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020-01-10

科教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工程师比喻灵魂

彭 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从古至今,基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关于教师有着很多的比喻,比如几乎出现在各大中小学标语上的“教师是园丁”,从古诗词中获得启发的“教师是蜡烛”等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比喻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人类灵魂工程师”曾经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崇高赞誉。然而, 这句颇具政治色彩的口号并没有得到当代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的普遍认同,在很多场合还会受到批判。[1]因此,本文试图辨析其合理性。

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历史来源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比喻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他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对作家的称谓。[2]后来,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在1939 年7 月8 日《在欢迎荣受勋章的乡村学校教师的晚会上的演说词》中说到:“教员们往往不大注意教育工作,其实教育工作在培养学生们的性格和道德方面极有重要意义。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当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3]由此,这一比喻被带入了教育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形容教育工作者的特定称谓,用来赞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强调教师不仅有“教书”的职能,更重要的是“育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诸多学者对这一比喻进行了解读和探讨,出现了诸多争议,大多学者认为这一比喻只注重教师对于学生“灵魂”的塑造作用,而忽视了其在身体活动方面做出的努力,并不具备合理性。此外,灵魂的抽象性、难以具象化等等也成为了这一比喻合理性的争议之源。

2 词义解释

2.1 灵魂

“灵魂”一词最初源于宗教,被认为是人类超自然和非物质的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灵魂”一般用于表示某个人的内在精神,是精神的集合。从马克思唯物主义立场界定,“灵魂”是指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强大精神动力的思想和精神,是确确实实存在于人身上的与人的行为处于统一意义上的东西。[4]哲学上的“灵魂”主要指个体的感受、记忆、思维等有意识的心智,也包括无意识心智。[5]而科学家并不这样认为,如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克里克(Francis Crick)认为,“你”,你的的喜悦、悲伤、记忆和抱负,你的本体感觉和自由意志,实际上都只不过是一大群神经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集体,这些都属于“灵魂”的范畴。[6]总之,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界定,“灵魂”都与大脑有关,不论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或是大脑产生的思维和感受等等。

2.2 工程师

“工程师”作为现代常见职业之一,通常用于在工程学其中一个范畴持有专业性学位或相等工作经验的人士。“工程师”的职责是通过遵照既有的原则或普遍法则处理一些技术问题、以及设计实际物品等, 其工作特征体现在对对象进行系统的设计和严密的控制,“工程师”的工作对象是没有生命的物。[7]一般来说,“工程师”接受来自于上级领导的指示,对自己的任务进行规划和设计,将原材料加工成精美产品。“工程师”的工作性质更多的趋向于有固定的模式,环环相扣,“材料——产品”是其工作线,强调的是技术上的能力。

2.3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含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初是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认为教师这一职业不仅仅需要传授知识,对于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比喻涵盖了这一层意思,教师公认的职责一直都是“教书育人”,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给予良好的道德观念传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比喻更是强调教师可以塑造人类的“灵魂”,突出教师是学生的生长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角色,“灵魂”是一个人的本质所在,而教师就是对于一个人本质形成的关键所在。

3 辨析

3.1 身体与灵魂的对立

“灵魂”常常被认为是依附于肉体但不限于肉体而存在,它不会受到单一肉体的限制,甚至有时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由此可以说:“身体”和“灵魂”的养成并不能丰富对方,一个“灵魂”上富足的人不能表示他是个身体素质极高的人,“身体”和“灵魂”必须同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比喻过分地夸赞教师对于学生“灵魂”塑造的重大作用,却忽视了“身体”也是学生在学校需要获得成长和发展的一大重点。“教书育人”确实是教师的天职,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德育”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面。而且,在学校工作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对于教师的描述表达了教师对于学生“德育”方面的重大作用,但是忽视了教师的作用不仅于此,对学生的“智体美劳”等其它方面的发展都起关键作用。

3.2 灵魂的复杂性

“灵魂”这一词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很难真正定义“灵魂”的内涵是什么,“灵魂”的具体内容包括什么,此外,哲学上和科学上对于“灵魂”的认知也有很大的区别。哲学上一般说“灵魂”是指个体的感受、记忆、思维等有意识的心智,也包括无意识的心智。这些有意识的心智所受到的影响来自于个体所接触的所有环境,甚至和先天因素也有强大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来自于学校教师的影响。比如人的感受是需要个体本身接触事物才能获得,从而形成对事物的经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者,而非起主导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对于“灵魂”的塑造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对于人类“灵魂”的形成具有绝对主导作用,这是不合常理的。此外,科学上认为“灵魂”是指一大群神经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集体,将“灵魂”定义成可见的物质,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师塑造人类的“灵魂”是不符合科学的。因此,“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过于夸大了教师对于“灵魂”的塑造作用,甚至可以说教师能否承担起塑造“灵魂”的作用也是需要受到质疑的。

3.3 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比喻很明显的将“教师”比喻成为“工程师”,认为教师的职业性质类似于“工程师”。“工程师”是借助于自身的职业技术,按照既定法则,将零散而不规则的原材料建设成为所需的精美产品。“工程师”的工作对象是没有生命的物,不需要情感上的沟通,并且具有受控性的特点。与“工程师”不同的是教育具有多变性,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具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且每个学生之间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性,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教师对待学生并不能像“工程师”一样,以特定的规则和模式来操控每一个个体,学生具备主观能动性意味着每一个教学情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难以套用通用的、一成不变的模板。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要求平等的意识和态度,顾及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等。由于人具备的主观能动性和物有着最基本的区别,将学生当成流水线上的产品,把人物化了,充满活力、个性多样的学生被形容成千篇一律、固定模式的物品,完全抹杀了人与物的区别。

4 结语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载着大众对于教师这个崇高职业的称赞,它表达了对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的极高肯定和认可。但是,这一比喻不能完整的阐释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性质和特征,当前学生培养注重全面发展,仅仅是“塑造灵魂”是不能培养一个完整的人的。“灵魂”的复杂性对教师是否能够对人类“灵魂”进行塑造产生了质疑,而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学生便成为了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产品,也忽视了人具备主观能动性这一特点。总之,我们应正确看待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作用,既不夸大的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灵魂”具有主导作用,也不狭隘的评价教师仅仅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给予教师良好的工作动力和工作幸福感。

猜你喜欢

工程师比喻灵魂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比喻
青年工程师
买椟dú还珠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灵魂树 等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