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把空气切碎了
——珍视孩子们精彩的发言
2020-08-18山东省青岛市长江学校小学部房富本
■山东省青岛市长江学校小学部 房富本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后,就要进行汇报交流。这个交流是很重要的,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同时也要让其他孩子认真倾听,要告诉孩子们,学会倾听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师来说,一定要珍视孩子们的这些发言,引导孩子把观点表达完整。因为这是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第一手资料,是一种真实状态的探究,是为大家共同讨论、教师点拨引导最终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奠定基础的。对如何珍视孩子们课堂上的发言,我有如下的建议:
一、听懂孩子的话
孩子们的表达水平并不相同,有的孩子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而有的孩子擅长文学描述,往往说着说着自己就迷糊了,不知所云,跑题了。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听他们的表达,判断他们在说什么,听懂孩子的话,弄明白他们的意思,帮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完整。如在《肺和呼吸》一课中,有的同学问:口腔是不是呼吸器官呢?教师启发引导孩子体验、比较用鼻子呼吸和用口呼吸有什么不同,孩子们纷纷说:“用鼻子呼吸舒服,用口呼吸不舒服。”“用鼻呼吸多,用口呼吸少。”“用口呼吸感觉把细菌吸进去了。”这个时候教师追问了一下:“用鼻子呼吸时,你也觉得把细菌吸进去了吗?”孩子表示用鼻子吸气时没有这个感觉,教师趁机引导孩子仔细观察鼻子的构造并与口腔做比较,最终大家认为,鼻子是呼吸器官,而口腔主要的功能之一是嚼碎并吞咽食物,所以归为消化器官更合适一些。另外,一定要注意另一种情况,即当发言的孩子说的时候没有表达明白,而这时候有的孩子听明白了,急于补充,教师也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时机。如在《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一课中,教师领学生认识测力计,学生发现测力计上有个“N”,学生猜可能是几吨、也有的猜可能是为了纪念牛顿,这时有个学生急急地插话说,“好像从书上看到过是‘牛顿’,是个表示重力的单位”。教师马上就表扬了这个学生平时注意多读书、多了解科学知识的积极态度和学习精神,同时也善意地提醒他要注意举手发言。
二、听完孩子的话
在课堂上,孩子有时候表达比较啰唆,有的孩子抢话说,每当这个时候我经常见到有的教师很简单、粗暴地打断了孩子的话。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一定要引导孩子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完,精彩,往往就在一瞬间。在《空气》一课中,教师打开风扇,学生感觉有风了。有个孩子说:“风扇把空气切碎了。”教师就引导他说:“你说的切碎是什么意思呢?”孩子说:“就是扇叶切开空气,把空气推出去,再切下再推出去,这样空气就动弹了,向前跑了,就是风。”通过和其他同学共同交流,大家得出了结论:空气流动形成风。在《蚯蚓找家》中,教师让孩子观察蚯蚓后问,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孩子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话还没说完,教师就打断了:“谁还想说?”于是另一个说:喜欢松软的环境,又一个说:喜欢黑暗的环境。课后我了解到,其实,第一个就想把这些一下子说完,但是被教师打断了,让其他同学说了,自己心里很不痛快。而教师却说为了给更多的孩子机会。我倒是认为,第一个孩子探究出来的结论尽可以大胆地让他说完,说得不对的地方,肯定会引起其他孩子的争论,那就让他们在争论和辩解中进行深入交流吧,肯定会得出比较科学合理的结论。再如在《我是怎么出生的》一课中,教师让孩子反背书包体验母亲十月怀胎之苦,谈感受,一个小男孩在绕场走了两圈后气喘吁吁地说:“沉,累,两肩累,主要是——肚子也沉,弯腰捡纸累,费劲。”同学们会心地笑了,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试想,如果教师打断了孩子的话,他的表达肯定不会这样多,也不会这么深刻,而其他的孩子也不会产生如此的共鸣。
在《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扔一扔气球和垒球,谈谈看到的现象。孩子说:“气球飘起来了,垒球落下来了。”这个时候,许多教师会急不可耐地打断问:“气球一直飘着吗?”其实,可以延迟一下追问,让这个孩子把话说完。果然,孩子接着说:“气球比较轻,飘了一会,也就落下来了。”你看,他不仅把现象说出来了,而且还加上了自己的推理。
三、听孩子真实的话
有些孩子喜欢揣摩教师的心思,知道教师欣赏哪个答案或者期待哪个回答就去回答或赞同哪个答案,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没有自己的观点,倒学会了察言观色的不良习惯。科学课上我们希望听到孩子真实的发现、真实的表达。因为科学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磁铁》一课中,教师让同学们观察静止的小磁针有什么特点。大多数的小组发现,小磁针能指南北。有一个小组坚持说不对,教师让他们借其他组的小磁针再试试,还是不行,小磁针总是偏得很重。教师表扬了他们,并提示他们和别的小组进行试验比较,最后发现他们组有个同学的铁质铅笔盒离小磁针太近了,影响了小磁针指南北。在《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一课中,教师让学生用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并做记录,三个小组测得的数值如下(单位N):
钢笔0.4 0.4 0.5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小车1 1.1 1.2苹果1.7 1.8 1.6垒球1.2 1.1 1.1气球0.02 0 0.01钩码0.5 0.6 0.5
孩子们关注的焦点在气球的重力上,各个小组争了起来。一、三小组的代表说气球有重力,不是0;第二小组的代表说:“我们测气球重力时,指针连动都不动。这说明气球的重力很小,接近0。我们虽然写了0,但是并不是说气球的重力就是0。”一、三小组的代表没有话了,因为他们也没有真正称出气球的重力,而是也觉得测量不出来,就估摸着写了个数,因为知道气球很轻,就写了个很小的0.01或0.02。
四、引导孩子说规范的话
孩子们的原始语言具有自己的特色,有些话语在方言里大家也许都明白,但是从科学课的角度来说不够严谨。有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孩子去说规范的话,用科学的术语表达现象和结论,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上《肺和呼吸》一课时,学生的表达往往是:“我们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教师就要引导孩子们把话说得规范些:“我们吸入的是含有较多氧气的空气,我们呼出的是富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比较规范的科学术语就会积累得越来越多,对后面的学习会起到良好的潜移默化作用。
总而言之,学生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们教师要特别珍视孩子们的课堂语言,抓住教育时机,也就是抓住了这些生成的资源,把课上精彩,让学生体验“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科学探究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