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张锡纯之“白芍善利小便”

2020-01-10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启东226500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味苦赤芍

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启东, 226500)

张锡纯临床用药有独到之处,特别是他反复尝试总结出山萸肉救脱,参芪利尿,代赭石通肠结,三七消疮肿,水蛭散癥瘕,蜈蚣、蝎子定风消毒等,扩大了中药疗效范围。他对生石膏、山萸肉、生山药的研究,可谓前无古人。张氏首先提出白芍善于治疗阴虚内热之小便不利,还可用来治疗各种水肿、淋证以及痰湿病症。

首先提出白芍利小便

芍药有白芍、赤芍之分,对其作用一般有“白补赤泻”之说。具体来说,赤芍主要作用为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而白芍则用之养血和营、柔肝缓急。最早论述芍药具有利小便作用的著作为《神农本草经》,其载:“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此后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以含有芍药的真武汤表明芍药具有利小便作用[1]。但直到彼时,古人都未将芍药作白芍和赤芍之分。直到梁代《本草经集注》才有赤芍、白芍之分[2]。且由于白芍主补,赤芍主泻,人们就认为《神农本草经》中利小便的芍药是赤芍。如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读》中云:“芍药……味苦下泄走血,为攻下之品,非补养之物也。邪气腹痛,小便不利,及一切诸痛,皆气滞之病,其主之以苦平,而泄其气也”“今人妄改圣经,以‘酸寒’二字易‘苦平’,误认为敛阴之品,杀人无算,取芍药而嚼之,酸味何在乎?”赤芍味苦,白芍味酸。可知,陈修园认为《神农本草经》中论述的芍药为赤芍。此外,清代张志聪在《本草崇原》亦支持陈修园观点,认为《神农本草经》中的芍药为赤芍,“芍药气味苦平,后人妄改圣经,而曰微酸。元明诸家相沿为酸寒收敛之品,凡里虚下利者,多用之收敛,夫性功可以强辩,气味不可讹传,试将芍药咀嚼,酸味何在”,且认为“芍药禀木气而治肝”“肝主疏泄,故利小便”。同样,清代叶天士也认同赤芍说,其在《本草经解》中云:“诸痛皆属心火,味苦清心,所以止痛。膀胱津液之出,皆由肺气,苦平清肺,肺气下行,故利小便。”“赤者,入心与小肠,心主血,小肠主变化,所以行而不留,主破血也。”

经整理古案医集可知,直到清代,人们主要是认为赤芍能够利小便,且对于利小便的作用亦通过治肝或治肺而间接获得,不是由于其直接具有利小便作用的。临床对于应用芍药利小便的医案记载更是少之又少,而对于“白芍利小便”更是无人提出。直到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才明确提出“白芍善利小便”“芍药味苦微酸,性凉多液(单煮之其汁其甚浓)。善滋阴养血,退热除烦,能收敛上焦浮越之热下行自小便泻出,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

其观点来自于临床实践

自身医案一:一童子年十五六岁,于季春得温病,经医调治,八九日间大热已退,而心犹发热,怔忡莫支,小便不利,大便滑泻,脉象虚数,仍似外邪未净,为疏方用生杭芍二两,炙甘草一两半,煎汤一大碗,徐徐温饮下,尽剂而愈。

自身医案二:邻村霍氏妇,周身漫肿,腹胀小便不利,医者治以五皮饮不效。其脉数而有力,心中常觉发热,知其阴分亏损,阳分又偏盛也。为疏方用生杭芍两半,玄参、滑石、地肤子、甘草各三钱,煎服一剂见效验,后即方略为加减,连服数剂全愈。

友人医案:一妇人年三十许,因阴虚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甚剧,大便亦旬日不通。一老医投以八正散不效,友人高夷清为出方,用生白芍六两,煎汤两大碗,再用生阿胶二两融化其中,俾病人尽量饮之,老医甚为骇疑,夷清力主服之,尽剂而二便皆通,肿亦顿消。

其子医案:长子荫潮,治一水肿证,其人年六旬,二便皆不通利,心中满闷,时或烦躁,知其阴虚积有内热,又兼气分不舒也。投以生芍三两,橘红、柴胡各三钱,一剂二便皆通。继服滋阴理气少加利小便之药全愈。

通过以上医案,我们可以发现白芍治疗小便不利的一个主要指征是伴有“阴虚内热”,患者常常伴有内心烦热,口干,脉细数等症状。且使用时以大剂量为主,常常二两以上,当用生白芍,尤以杭州产的道地杭白芍为优。

治疗各种淋证及痰饮

白芍与其他药物配伍可治疗各种淋证。如理血汤(生白芍9g,生山药30g,生龙骨18g,生牡蛎18g,海螵蛸12g,茜草6g,白头翁9g,阿胶9g)治疗血热妄行之小便出血。膏淋汤(生杭芍9g,生山药30g,生芡实18g,生龙骨18g,牡蛎18g,生地18g,党参9g)治疗肾脏亏损,暗生内热之膏淋。气淋汤(生杭芍9g,生黄芪15g,知母12g,柴胡6g,乳香3g,没药3g)治疗虚热与湿热互结之气淋。劳淋汤(生杭芍9g,生山药30g,芡实9g,知母9g,阿胶9g)治疗因劳力、劳心、房劳过度导致的劳淋。砂淋丸(生杭芍18g,生鸡内金30g,生黄芪24g,知母24g,硼砂18g,朴硝15g,硝石15g)治砂淋。寒淋汤(生杭芍6g,生山药30g,小茴香6g,当归9g,椒目6g),治疗寒热凝滞,寒多热少之淋。毒淋汤(生杭芍9g,金银花18g,海金沙9g,石韦6g,牛蒡子6g,甘草稍6g,三七6g,鸦蛋子30粒)治疗花柳毒淋。

白芍利小便而兼能滋阴清热,配合地黄可加强清热作用以“清热利便”。山药为“滋阴之良药,又为固肾之良药”,与白芍配伍尤善治“淋证之淋涩频数”。对于淋证伴气虚者则喜用黄芪、党参配白芍以利小便。鸡内金“能消化砂石”,与白芍配伍,专治石淋。

张氏同时自创了使用白芍治疗痰饮的方剂,如理饮汤(白术12g,干姜15g,桂枝6g,炙甘草6g,茯苓6g,橘红4.5g,川厚朴4.5g,生杭芍6g)和理痰汤(生芡实30g,清半夏12g,黑芝麻9g,柏子仁6g,生杭芍6g,陈皮6g,茯苓6g)中都使用了白芍。张氏认为痰饮从广义上讲属于人体水液代谢异常的病理产物,利用白芍利小便,“小便利而痰饮自减”。

讨 论

近代,有医者用白芍治疗腹水、水肿等病症。丁俊杰[3]介绍了其自拟三生汤(药物组成生白芍100g,生山药100g,生甘草50g)用于治疗久病体虚的腹水症的体会。认为白芍作用缓和,虚实皆可用之。虚症用之,其量宜小,必配补药,有寒者要炒,有热者宜生,方能收效。实证用之,其量宜重,并宜生用,少佐泻药,方可奏功。并举一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小便量少,腹大如鼓,服三生汤两小时后泄下大量稀水便,腹形如常人。山西大同的周益新[4]亦报道了其在临床上对于水肿病应用白芍,用量常常为30~120g,有较好的疗效。

芍药一直到梁代才区分白芍和赤芍,在清代之前大多认为《神农本草经》中能利小便的芍药为赤芍,且对其这一药理解释有些牵强附会。直到近代张锡纯通过其临床实践,明确提出白芍具有利小便作用,且善于治疗阴虚而小便不利。对于白芍,临床一般用来调和营卫、养血敛阴、柔肝缓急。我们不应疏忽它还可利小便,并可用来治疗各种水肿、淋证以及痰湿病症,临证应将张氏这一经验继承下去,不应使其迷失在浩瀚的古医书籍之中。

猜你喜欢

神农本草经味苦赤芍
A review of the ethnobotanical value,phytochemistry,and pharmacology of Physalis pubescens L.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雪莲花
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大剂苦参治不寐
矫味剂在掩盖中药苦味中的应用
治肺炎
新疆赤芍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