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乙肝认知调查研究进展

2020-01-10

科教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乙肝病毒知晓率乙肝

黄 凤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7)

乙肝(乙型肝炎),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以肝脏的炎性病变为主,同时也可引起多器官损害。[1]乙肝传染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等,由于传染性强,危害程度较高,我国将其划为乙型传染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约20 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 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而我国是乙肝感染高发区域,发病率及病死率也较高。[2]2011-2016 年中国学生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显示,乙肝在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中居第3 位(7.69/10万),[3]而我国大学生乙肝感染率高达6%-8%,[4][5]大学生是乙型肝炎的高发人群,[6]因此大学生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尤其重要。本文对2015 年至今国内外关于中国大学生乙肝认知调查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乙肝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获取途径,大学生对乙肝的态度和行为,探索提高大学生乙肝健康教育方法。

1 大学生对乙肝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2015 年至今文献记载对大学生乙肝认知调查的方法基本都为问卷调查法,部分研究采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所设计《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水平调查表》,或是根据研究侧重点在此表上进行修改,也有学者完全自制问卷调查表。问卷类容涉及乙肝病毒知识和乙型肝炎预防、传播途径、治疗方法、病人临床表现等。抽样方法多为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涉及不同年级、专业、性别、来源、家庭背景学生。大学生对于乙肝知识总体知晓率在35.55%~75.18%之间,[7][8][9][10][11][12]周衍衡[7]等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方式对延安大学400 名学生乙肝基础知识知晓率调查中得到该校大学生对于乙肝基础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35.55%。温海秀[12]等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4个年级45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了关于乙肝防治指南的封闭式问卷进行调查,得出大学生乙肝知识知晓率为66.61%。魏小庆[10]等随机抽样调查攀西地区2 所高校大学生乙肝知识认知程度,该地区大学生对乙肝知识的知晓率为60.29%。高淑红[11]等采用分层整群多级抽样法对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各专业1~3 年级1316 名学生肝炎防治知识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大学生乙肝知识知整体知晓率70.46%。谌捷[9]等对岭南师范学院4 个年级大学生乙肝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行研究中得出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5.18%。以上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于乙肝相关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学生对于乙肝的认知率不同,大学生对于乙肝基础知识认知不够全面。

大学生对于预防途径总知晓率在53.28%~96.90%。[11][13][14][15][16][17][18]高勇强等采用随机分层抽样调查方法对南宁某高校大一至大四516 名医学生乙型肝炎知识认识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该校学生对于 “接种疫苗预可预防感染” 的知晓率高达96.9%。山西某医科院校95%以上学生知晓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11]刘彩等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天津6 所高校1013 名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的认知进行调查显示“接种乙肝育苗是有效预防途径”的认知程度高于90%。大学生对于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肝知晓率较高,但对于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熊美梅[19]等对某医学专科院校医学生乙肝疫苗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进行了研究,该校医学生对“疫苗接种方案”“接种疫苗是否会终生免疫”“健康人是否要接种乙肝疫苗”的知晓率分别为77.08%、73.38%和82.87%。梁婷婷[20]等的研究表明,仅39.93%的大学生知道新生儿接种时间为0、3、6 月。

在校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42.79%~92.37%。[13]整体而言,大学生对乙肝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有较高的知晓率,但对于性疾病传播、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与乙肝病人共用器械等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对于一些非传播途径,如“打喷嚏、咳嗽”“共同待在拥挤的空间”“蚊虫叮咬”“拥抱”等的知晓率较低,表明大学生对于乙肝传播途径存在着一定的认知错误。某大学分别有55.00%、40.91%和6.36%的学生认为共用一套餐具、飞沫和共处一室日常接触也是传播乙肝病毒的途径。[14]滕立新[21]等随机调查北京市20 所高校1875 大学生乙肝防控知识情况,“一起用餐”“打喷嚏、咳嗽”不会传播乙肝病毒的知晓率仅为60.0% 和59.6%。汪作琳[22]等对某高职院校大二521 名大学生乙肝认知状况问卷调查中得到,认为“蚊虫叮咬可引起传播”的学生占39.61%,认为“共用餐具、同池游泳可引起传播”的学生占46.02%,认为“飞沫尘埃会引起乙肝传播”的学生占14.95%。江南[23]等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南宁市某医学高校乙肝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对于“蚊虫叮咬会感染乙肝”这一问题,预防专业学生回答正确率仅为50.0%,非预防专业正确率65.3%,而某商学院大学生对于“蚊虫叮咬不能传播乙肝”的认知率仅为54.56%,[24]某市5 所高校大学生知道乙肝不能通过蚊虫叮咬和拥挤环境传播的不足50%。[25]对于“和乙肝携带者一起吃饭能否被传染”和“和乙肝携带者一起工作学习及生活能否被传染”,某军医大学大一新生的知晓率仅为46.49%和27.21%。[26]

除乙肝预防和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的研究外,少量文献涉及到了乙肝病毒分类、乙肝病人临床表现及医学生乙肝职业暴露认知调查。王玉玲等研究湘西地区615 名大学生乙肝知识认知情况,其中大学生对于乙肝病毒的分类知识知晓率仅12.7%。[27]南宁某医学院校大学生对于乙肝感染后的症状“慢性乙肝感染者会出现皮肤与眼发黄、食欲降低症状”知晓率仅为11.6%。[15]某医学专科院校大二学生不知道乙肝职业暴露的有88.19%,而不知道乙肝职业暴露后如何紧急处理的高达95.14%,[19]另一高职院校仅10.87%的学生表示知道乙型病毒性肝炎职业暴露,64.66%的学生对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完全不知道,88.35%的学生表示对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完全不知道。[22]牙科医生存在着与患者血液接触感染乙肝的风险,[28]但Xingyi Li[29]等对中国牙科实习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研究显示牙科医生对于职业暴露认知不高。

以上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于乙肝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知晓率,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表现为不全面,不系统,不均衡,如对于乙肝病毒基础知识了解甚少,知晓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但不知接种育苗方案,了解乙肝传染途径但同时也会误以为“蚊虫叮咬”“拥抱”等会造成传染等,说明大学生未对乙肝知识进行系统学习。

2 大学生获取乙肝相关知识的途径

近5 年文献研究表明,大学生了解乙肝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网络、宣传册、板报、广播、医务人员告知、专业书籍、学校健康教育。[7][8][23]延安大学学生获取乙肝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广播、电视、网络,然后是宣传册、板报。[7]广西南宁市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乙肝知识主要来源占比最高的都为医务人员告知(54.3%),医学生乙肝知识来源专业书籍占比(56.0%),仅次于医务人员告知,然后是学校健康教育(51.6%),非医学生乙肝知识来源占比中排第二的是电视或网络(35.3%),然后才是专业书籍(27.0%)。[23]温海秀[12]等的研究显示山西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乙肝知识来源为电视、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介。魏小庆[10]等的调查研究显示攀西地区大学生获得肝炎相关知识的信息渠道依次为宣传单、宣传画、板报,广播和电视,教师,家人、朋友、同事,医生,书本,网络。缪苗苗等调查研究表明,临床、药学、医技、护理专业大一、大二学生中有80.42%获取乙肝知识主要途径为电视广播,75.10%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73.38%学生通过课堂教育获得,通过医务人员和专题讲座了解乙肝知识的学生较少,仅32.70%和30.42%。[30]

3 大学生乙肝认知影响因素

影响大学生乙肝认知的因素较多,专业、年级、性别、生源地等都是影响大学生乙肝认知的重要因素。多个研究表明医学生对于乙肝知识的知晓率高于非医学生,[11][16][17][23][27][31]非医学生中理工类高于文科类,[7]高年级学生乙肝认知高于低年级学生,[9][24][26][15][18][27][31]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7][24]来自城市的学生乙肝认知高于来自农村学生。[7][9]学生家长学历、周围是否有乙肝患者等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乙肝的认知。[16][18]

4 小结

近年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是报告数例仍然较多,[33][34]乙型肝炎感染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35]我国大学生乙肝的感染率高达6%~8%,[6]高校大学生在校生活高度集中,接触密切,是传染病蔓延、流行和爆发的易感人群。[7]此外,当代大学生性观念越来越开放,且保护意识较弱,[36]也会增加乙肝感染风险。

大学生对于乙肝具有一定的认知,特别是对预防方法“接种疫苗可以产生免疫预防感染”,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的认知率较高。但对于乙肝病毒基础知识、疫苗接种方案、器械传播和破损皮肤黏液传播等传播途径、某些非传播途径、乙肝患者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等的认识不够全面。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策略之一,[38]要增强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意识,同时也要注意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教育。刺青、身体穿孔可能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37]而大学生对于此传染途径知晓率较低,未引起重视。大学生获取乙肝知识的途径主要有电视、网络、宣传册、专业书籍、学校健康教育等,形式较为单一,而年级、性别、专业、生源地等影响大学生乙肝认知。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对乙肝的认知,须结合学生的专业、年级、生源地等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系统和全面的乙肝知识教育,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传播载体,对于学生乙肝认知薄弱的环节要注意加强宣传教育。此外,乙肝与艾滋病的合并感染已逐渐变成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传播途径相似,中国乙肝与艾滋病合并感染率高达14.43%,[39]在对于大学生公共卫生的教育上将高发传染病进行系统全面的防治教育也许是一个更好的教育形式。

猜你喜欢

乙肝病毒知晓率乙肝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Rapid and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omycin Residues in Mi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