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流通服务点建设与服务创新研究
2020-01-11徐蕾江潘文佳
徐蕾江 潘文佳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流通服务点;服务创新
摘 要:文章从公共图书馆流通服务点建设的必要性出发,详细介绍了南京图书馆流通服务点建设的思路、实践及社会服务情况,客观分析了存在的問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提升流通服务点建设质量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2-0018-03
1 背景
自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概念后,我国掀起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热潮。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自此,文化发展问题开始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1]。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南京图书馆(以下简称“南图”)一直积极探索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的创新思路和有效方式[2]。笔者以南图为例,介绍了其流通服务点建设与服务创新实践的过程,以期为其他图书馆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公共图书馆流通服务点建设的必要性
2.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迫切需要
公共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五项职能。一直以来,这也是图书馆人的初心与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图书馆是公共文化设施的组成部分,应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流通服务点建设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也有利于公共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便利性”是指服务方便快捷,能节约读者时间[3]。公共图书馆可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服务理念,将流通服务点建在用户生活、工作等场所,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充分发挥中心馆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2.2 公共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受全球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各种“图书馆消亡论”兴起。1978年,美国图书馆学家兰开斯特大胆提出“在下一个二十年(1980—2000),现在的图书馆可能完全消失”,其依据是电子出版物将逐渐取代纸质出版物。20世纪末,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和发展又对“图书馆消亡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11年1月2日,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培训馆员沙利文发表了《2050年大学图书馆尸检报告》一文,重新燃起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图书馆消亡论”的战火,触及了图书馆人最敏感的神经。乐观主义者认为,21世纪世界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粉碎了兰开斯特的预言。但是,图书馆人不能盲目自信,应该客观分析、理性思考、居安思危。随着计算机、便携式智能移动设备、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用户已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网络环境对于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实际上,全球“图书馆消亡”迹象主要表现在图书馆购书经费预算被削减及用户入馆率、馆藏利用率逐年下降等方面。初景利[4]教授认为:“我们必须接受用户市场在失去而带来的价值拷问,必须正视图书馆日益显现的危机与边缘化,必须应对信息环境变化给图书馆所造成的竞争现实,必须直面图书馆消亡的严峻考验与变革压力。”随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用户信息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元与迫切,信息行为也更加个性化与网络化。图书馆“以藏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必须向“藏是为了用”的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效能将成为衡量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准,建筑规模、馆藏数量等评价指标将逐渐被弱化。公共图书馆必须适应用户的信息行为变化,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发挥中心馆的辐射作用,为用户提供均等、便利的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公共图书馆的流动服务(流动站、流动书车等)、总分馆服务(自助图书馆、社区图书馆)顺势而生。流通服务点建设是公共图书馆实施总分馆模式的一次大胆创新,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公共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3 南图流通服务点建设与服务创新
3.1 领导重视,科学规划
南图是我国第三大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馆),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肩负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南图率先响应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2012年5月1日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为了充分发挥南图中心馆的辐射作用及社会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全省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馆领导高度重视,深入研讨,实地调研,根据2012年江苏省公共图书馆馆情调研数据,挑选了一批办馆条件扎实、服务质量优良的基层图书馆作为流通服务点建设对象。南图安排分管领导主抓、业务管理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设立专项购书经费用于购置流通服务点的文献信息资源,制定《南图流通服务点建设实施要求》《南图流通服务点管理办法》,为流通服务点建设提供了经费和制度保障。
3.2 拓展空间,延伸服务
2013年4月,南图正式启动流通服务点建设,截至2017年,在全省建立了68个标准化、规范化的省内流通服务点,其中公共馆和少儿馆42个、部队和军事院校10个、机关6个、派出所和边防检查站6个、机场1个、便民中心1个、特殊教育学校1个、企业1个,形成了服务机关、服务战区、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馆外流通服务网络,产生了良好而深远的辐射效果[5]。南图流通服务点服务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馆外流通服务模式,是江苏省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的亮点,为全省市县区公共图书馆起到了示范作用。业内专家称,“南图模式”可操作性强,相当务实,成效显著,值得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界推广[6]。
3.3 科学布局,统筹兼顾
在布局选点上,南图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需求牵引、兼顾均衡,注重服务、效益优先”的总体原则,重点考虑市县区公共图书馆,兼顾部队、机关、社会弱势群体,并优先考虑资源相对贫乏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从108家市县区图书馆中选择42家公共图书馆作为流通服务点;根据智力拥军、军地融合的发展要求,将6个驻宁军事院校图书馆全部选为流通点,覆盖率达100%;在南京浦口监狱、女子监狱、公安监管支队先后设立流通服务点,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高墙之内,进一步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3.4 保证质量,求精求新
南图在文献信息资源选配上以注重时效性、紧扣基层需求、强调阅读导向为主要原则,通过统配与自选相结合的方式,为每个流通服务点统配2,000余册图书及一些数字资源。南图还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为流通服务点提供人员到馆进修、跟班学习、业务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3.5 坚持标准,注重规范
南图不仅为流通服务点统一制作了“南京图书馆流通服务点”牌匾,制定了流通服务点外借制度,还为其提供书目数据及业务管理软件系统。南图要求流通服务点设立文献专架,使用统一专架标识;为每个流通服务点确定了阅读推介任务,以精准统计各个流通服务点的文献外借量和流通人次。从流通服务点的服务效益看,配送图书的年外借总册次为346,424册,约占南图总外借量的18%,年均外借册次为4.48次,远远高于南图馆藏资源的年均外借数值(0.67次)。
4 南图流通服务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可持续发展机制不健全
2002年8月19日,国际图联公布了《图书馆与可持续发展声明》,号召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维护并促进可持续发展原则[7]。有学者认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是指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不断注入活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8]。南图流通服务点“以用户为中心”的初衷和目的值得肯定,南图定期为各流通服务点提供文献信息资源,节省了其购书经费。但是,由于各流通服务点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同,致使共建双方在经费投入、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创新、人员配备、制度保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因此,共建双方只有深入探讨,协调理顺各种关系,共同激发馆员的服务创新热情,才能逐渐缩小“数字鸿沟”,实现信息获取的均等性、便利性,推动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4.2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不完善
南图虽然通过统一标识、统一书目数据、统一管理系统等方式加强对流通服务点的管理,但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还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资费投入不足。南图虽然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但受专项购书经费的限制,无法及时满足流通服务点用户的信息需求,尤其是热门图书、新出版的图书等更新不及时,影响了流通率和读者满意度。二是流通服务点流于形式,疏于管理。由于流通服务点馆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致使资源推广力度不够,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三是信息资源建设是“单向的”。虽然流通服务点的文献信息资源由南图单方面提供,但其既得不到科学的信息需求依据,也不能从流通服务点获取任何信息资源。
4.3 监督评价体系不严格
南图虽然制订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但未形成有效的服务监督体系,由于执行力与约束力不够,致使部分流通服务点存在图书流失量大、管理混乱等问题。虽然流通服务点的服务水平与馆员的专业素养有很大关系,但也与南图未构建有效的服务监督体系有一定关系。
4.4 服务合作深度不够
虽然南图向流通服务点提供图书、期刊等印刷型资源、数字资源等,实行统一的业务规范,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协助其开展一些阅读推广活动,但共建双方在特色馆藏资源开发、阅读推广、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方面的合作深度不够,文献信息服务形式也比较单一。
5 提升南图流通服务点质量的建议
5.1 加强管理,促进流通服务点持续发展
推动南图流通服务点的健康发展,是南图的责任,也是流通服务点的期盼,南图可本着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原则,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推动流通服务点的持续发展,以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共建双方应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服务创新为手段,保障用户获取信息的均等性、便利性,不断提高服务效能,推动全民阅读,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为了促进流通服务点的持续发展,南图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为流通服务点建设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二是完善流通服务点的实施方案,扩大布局范围,增强省会城市对经济薄弱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社会效益。三是根据流通服务点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规范的服务制度,为服务的有序开展提供支撑。四是构建监督评价体系,根据评价指标,通过中心馆定期检查评比、同行互评、现场经验交流、业务统计等方式,定期对流通服务点进行评估,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跟踪流通服务点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
5.2 拓宽服务合作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南图除定期更新流通服务点的文献信息资源外,还应不断拓宽服务合作范围,与流通服务点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南图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南图可联合流通服务点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进而达到提升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的目的;开展网络导读服务,拓展阅读推广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开发特色馆藏。实际上,一些市县区公共图书馆收藏了大量有特色的文献资源,由于種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南图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人力、技术、设备等优势,共建共享地方特色资源,为流通服务点读者获取资源提供便利。三是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南图可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物流快递等,开展文献传递服务,节省流通服务点读者获取资源的时间,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共建双方可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全民阅读,力争打造江苏亮丽的“书香城市”名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1.
[2][6] 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召开流通服务点建设座谈会[EB/OL].[2020-10-10].http://www.jslib.org.cn/njlib_gqsb/201412/t20141208_132234.htm.
[3] 王世伟,张涛.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65,130-155.
[4] 初景利,杨志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图书馆新消亡论论辩[J].图书情报工作,2012(11):5-11.
[5] 四年打造68个流通服务点,南京图书馆伴你走遍精彩江苏[EB/OL].[2020-10-10].http://www.sohu.com/a/146498667_677067.
[7] 胡秋玲.自由获取知识与信息:《格拉斯哥宣言》《国际图联因特网声明》和《图书馆与可持续发展声明》发表[J].图书馆建设,2003(2):101-102.
[8] 叶勤.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与图书馆管理创新[J].图书情报知识,2000(2):54-56.
(编校:孙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