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零借阅读者”现象 探析未来阅读推广方向
2020-01-11王丽宏陈其康许东亮周承东
王丽宏 陈其康 许东亮 周承东
关键词:图书馆;零借阅读者;阅读;阅读推广
摘 要:文章以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聚焦高职院校图书馆“零借阅读者”增加的现象,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未来阅读推广应以部署整体架构为基础,加强服务理念为根本,提高服务能力为手段,发挥空间价值为法宝,吸引更多的人主动阅读,爱上阅读,真正实现阅读推广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2-0012-03
从国家层面上看,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被连续七年七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再到把“倡导全民阅读”列入国家“十三五”文化重大工程,均标志着全民阅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从社会层面上看,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朱永新曾多次呼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2]。图书馆是社会的一个分支,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主体。图书馆员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主力军,要始终与时代主旋律保持一致。
1 高职院校阅读推广研究现状
笔者跟踪调查了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近三年的“零借阅读者”状况,见表1,“零借阅读者”从2017年的50.82%到2018年的62.62%,再到2019年的66.72%,“零借阅读者”一路上行,令人堪忧。这种现象与全民阅读基调极不协调,图书馆人亟须正视“阅读危机”,深入研究“零借阅读者”现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法,让阅读推广活动更有生命力、成长力。
读者是阅读推广的客体,剖析“零借阅读者”更容易抓住阅读推广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揭开现象的本质。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如果说借阅读者是活跃细胞的话,那么“零借阅读者”就是冬眠细胞,如果放任冬眠细胞的比例上升,就会危及整个机体的健康,阅读推广也就无从谈起。在中国知网输入“零借阅读者”,笔者仅搜索到4篇相关文章,这说明针对该问题的研究不足,关注度不够。有人认为“零借阅读者”增加是学生读书热情不高、读书意识淡薄、统计数据(期刊阅读、数字阅读不包括在内)失真、文献资源去纸质化等原因造成的。图书馆只有走出“实体化”“孤岛化”的困境,在变革中重塑自身[3],才能吸引这些“零借阅读者”,激发他们的活力,阅读推广局面才会改观。笔者认为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主体,应主动承担起主要责任,通过剖析这一现象,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症结所在,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未来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方向。
2 “零借阅读者”增加的成因
在AI、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和物联网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盛行的今天,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高职院校图书馆传统服务面临巨大的挑战,诸多弊端日益凸显,最终传导的结果集中在图书“零借阅读者”逐年递增上。笔者研究发现文献资源建设的缺陷、服务理念的缺失、服务能级不高等是导致“零借閱读者”增加的主要原因。
2.1 文献资源建设的缺陷
文献资源建设的缺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电子图书具有花费少、不占空间、存取方便等优势,各图书馆加大了电子图书的购买比例。二是目前图书馆在文献建设方面存在读者参与度低、对数据分析不够重视等问题,文献资源建设科学性、合理性不足,读者想借的书没有,零借阅图书频频出现,特别是一些经典热门书籍和一些考试参考书复本有限,这是造成图书馆“零借阅读者”增加的直接原因。
2.2 服务理念的缺失
目前,虽然许多图书馆都已开通电话荐购、“我的图书馆”荐购、网络荐购、“你点书我买单”、“芸台购”等多种现代购书平台,但部分图书馆同时又出台许多附加细则,不利于读者参与馆藏资源建设。
读者利用图书馆是一个过程,对这个过程进行剖析,其中会存在许多客观、主观环节(如图书馆规则、馆员的工作态度、读者的信息素养、图书馆藏的分布及上架排列的规则等),如果读者在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这个过程就会被迫中断,一次次的中断会使读者失去对图书馆的信任,他们就渐渐转变成为“零借阅读者”。因此,图书馆如果没有服务理念的支撑,再先进的技术、再华丽的建筑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2.3 服务能级不高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对象是两个特殊群体,一是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已经习惯在全媒体环境下获取、分享知识,喜欢时尚、前卫并透着艺术气息的氛围,而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培训室和自修室)已经明显滞后于读者对图书馆的内在要求,已不能适应读者实现自我表达、自我主导、自我实现的功能要求[4],与读者的理想需求相差甚远。二是专家、教授、学者追踪学术前沿的信息,需要资源的深度组织和专业化服务。虽然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每个学院安排有联络馆员,但由于服务的深度不够,流于形式,不被学院教师所认可。
3 阅读推广的未来方向
针对“零借阅读者”不断增加的问题,图书馆需要调整思路,改变观念,在变革中求生存、求发展。面向未来的第三代图书馆将更加注重用户的需求,具有可接近性、开放性等特征,致力于促进知识流通、创新交流环境、注重提升多元素养和激发社群活力[5],吸引读者的到来,呼唤读者的回归。随着5G时代的来临及数据社会的形成,图书馆需要重新确立未来阅读推广的方向,部署总体架构,深入服务理念,升级服务能级,整合空间资源。
3.1 部署总体架构是阅读推广的基础
图书馆需要将阅读推广置于总体业务架构下,统筹考虑开展阅读推广的服务模式、组织形式、技术平台、资源配置,使之常态化、长效化,从而推动阅读推广的全面进化升级,形成具有互动感、体验感、获得感的文化活动。阅读活动要立足图书馆的主阵地,只有主阵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才具备阅读推广的基础,才能产生辐射效应。图书馆要打破各部门间的壁垒,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支持、沟通。馆员要尽量满足每一位读者的需求,耐心细致地解答读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清除读者在学习道路上的每一个障碍,只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稳打稳扎的工作作风,才会夯实阅读推广的基础,才能带来卓有成效的阅读推广效果。被称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的杭州图书馆,读者进入可以自由穿行,馆内没有任何管理条例,读者只要遵守市民文明公约即可,他们可以轻松、愉悦地尽享阅读之乐。馆长褚树青坦言:不用担心没人来,每天都是人满为患[6],广泛的读者群体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坚强后盾。
3.2 深入服务理念是阅读推广的根本
理念决定成败,理念决定未来[7]。图书馆制度就是图书馆应尊重读者的权利,通过图书馆服务,使读者权利得到充分保障[8]。“你点书我买单”“芸台购”等平台对读者貌似开启了一扇服务的大门,其实里面设置了种种障碍,把读者的服务请求阻隔在大门之外,任其消失在“零借阅读者”队伍里。因此,图书馆不仅要分析读者需求的变化,还要分析不同媒体的特点与读者的利用习惯,调整资源建设的基本策略[9],把免费、平等、开放、共享的图书馆服务理念贯彻始终。图书馆要不断调整服务模式,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大数据分析,使所购置的文献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契合师生的个性化信息需求,避免造成文献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3.3 提高服务质量是阅读推广的手段
3.3.1 引进RFID技术,助力阅读推广。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将读者从原有的找书路径中“解脱”出来。RFID的图书定位功能用立体三维图方式展示了图书所在的书库、排架、层架,指出了读者到图书的最短路径,克服了传统《中图法》循架找书的弊病,尤其是非接触、全程无干扰的自助借阅方式更是最大限度地优化了借阅环境,对不熟悉馆藏分布、不了解《中图法》的读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是图书馆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3.2 嵌入式服务。嵌入式服务是阅读推广必须要走的艰辛历程,只有嵌入才能了解师生的实时动态,才能参与其中,才能谈得上个性化精准服务。每年9月的新生开学季,图书馆做好入馆培训、信息素养培训、数字资源利用培训等工作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高职院校学生每年都有实训计划,图书馆要主动与院系联系,根据实训内容提供推荐书目。针对每年的毕业论文写作,图书馆要提供论文指导,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2020年秋,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推出了打通图书馆和读者之间“最后一公里”系列讲座,把“带您快速找书——破解找书难”讲座转移到书库,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把快速找书技能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畅游浩瀚书海。
3.3.3 “云上服务”。未来阅读推广必须深度触网,搭上“数字化”快车,开展丰富多彩的“云上服务”。图书馆在“云”时代有效挖掘、分析、统计大数据,合理利用数据资源带来的便利,扩大图书馆业务管理视野和思维能力,能够对图书馆业务建设、服务项目的策划起到先进性、前瞻性的作用。图书馆也可以成为弄潮儿,揭开知识殿堂的神圣面纱,展现出机智、幽默、诙谐、有趣的一面,利用交互开放的全媒体平台,实现平台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高度互动,吸引众多机不离手的读者的加入和参与。国家图书馆借鉴“慕课”理念打造“国图公开课”,为读者提供专题性的多用途短视频;南京金陵图书馆在微信平台上创办“朗读者”微电台,实现了“云上阅读”;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与北京盈科千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盈科—苏职大教师服务群,该群通过“人工+AI”的模式,提供24小时免费、实时的在线文献传递服务。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图书馆停止一切线下活动,每天都有几百条新消息的滚动(90%是电子版图书)无声地记录下了文献传递的实况,助力“开放再出发”。图书馆服务越深入,读者的依赖度就越高,随着服务质量的提高,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基础会越来越深厚。
4 发挥空间资源价值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读者进入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资源,进而加入阅读行列。因此,如何发挥空间资源价值就成为图书馆引领阅读、开创阅读推广未来新局面的法宝。进入21世纪,知识资源和空间资源是图书馆的两项根本性资源,决定着图书馆的命运[10]。在图书馆新业态下,空间资源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对空间资源的再造成为图书馆与时俱进、与世俱进的重要标志。图书馆要注重空间资源的开发,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根据人的全面发展需求重新设计图书馆,实现从“书的图书馆”到“人的图书馆”的转型,激活空间资源,发挥其交流价值。为此,图书馆要开启“图书馆+”模式,哪种方式凝聚人气、有吸引力,就考虑引进哪种方式,如“图书馆+茶室”“图书馆+咖啡”[11]等,效仿芬兰赫尔辛基无敌图书馆“梦想树”构想,借鉴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滨海之眼”的做法和廣州市图书馆把咖啡吧、文化沙龙、创客空间、画院、剧场、报告厅等文艺元素、科技元素、激情元素、音乐元素、园林元素等注入图书馆的方式,创造出更适宜的阅读空间、相对独立的交流空间以及个性化的交流空间,营造温馨的人文环境、舒适的阅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平等亲切地吸引读者,让图书馆真正成为最有魅力的阅读场所。
参考文献:
[1] 章红雨,袁舒婕.爱书人为全民阅读“七入”政府工作报告齐点赞[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6-01.
[2] 朱永新.书香,也醉人[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1.
[3] 吴建中.再议图书馆发展的十个热门话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4-17.
[4] 李忠昊.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实践[EB/OL].[2020-10-23].https://jingsai.cnki.net/xq/expert-lzh.html.
[5] 吴建中.从“书的图书馆”到“人的图书馆”[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5):93-97.
[6] 褚树青.创新空间价值 探索未来可能:关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与发展的思考[EB/OL].[2020-10-23].https://jingsai.cnki.net/xq/expert-zsq.html.
[7] 程焕文,高雅,刘佳亲.理念的力量:中国公共图书馆迈入黄金时代——纪念《公共图书馆宣言》颁布25周年[J].图书馆建设,2019(3):14-19.
[8] 杨玉麟.图书馆服务之我见[J].图书与情报,2010(4):4-6.
[9] 陈力.数字时代图书馆资源建设[EB/OL].[2020-10-23].https://jingsai.cnki.net/xq/expert-cl.html.
[10] 吴建中,程焕文.开放 包容 共享:新时代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榜样[J].图书馆杂志,2019(1):4-12.
[11] 柯平.“图书馆+”闯出一片新天地[N].中国文化报,2015-09-16(08).
(编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