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精神传承视角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路径

2020-01-10周晓晶

科教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井冈山理想信念育人

周晓晶

(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凝结和升华,内涵丰富。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具有强大的育人功效,将其发挥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当中,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1 井冈山精神的时代内涵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形成于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发源之一,是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坚定执着追理想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新时代,高校要大力传承、弘扬井冈山精神,将其所蕴含的优质教育资源价值和情感精神价值,嵌入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坚定执着追求个人理想,养成自觉自律,奋发有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接续奋斗,做出更积极的时代贡献。

2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广大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希望之光,新时代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广大年轻力量的奋力拼搏,以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早日达成。新时代赋予了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新任务,即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要有理想,又要有担当。而新时代青年学生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首先大学生的年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绝大部分是“95 后”,甚至是“00后”,从他们的家庭结构来看,独生子女偏多,自幼养尊处优,对家庭的依赖思想偏重,他们成长的年代,物质条件逐渐改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相对较为优渥。他们面对的发展环境也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经济增速的主动调整,外部因素干扰的加大,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青年学生的思想极易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学习、成长的心态。加上现如今青年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都和网络有关,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人网合一,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部分青年学生就容易产生一种佛系心态,满足于现有状态,安于享乐,丧失竞争、奋斗和自立自强的意识,这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高校大学生需认清新时代,实现新使命,加强自身理想信念教育,将青春力量贡献在祖国大地,奉献和回馈给国家及人民,这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铸魂育人的核心使命。

3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1)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薄弱。首先,目前高校进行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工作所涉及的范围面不广,主要是针对学生党员以及学院、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在校学生所开展的相关主题教育较少,普遍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人员配备不齐全,教学水平各有差异,课程教学基础不牢固,受制于外部环境和教学条件因素较多,学院层面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大,相当少部分教师有充足的条件和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甚至有的教师可能从未进行过实践教学,实践育人效果不佳。最后,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氛围不够浓烈,校园文化宣传不够广泛,未打造出文化特色品牌,导致对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所起到的帮助与育人功能未得到充分体现。①

(2)学生自主培育理想信念意识缺乏。新时代,尤其是越来越多“95 后”“00 后”的这一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较以往艰苦的革命斗争年代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应当看到,物质的优越极大可能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和理想信念的动摇,虽然广大青年学生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但也不乏有少部分学生缺失理想信念,并且深受外部因素和传统个人教育背景的影响,②自主培育理想信念意识不强,甚至更加注重个人理想生活化和目标化,凸显功利性。再加上网络时代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交互,青年大学生对未来理想和目标的把握不够明确,对自身进入社会的求职路径和发展规划得不够清晰,自主学习科学思想理论的积极性不够高,常常满足于日常课堂教学内容的被动接收,缺乏自律性和自觉性,对理想信念的培育较为被动。

(3)井冈山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佳。当前各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全过程并未有效融合井冈山精神的相关内容和精神实质,有的多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表面理解,仅仅停留在讲述历史故事层面,缺乏对其与时俱进新的时代内涵的深度解读,并且相当部分学生对井冈山历史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对相关精神实质的领悟不够深。目前高校在推进井冈山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效果有待加强,还有相当部分高校并未专门开设井冈山精神相关课程。

4 井冈山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路径

(1)高校层面。高校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领,首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科学的理论武装,深度挖掘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为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奋斗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铸魂育人,根植深厚的爱国情怀,筑牢核心价值观。开拓创新,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神行相彰,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突出教育的精神实质,创新形式,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处理好精神实质和丰富形式的关系,核心价值和生动形象的关系,铸魂育人与以文化人的关系,高校对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要起到引领促进作用,大学是生产、创造、创新文化的地方,引导大学生进行文化创造,文化创新,文化伸展,创造新的有时代价值的,既能反映校园生活,又能传承井冈山精神的优秀文化作品、文学艺术作品,来满足人民文化消费的需要,来满足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除此之外,还需推动井冈山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教学。高校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式与政策”等相关课程中,全面系统的进行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及井冈山精神形成史的授课,并将其内涵与时代价值相结合,把握好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积极开展教育和教学创新,优化课程内容体系,③完善专题研讨形式,提升教学效果。通过讲故事,讲道理,讲出深厚情感,以理驭情,以情感人,震撼心灵。通过对思政课改革创新,吸引青年学生变被动输入为主动学习,增强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

(2)学生个人层面。广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明辨是非,提高判断能力。善于发现、树立和宣传英雄模范典型,向他们学习,从中汲取奋发力量,发挥引领作用。实践是检验青年学生思想引领成效的根本标准,传承好井冈山精神,挖掘其在新时代的宝贵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化于境、同化于群,牢固学习科学的理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价值观念,培育爱国情怀,内化于每个学生的心里,落实到思想政治进步上,落实到成长成才上,更落实到建功立业上。

(3)家校内外协同层面。判断高校育人工作是否真正有成效不能仅仅在校内,成效如何要渗透到社会实践中来看,在社会岗位上看大学生的成长情况、作用发挥以及建功立业的贡献等。因此,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协同教育引导机制,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不断提高育人整体效应,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价值引领才能取得更大成效。加强协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家校联动,充分利用好各类优质资源与环境,主抓课外实践体验,通过教育基地实地学习勘察,引导青年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感受和践行井冈山精神,当好井冈山精神的宣讲人,讲好井冈山故事,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的主体,使教育具有更大的能动性,进而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④

井冈山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必须弘扬好井冈山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坚定自身理想信念,不懈奋斗,做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注释

① 吕述华.井冈山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研究[J].科教导刊,2018.2.

② 曹京燕.井冈山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与价值实现[J].江西社会科学,2018.10.

③ 陈仕伟.井冈山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1.

④ 黄亮.井冈山精神融入高职院校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培训模式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猜你喜欢

井冈山理想信念育人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他们用“五招”育人
井冈山上唱井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