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4”中专本科物理课程衔接教学实践及思考

2020-01-10

科教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教辅大学物理课程标准

季 晴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无锡 214028)

1 研究背景

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的发展,国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教育部等六个部联合颁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目标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很多学者教师对 “3+4”中专本科分段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就“3+4”分段培养衔接的必要性方面达成了共识,对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教学管理上的解决依据和策略,为“3+4”分段培养中物理课程衔接教学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但在实践操作中物理课程教学还存在颇多问题。

本文研究探讨的物理课程衔接教学旨在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的学制衔接基础上,由中专和本科院校的物理课程负责人,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不同教育层次之间多种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分工,共同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物理课程标准,坚持不重复、不脱节的原则,消耗最少的教学资源,实现最大的教学效率,构建中职本科物理课程彼此融通的完整体系,实现物理课程在教学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各方面的无缝衔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3+4”中专本科物理课程衔接教学实践

2.1 深入联合研究,提高教师素质

最初开始招收“3+4”的学生,中职和本科院校的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原有模式进行教学。初次接触,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之后两校的相关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进行协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课程负责人各自制定课程标准。这样的中专本科合作方式简单易操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在“3+4”的7 年中,学生从中专物理学到大学物理,是一个体系,但是原有的教学体系是分开的,中专的老师不了解学习大学物理的需要,讲得简单大学物理没法教学,讲得难学生听不懂接受不了,难度不好把握;转段后,本科教师也不了解学生的基础,不知该从哪个层次进行切入,教学不能顺利开展,学生学得也相当痛苦。

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的协同理论认为:整个环境中的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协同效应原本为一种物理化学现象,又称增效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现在协同效应被广泛的应用于各领域,经常被表述为“1+1>2”或“2+2=5”。

要实现“1+1>2”,就要加强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合作。教师是教学进行的执行者,是影响“3+4”分段培养效应的重要因素,“3+4”分段培养的有效衔接应从教师开始。作为“3+4”的物理教师,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要有探索钻研精神,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中专物理教师在知识结构上,不仅要熟悉中专物理,还要了解一定的专业知识,知道大学物理的教学基础,既要做好物理与专业课的衔接,也要做好中专和本科物理的衔接。为了衔接的顺利,我校中专物理教师与对应本科物理教师联合进行了课题的申报,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两校的物理教师的沟通协作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协同好中职本科教育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促使衔接系统形成协调、合作、互补的关系,产生中职与本科教育衔接的整体协同效应,从而提离物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2.2 制定课程标准,精选教学内容

物理课程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公共基础课程在中本教学中有很大的区别。最初中专本科的连接体系是通过单招考试进行的,学生通过中专三年的学习,然后参加统一的单招考试,类似高考,合格者进入本科学习。单招考试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基础课,物理不是考试科目。在进行“3+4”分段培养的过程中,语文、数学、英语很多是参照单招的要求,参加单招考试,作为转段条件,这些科目的教学衔接有基础。物理课程不是考试科目,在中专以及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物理是限选课,课时少,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学校都是自己制定本校的课程标准,当“3+4”来临时,物理教学没有方向,摸索着前进。我们最初采用高中教材和配套人教版教辅,参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学生“吃不下”,教师举步维艰,教师在讲基本知识点的时候还尚能理解,一旦综合运用解题几乎是全军覆没。后来我们改用五年制高职教材和配套教辅,学生又“吃不饱”,达不到继续大学物理的学习要求。经过多年实践,大学理工类本科学校都感觉到学生物理基础的薄弱。制定适合中本衔接的物理课程标准,是课程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

中本衔接使中等职业教育“断头教育”的悲惨命运,使职业教育从封闭的教育体系中解放出来,完善了现代职业教育系统。“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的系统论指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接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物理课程作为中专本科教育系统中的一部分,在进行课程标准的制定时,要从全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纵向上,要突出物理课程的基础性,能够与大学物理有效衔接;从横向上,不能照搬普通高中的课程标准,要突出职业教育的专业技能要求;同时还要以人文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通过实践,高中教材和五年制高职物理教材的知识点差异不大,主要在对知识运用的能力要求差别很大。对照2017 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的五级水平,一般的中专物理基本处于最低的一级,五年制物理处于二级水平,普高的学业水平测试在三级水平,高考介于四、五级之间。从难度上,“3+4”的中专物理可以参考三级水平,学生基本可以达到,继续大学物理的学习也够用。在内容上,可以从高中物理教材中进行选择,必修一和必修二是物理知识体系的基础,选修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进行筛选。比如我校的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电工电子,对于电磁学中的部分知识已经有所掌握,这一部分物理中可以省去,避免重复,提高效率。还可以根据专业需求的侧重来选择知识点及难度要求,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课程标准。及时与本科院校教师沟通后,根据专业需要,保证教学课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质量,达到培养目标。

2.3 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

“3+4”中专本课的学生入学成绩比普高分数线稍高一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都比较欠缺。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基本知识点如概念、规律是能够理解的,但是一到应用,特别是较为综合的应用,学生基本就无从下手了。高中教材后的习题,学生基本都能独立解决,因没有对应“3+4”中专本科的教辅,我们选用高中教辅,但高中教辅中的题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可以独立解决。主要原因是教辅是面对高中学生高考的,与教材中的习题的水平层次跨度太大,学生“跳一跳”也够不着,倍受打击,严重影响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加之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自觉性还不高,物理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构建教学结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情因材施教。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观来源于他对学生认知方式的理解。他曾提出组织最佳知识结构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学科知识结构的呈现方式必须与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模式相适应;第二、学科内容必须是合理简约的;第三、经过简约的知识结构要尽可能有利于学生的迁移。

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情况,买不到适合的教辅,我们就自己设计学案。学案第一部分主要以填空的形式梳理知识要点。学案第二部分是阶梯式习题巩固,分三个水平层次,分别对应高中课程标准中学习质量的水平一到水平三,逐渐加深。第三部分为课后拓展,相当于高中课程标准中学习质量水平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做。每一章的结束,指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本科学习以及终生学习。每节课都会安排课前测,即上课前用10 分钟左右检查前一次课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逐一面批过关,及时反馈,及时解决问题。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学案中部分习题做成微课置于慕课平台,供学生课后的学习。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依据学情优化教学方法,实现物理教学目标。

2.4 转变考核方式,促进学生成长

由于单招考试中没有物理课程,所以物理课程的考核最初是自行出卷进行期末考试,平时测验作业占总评成绩20%,期末占80%,达到60 分及格。逐渐本科院校希望教考分离,也进行统一考试,加强监督。但各校间专业不同,物理课时不同,教材不同,无法进行统一的类似单招的考试,基本还是自行出卷,由本科院校老师进行审核后进行考试。这样操作的弊端就是不能客观的考核学生掌握情况,只是片面的考核了知识,而忽视了物理中十分重要的物理实验技能的考核,学生进入本科,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时一片茫然。

考核内容及方式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可以促进教学整体改革。“3+4” 中专本科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技能的考核尤为重要,故物理教学的评价方式不能照搬普高模式,闭卷考试也不是唯一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包含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考核。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我们对物理课程的考核由知识的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80%和20%。知识的笔试由中专老师出两份样卷提供参考,明确考核范围,依据课程标准的难度要求,本科院校出卷,进行教考分离。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中专三年,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一年级主要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纪律、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数据处理的常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填空式实验报告,知道实验过程。二年级能够参照样本独立完成实验,熟悉物理实验方法。三年级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目标,设计实验,进行数据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注意评价的公正客观性,方能对学生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

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实践探索,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成效,但尚不成熟,还需要相互协作进一步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研究。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教辅大学物理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非法劣质教辅须严打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大学物理实验中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的应用
MATLAB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教学研究
我待教辅如初恋
众里寻他千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