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正确处理教本与教参的关系

2020-01-10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龙园中学赵正芳

天津教育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教参孔乙己学情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龙园中学 赵正芳

教本即教材、课本,教参则是教师用的教学参考书,两者都是初中语文课程载体,被囊括在教师的备课范围内。教本与教参虽关系密切,但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同、作用各异,若不能正确认识、合理把握,则会给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不利影响。那么,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教本与教参的关系呢?

一、端正态度,正确认识

首先,正确认识教本与教参的地位。教本是语文教学的必备元素,是展开课堂教学的载体,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其地位十分重要、不可取代;而教参则是教材编写者为教师教学准备的参考用书,其目的是辅助教师尽快了解教材内容和重难点知识、把握教学脉络,以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没有教本,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与学就失去了统一的规范;没有教参,教师可以通过自主探索或从其他途径搜集资料等办法来辅助教学,语文学习仍可以有序展开,由此可见,“教本为主、教参为辅”乃是对两者地位最精准的概述。其次,端正对待教本与教参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是依托教本展开的,学生也是通过研读教本学习语文知识、与教师及作者进行情感沟通,进而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教参集合了编者的教育教学经验、智慧,可以开阔教师视野、弥补教学经验的不足,还可以节省备课时间、帮助教师实现自我成长,在辅助教学方面作用颇大。但是教参并不涵盖教本的所有内容,也不是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方案,而是对普遍性或共性问题的分析参考,不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所有节点。对此,语文教师既要看到教参对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作用,也要了解其短板,进而形成“不过于倚重,也不过于轻视”的端正态度。

二、慎重取舍,合理使用

一是要确定教本和教参内容是否正确,虽然编者非常严谨,又经过多方论证,但语文教本和教参中仍然存有一些疑议,如文言文注解有出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等,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原先肯定的内容又出现了新的争论、新的解释等,甚至教本和教参的注释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教师要综合多种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慎重取舍,力争将最正确、最全面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是武断地将教参作为开展教学的唯一标准;二是要确定教本和教参是否符合具体学情,即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合理使用,因为教本和教参是统一性的教学载体,但学生是性格鲜明、差异明显的不同个体,教参给出的教学指导意见不一定贴合教学实际,尤其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问题上可能会产生较大差异。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例,其处于议论文单元的第一篇,但很多学生对议论文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给这篇文章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此,我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议论文为对照,再次重申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在对比阅读和评价鉴赏中进行学习,在小组讨论中自然地解决了重难点问题。

三、把握顺序,博采众长

1.先备教本,独立思考。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教师要吃透教本、深度掌握文本内容、提出个性化的教学见解,而不是依赖教参、照本宣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抛弃教参这个“拐杖”,一方面静下心来钻研教本,从字词句段到结构主旨再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细细品悟、慢慢琢磨,花费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实现独立思考,以期能够摸准作者脉搏、得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另一方面要转换视角,即将自己当作一名学生,第一次接触本课教材,那么会提出哪些问题、遇到哪些学习困难?将问题与解决方法一一列举出来,做到多角度审视文本,查漏补缺、发展个性。以《孔乙己》为例,我先是反复诵读文本,对每一个人物在脑海中大致勾勒出基本形象,尤其是孔乙己,他有善良温和的一面,也有偷窃、懒做等不好的品格;再按照小说框架来确定本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这三个要素以及具体的文章结构;最后再对其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揣摩、烂熟于心,如此才会形成自己的知识见解。

2.后备教参,宏观指导。当教师不借助外力细细咀嚼一遍教本并得出自己的看法后,就可以备教参了,即我们所说的创造性地运用教参、从宏观大局上把握教学方向:一方面学习教参中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借鉴其中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将自己的个性化思考与教参内容有机融合,将精华融会贯通、揉成一体,既在宏观上把握教材内容,又在微观上彰显个人特色,如此将教本与教参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教学时必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还是以《孔乙己》为例,通过研读文本,我已经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有所了解,也产生了“孔乙己为什么不寻找谋生之道?”等疑问;之后在备教参的过程中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认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是怎样具化描写的?(社会背景、自身表现、身边人物形象)作者为什么要写孔乙己呢?(一类人的代表,表现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现状)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四、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1.研读教本,细化教参。教参对教本的解析在很多地方都是宏观的、笼统的,若是照搬照抄,则不利于教学环节的施行和教学结果的评判,因此,教师要在研读教本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将教参内容进行一一细化分解,即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具体可行又容易达成,从而加强教本与教参的密切联系,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以《海燕》为例,教参中要求学生感受不同意象的深意并理解海燕精神的内涵,但具体要怎样感受、怎样理解?这样笼统的表达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细化:从找出这10 个意象到对其进行具体归类,再对每一类别的意象进行反复品读,从语气的变化感受情感的起伏,再进一步了解作者所用的对比、烘托等修辞手法,方能逐渐理解这些意象并触碰到作者的内心情感。

2.相互结合,自主建构。不管是教本还是教参,都是落实课程理念的工具,其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既不能轻视教本只依赖教参,也不能抛弃教参单一地钻研教本,而是要将两者相互融合,在取长补短、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建构,设计贴合学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例如,教参中对某些教学版块提出了具体建议,教师先要仔细分析相对应的教本内容,再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等具体学情,在教本、教参的相互结合中设计教学环节;再如教本中名著导读版块的内容教参中没有涉及,这就需要教师综合学情、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等因素进行自主建构,将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展示方式、阅读成果评价等一一规范并按计划落实,在实践中切实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猜你喜欢

教参孔乙己学情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体育院校教参数据库的建设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孔乙己(下)
孔乙己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神秘的教参
语文教参使用与更新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