治,中医诊治疾病注重辨证论治,重视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的影响及情志的疏导。

猜你喜欢

气滞肝郁病案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柴芍六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代谢物表达的影响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病案信息化在病案服务利用中的应用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