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从小肠论治探讨
2020-01-10李菊莲
刘 齐,李菊莲
(1.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20)
代谢综合征就是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中心性肥胖等多种慢性疾病所共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以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为特点,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的临床症候群[1]。中医学中虽然没有代谢综合征的病称,但古代医家在各种医学著作中早对其临床表现有所认识,常见的表现有腹型肥胖、气短乏力、眩晕头痛、暴饮暴食等,目前可参照中医学“腹满”“肥满”“消渴”等病论治[2]。本文运用中医学的理论论述了腹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小肠的功能特点、现代医学小肠与MetS腹型肥胖的关系、中西医分别从小肠论治MetS腹型肥胖的临床思路以论述治疗MetS腹型肥胖宜通调小肠。
1 腹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脾运化失常,则生痰浊,痰浊则生肥胖,肥胖的形成与痰浊密切相关。因此痰浊就成为代谢综合征病理过程中最基本的病理因素,其外在表现为腹型肥胖[3]。然而许多医家只关注于脾的运化,而忽视了胃、大小肠的功能也属于脾的一部分。现代医学认为: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环节为腹型肥胖。腹型肥胖又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临床表现,也是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4]。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都认为:腹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是互为因果关系,彼此联系甚密,腹型肥胖会引起代谢的紊乱,而代谢紊乱则又会加重腹型肥胖。
2 中医学中小肠生理功能与MetS腹型肥胖
2.1 受盛化物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说明小肠可以将饮食物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将其分为可吸收利用的精微物质和可排除的糟粕[5]。脾主运化,其实不单指脾的功能,其中还包括了脾、胃、小肠诸脏腑的共同功能[6]。当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出现失和的时候,其消化吸收功能亦受到阻滞,由饮食物分出的精微物质则不能输送至五脏六腑,从而形成痰浊,痰浊聚集于腹部,引发腹型肥胖。
2.2 泌别清浊
小肠主泌别清浊,指小肠对食糜作进一步消化,并将其分为清、浊两部分的生理机能。其中清者,即谷精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转输至全身,灌溉四傍;浊者,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津液,在胃与小肠之气的作用下经阑门传送到大肠[7]。泌别清浊的“浊”可看作为“膏”与“脂”二者的和合,若小肠生理功能正常,“泌浊”正常,则“膏脂”代谢正常;若小肠泌别清浊异常,日久“膏浊”留滞,则发为腹型肥胖[8]。
2.3 小肠主液
小肠主液,指其吸收精微物质的同时,还吸收大量津液[6]。小肠的这种功能与脾主运化的功能有着非常相似之处。脾气不能散精,易致体内气血津液输布、运化失常,化痰、化湿困阻于机体,致使形体日渐肥胖,最终损伤脏腑经络,引发MetS诸症;同时,小肠主液功能失调,吸收了超过人体正常需要的津液时,多余的津液将贮留于体内,则成为水湿痰饮等物,终致MetS难以控制[9]。
3 西医学小肠与MetS腹型肥胖
西医学认为: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绝大部分由小肠来消化吸收完成[10],而小肠的吸收不仅依靠于绒毛,肠道内各种菌群也发挥着很重要的地位。肠道中有成千上万个菌群,寄居在人体,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参与者,其可使机体产生慢性低度炎症反应,促进能量吸收、促进脂肪合成及三酰甘油在肝脏及脂肪组织中的沉积[11],最终导致肥胖及后续的代谢障碍[12]。Gordon课题组研究提出了“肠道菌群作为一种环境因素调节脂肪存储”的观点,发现肠道菌群能帮助宿主获得更多能量,会促使肥胖产生[13-14]。故小肠在人体吸收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MetS腹型肥胖密切相关,而肠道菌群与腹型肥胖的关系则更紧密。
4 从小肠论治
4.1 中医学论治
小肠论治腹型肥胖主要从小肠腑症及小肠经症入手,治疗上有中药汤剂和针灸两个方面。中药方面,入小肠经的药物有20味,包括:泽漆、淡竹叶、穿心莲、鹤草芽、冬葵子、灯心草、关木通、郁李仁、赤小豆、冬瓜皮、竹叶、垂盆草、川株子、瞿麦、海金沙、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葫芦[15]。具体使用时应先进行辨证论治,然后再根据其所需选择其四性、五味、升降沉浮而用药。方剂方面,目前相关临床研究较少,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主要有小建中汤、七味白术散、半夏泻心汤、四君子汤、芍药甘草汤、四逆汤与肠道吸收相关。易水学派李东垣认为小肠主液,但功能归属于胃,从小肠的功能可知,小肠的是功能是脾胃功能的延伸,故从脾胃论治可调理小肠功能,但脾、胃及小肠之间既有相同又有所区别,脾是消化食物的总司,而小肠的化物,是在脾气的统领下进行的,故想调理小肠的功能,必先调理脾的功能,调脾的同时则应该兼顾小肠功能[16]。针灸方面,《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难经·六十八难》提出:“合穴多用于腑病。”小海为小肠经的合穴,故其可治疗肠道失和所致疾病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原气借三焦之道,贯穿运行上、中、下三焦,输布到五脏六腑,头身四肢。原穴指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的腧穴,故小肠经之原穴腕骨有通调三焦之功能,通过通调三焦达到气血和,防止蕴生痰湿。俞募配穴法具有调理脏腑的功能,小肠经的俞穴小肠俞与其募穴关元相配可治疗小肠所生疾病也,《灵枢·本输》记载:“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素问·咳论篇》的“治腑者,治其合”,大肠、小肠下合于胃经,说明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症的主要穴位,故可选择下巨虚穴[17]。故腹型肥胖针灸治疗时可选择小海、腕骨、小肠俞、关元、下巨虚为主,调理小肠经的经气,配合辩证选穴治疗腹型肥胖。代谢型肥胖主要表现为腹型肥胖,以脂肪堆积腹部为主,虽小肠经的经穴尚未分布于腹部,但其经别系小肠也,故临床亦可采用腹部取穴以通调小肠之经气。
4.2 西医学论治
西医学主要从肠道菌群方面入手,肠道菌群与宿主、饮食等相互作用,调节着宿主的各种能量代谢,故可使用一些抗生素或益生菌改变肠道菌群状态,从而改善代谢综合征,为治疗腹型肥胖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18]。孙喻博[19]提出:菊苣能干预肠中的大肠杆菌、乳酸菌,在治疗MetS腹型肥胖中效果显著。郭虹雯[20]提出:绿茶汤对于肠道中总菌、拟杆菌门微生物、厚壁菌门微生物抑制效果,说明饮茶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肠道状态达到减肥降脂作用。姚瑛瑛[21]提出:水杨酸铬(Ⅲ)配合物可显著控制小鼠体重增长,且有减肥功效。台湾长庚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赤芝中提取出一种水提取物(WEGL)发现其能够使肥胖小鼠体重下降,同时这些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也得到了逆转[22],故水杨酸铬(Ⅲ)配合物可治疗MetS腹型肥胖。
目前并没有相关临床报道明确表明肠道菌群中哪些菌群直接导致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发生,而影响肠道菌群的物质目前有基础研究的尚有菊苣、绿茶、水杨酸铬(Ⅲ)配合物、赤芝提取物(WEGL)。虽然关于肠道菌群与代谢性肥胖的关联性报导虽多,目前尚未明确哪些物质对代谢性腹型肥胖有直接作用,但为其研究提供了一个靶点。
5 小 结
中医学认为:小肠乃六腑之一, 主藏津液, 主受盛化物, 泌别清浊。小肠的功能有小肠腑的功能及小肠经的功能。小肠腑的病候表现主要集中于腹部的病变, 小肠经的经络证候则体现于腹、小指、头、腰脊、项等多个部位,故腹部病变既出现于小肠腑症候同时也出现于小肠经络症候[23]。从西医学角度而言,小肠内的肠道菌群对于消化吸收有着其独特的作用,故治疗代谢性腹型肥胖可从肠道菌群入手。近年有大量的相关报导表明西肠道菌群与肥胖密切相关。关于肥胖的治疗中,大多数医家往往特别重视脾胃功能的调节,而忽视小肠的功能,笔者认为:治疗MetS腹型肥胖时可以考虑从调整小肠的功能状态方面入手,以减少其对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