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专业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2020-01-10卜美玲刘蘅哲赵文星

科教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育人思政

卜美玲 刘蘅哲 赵文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菏泽 274000)

“课程思政”是实施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措施,[1]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方针政策,实施了一系列思政教学改革,临床医学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深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致力于思政建设,并成功立项为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专业发展,需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1 课程思政专业建设构建考核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课程思政是一种前沿的价值引领,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有机融合,[3]课程思政专业建设如何开展,效果如何,一系列问题缺少考核评价体系都无法回答,这就需要一个参照标准进行检测,建立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思政实施良好的必要条件。

(2)在课程思政专业建设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和缺陷,构建评价体系可以及时进行判断和分析,以找到解决的对策,起到诊断的作用。在评价体系中制定相应的标准和依据,各主体可参照此标准调整自己的行为,起到调控的作用。评价体系中设立由高到低的标准,不同的层次要求,激励各考核主体不断上进,达到更高的目标,从而起到激励的作用。

(3)在思政专业建设中缺乏相关的教学质量制度保障,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考评工作,缺乏相关的有效文件和规范指导,不利于整体工作效益的提升。

2 课程思政专业建设构建考核评价体系的方式

(1)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在教学中具有指导作用。进行思政专业建设要将课程标准进行优化和调整,在教学素质目标中要体现育人目标,融合医者仁心、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科学素养、敬佑生命等思政主题,教学目标中加入职业道德培养,遵循基本道德和职业操守,在教学要求中体现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等思政目标。各学科应从课程标准着手,把准大趋势,驶好方向陀,使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要和德育协同并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2)评思政素材资源。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制作思政素材,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档的形式呈现,展现真实案例、名人名家、感人事迹,将思政元素蕴含其中,使学生的心灵深处有所触动,并将思政素材进行描述,字数不少于300 字。由此可将素材内的思政内涵进行阐释,使学生体会到医学事业的伟大,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自己的专业理想,认清自己背负的神圣使命,实现育人功能和价值引领。在评价中应设置不同的档次,赋予不同分值,思政资源的质量及数量都要作为评价指标,以包含多种呈现形式的资源为最佳,可激励创作者不断改进、丰富资源的形式,提高资源的质量。

(3)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由于每位教师的教学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水平、人生阅历不用,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也各有差异。在进行思政教学设计中,不应局限于专业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提高,应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贯穿其中,将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三者水乳交融,有机巧秒的展示。避免将思政内容强行植入,学生不易接受,显得较为突兀,应做到润物无声、不留痕迹。评价时注重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程度及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是否恰当,制定分层标准,评定作品处于各层次的水平,给予不同的改进意见。

(4)评学生竞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临床医学的学习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比如诊断技术中问诊、对病人的体格检查包括视触叩听以及四大穿刺技术,都需要切身实践才能够掌握要领。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效果,学校定期举办临床技能大赛,包括校内选拔赛、省级及国家级比赛。内容涉及肝脏触诊、胸腔穿刺、心肺复苏、外科换药四大基本技能。教师在指导中规范的操作、人文关怀,学生感同身受,内化于心,并付诸于行动,[4]在进行技能操作过程中,除了考察学生的手法、操作步骤、操作熟练程度、操作要领等是否规范外,还要注重人文关怀,是否把模型作为实际病患,在沟通中的语言交流方式、行为举止、精神风貌、仪表仪态等都是考核要点,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促进人文素养的形成,在操作中注入温度,进行工匠精神、仁心仁术、大爱无疆、爱婴爱伤等价值引领。让学生认识到医学操作不是简单的机械性的行为,而是注入了情感、关怀的救助行为。通过比赛,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了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并能增强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责任担当意识,院校之间的比赛也能增进交流合作,互通经验,做到教学相长。

(5)评教师教学。建设思政资源库是为了教而做准备的,只有教师正确的传递知识,学生才能良好的接纳。思政教育已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兵作战,而应该发动全员,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一切知识的传授与应用中。因此每门课都要深挖课程育人价值,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由系部组织听课小组对授课教师随机听课,检查教案及教学资源。评价教师在备课中是否体现德育元素,是否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中,教学中是否恰当应用思政资源,融入方式学生是否接受,效果如何,三维目标是否实现。教学结束后教师有无进行道德模块的教学反思,以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案。通过评价提高了教师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激励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6)评教科研成果。以教科研促教学,鼓励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总结经验,及时发现教学中思政教育方面的问题,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间互相学习合作研究为主要形式,撰写论文及申报课题立项,学校对准予立项的课题及相关论文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提升教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构建考核评价体系,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强化了教师的育人意识,促进各责任主体自主诊断、深刻反思,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规范相关教学单位教学管理,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经验,总结一般规律,使之系统化、规范化,更能科学、全面又具有一定先进性的综合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查缺补漏和提高,通过不断改进,指引课程思政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育人思政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