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阳、气血津液体质辨识方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2020-01-12玉,刘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学说津液阴虚

韩 玉,刘 芳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体质指个体生命进程中,在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获得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形态、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相对固定的特质[1]。不同体质的个体,表现出来的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发病与否、病情顺逆、病后转归及预后情况均有不同。小儿体质的研究对于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及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小儿体质日渐成为一线工作者及家长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有关小儿体质的学术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但中医体质学说于20世纪70年代才被正式提出。近50年来,通过现代儿科医家的研究与整理,小儿体质学说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广泛运用于科研与临床,但其分类至今仍无统一标准[2]。

1 古代医家对小儿体质学说的认识

古代医家关于小儿体质的学说,如“纯阳之体”学说、“五脏有余不足”学说、“稚阴稚阳”学说、“少阳之体”学说等,都是阐述小儿的生理特点。

1.1 “纯阳之体”学说 “纯阳之体”学说源于我国第1部儿科学专著《颅囟经》:“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其概论总结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小儿阳气较为旺盛,而阴气较为衰弱[3],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中提出:“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也有相关论述。

1.2 “五脏有余不足”学说 即心肝有余,脾肺肾不足,源于《小儿药证直诀》:“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计三百二十日生骨气,乃全而未壮也。”[4]明代著名儿科专家万全在《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中总结:“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五脏有余不足”学说是在“纯阳之体”学说的基础上,从小儿五脏虚实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探讨总结出的小儿体质的生理特点。

1.3 “稚阴稚阳”学说 起源于《灵枢·顺逆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即小儿的肉骨、血气均为发育不完全的状态,阴与阳都是稚嫩的[5]。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总结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体质特点。“稚阴稚阳之体”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纯阳之体”学说,较为全面客观地概括出小儿体质特点。

1.4 “少阳之体”学说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首次提出:“盖小儿虽为少阳之体,而少阳实为稚阳,有若草木之萌芽,娇嫩畏寒。”该学说结合了“纯阳之体”学说与“稚阴稚阳”学说,既提出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阳气充盛的生理特点,又体现了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脏腑功能不完善、易于感染外邪致病的病理特点。“少阳之体”学说较前更为完善,更能体现小儿体质特点[6]。

综上,4种理论都是古代医家从小儿整体体质出发,总结出的小儿体质的共同特点。但小儿体质具有个体差异性,不能一概而论,故现代小儿体质的研究应注重小儿个体体质的不同,以便于对个体体质进行防治与保健。

2 现代医家对阴阳、气血津液体质辨识的认识

2.1 成人阴阳、气血津液体质辨识与分类方法 现代医学的成人体质分类指王琦教授在原有的七分法的基础上进行增减,最终形成的广泛受到国内学术界认可和高度评价的“九分法”,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类型[7],给临床辨证、治疗、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是中医体质理论体系的重要一环。然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并不适用于小儿体质的分类与判定。小儿的体质生理特点与成人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同时年龄较小者由于对量表的认识及自身的表达能力的限制,导致无法对其进行客观完整的数据采集,故现代医家对于小儿阴阳、气血津液体质的分类方法百花齐放,没有统一的标准。

2.2 现代医家对于小儿阴阳、气血津液体质辨识与分类 马融教授将小儿体质归纳为湿热质、痰湿质、实热质、气郁质、瘀血质、不足质6种体质[8]。刘卓勋等[9]认为,中医小儿体质的分类研究不能忽略环境、气候等其他客观因素,并且基于“九分法”将岭南地区的小儿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7种。陈立翠[10]将小儿体质分为正常质、阴虚燥红质、阳虚迟冷质、痰湿黏滞质、气血两虚倦怠质、阳盛质6种体质。王力宁教授根据外感咳嗽儿童的不同表现将小儿体质分为正常质、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4种体质[11]。黄航宇[12]根据其临床经验,结合阴阳气血的盛衰和五脏禀赋划分小儿体质为均衡性体质、阴虚型、阳虚型、湿热型、特异质5种。柴茂山[13]根据阴阳、气血津液有余不足理论把人群体质分为6类,即正常质、燥红质、倦质、迟冷质、腻滞质、晦涩质。马书鸽等[14]对1000名广州地区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中医特色诊断方法,将小儿中医体质类型分为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实热质、特禀质。

3 小儿与成人阴阳、气血津液体质辨识分类方法的异同

由于小儿具有“纯阳之体”“稚阴稚阳”等独有特点,且其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因此小儿疾病的预防、治疗、转归等都具有独特性,小儿体质的不足性、变化性、调节性是成人体质所不具备的[15]。但小儿的体质分型可部分借鉴成人体质辨识分类方法。笔者通过阅读研究小儿中医体质相关文献及平日跟随导师出诊学习,总结出以下观点。

3.1 按阴阳体质分类 在按阴阳体质分类的文献及相关研究中,小儿阴虚体质较为多见,而成人以阳虚体质与阴虚体质较为多见。由于小儿尚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机体代谢旺盛,对于水谷精微的需求较大,而其脏腑娇嫩,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运化功能较低,无法向机体提供足够的阴津,故常伤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也表明小儿具有易于阴虚的特点。

3.2 按气血津液体质分类 在按气血津液体质分类的文献及相关研究中,小儿气虚、痰湿、湿热3种体质类型较为常见,不同于成人体质的血瘀、气郁较多。“元气未充”“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小儿生理特点表明了小儿以气虚体质较为常见。小儿脾胃功能不完善,脏腑娇嫩,加之小儿自制力较弱,贪食生冷、肥甘厚腻之物,易生湿困脾,脾为生痰之源,日久则成痰湿体质。痰湿日久,湿浊内停,郁而化热,且纯阳小儿患热病最多,故湿热体质常见。综上,小儿体质按气血津液分类时,先天条件与后天环境因素均为气虚、痰湿、湿热体质常见的重要原因。

4 儿童体质研究的发展

小儿体质的研究是中医体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医师辨治小儿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对小儿的饮食、生活习惯、保健、未病先防也具有重要作用。儿童是人类的未来与国家的希望,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儿童健康指标的高低成正比[16]。而小儿体质与小儿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是小儿感受外邪后是否发病,发病后疾病发展的正顺、走势、愈后调理等的关键因素。针对小儿偏颇体质的干预手段是临床工作者与中医体质学研究者工作的重点,即将治未病思想与小儿中医体质理论相结合,根据小儿不同体质,给予个性化的医疗保健,以提高其健康水平,是今后中医儿科的发展方向。但目前未有一个公认的小儿体质辨识方法及对偏颇体质小儿的治疗方法,今后应制定客观的、规范的小儿体质理论体系与辨识分类方法,广泛运用于小儿临床辨证、预防的治疗过程,制定针对偏颇体质的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特色疗法,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的指南,从而加强中医体质学在中医儿科临床治疗与预防中的重要意义与应用。

猜你喜欢

学说津液阴虚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