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的变化研究
2020-01-10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常由多种原因引起凝血与纤溶系统系统失衡而导致脑血管血栓形成所致[1-2]。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 “偏枯”“类中”等范畴。脑梗死病因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素虚或痰浊、瘀血内生是致病之本,情志过激、劳累过度、酒食不节、气候改变为诱发因素,导致气血阴阳运行失常,瘀血阻滞或痰热内蕴,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引发虚损、痰湿、风火及痰瘀交作。现代研究也证实中风的发生主要与风、火、痰、瘀、虚等相关。以肝肾亏损,气虚血瘀为本,痰瘀互结,经络阻滞,湿浊内生为标。其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之神明失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和凝状的坚固性、弹力度)的指标,因此影响血栓弹力图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的聚集状态、红细胞的刚性、血凝的速度,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高低等[3]。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脑梗死疾病血栓弹力图参数呈明显异常。本研究对脑梗死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通过对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栓弹力图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便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微观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中医院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98例,男64例,女34例,年龄35~94岁,平均69.9岁。急性脑梗死诊断参考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并经临床检查、头颅CT或核磁共振(MRI)确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风病标准,其中风痰阻络证48例,痰瘀滞络证40例,气虚血瘀证1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6名,男16名,女10名,年龄40~82岁,平均65.6岁,均为体检健康者。
1.2 方法 在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24 h内抽血,尽可能保证每次采血都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病人应处于平静和空腹状态,取样要丢弃刚开始取到的 3 mL血液。 采血后立即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用移液管从枸橼酸管中吸取 1 mL 血转移到高岭土瓶中,盖上瓶盖,轻轻上下倒置样品 5 次,重构样品。抽取的样品应在 2 h内开始运行。仪器:Haemonetics 血栓弹力图仪,美国唯美血液技术公司生产。
2 结 果
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痰瘀滞络证组K值及Angle角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风痰阻络证组、气虚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滞络证组MA值高于风痰阻络证组、气虚血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血栓弹力图参数EPL、LY30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栓弹力图参数A、G值各中医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血栓弹力图参数C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详见表1。
表1 各组血栓弹力图参数比(±s)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1)P<0.05,2)P<0.01;与痰瘀滞络证组比较,3)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多种原因引起的体内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失衡形成血栓,最终导致颅内动脉闭塞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原因[4]。TEG是体外模拟体内血栓形成,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和凝状的坚固性、弹力度)的指标,影响血栓弹力图的主要因素有血小板功能、血凝的速度、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的高低等。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认为TEG检查可以及时准确地评估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凝血状态,急性脑梗死病人溶栓前较对照组R值、α角、CI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高凝表现。说明TEG有效监测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人的凝血状态变化,可作为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手段[3]。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主要由虚(气虚、阴虚)、风(外风、肝风)、气(气滞、气逆)、血(血虚、血瘀)、瘀(痰瘀、血瘀)、痰(风痰、湿痰)、火(心火、肝火)诸端,单行致病或合而为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侵犯机体而突然发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脑,但与心、肝、脾、肾诸脏密切相关。主要病理变化包括以下内容:积损正衰,卫外不固,脉络空虚,风邪动越,内风旋转上逆,气血上涌,阻于脑络而为病;气虚腠理不固,风邪侵袭,入中经络,气血被阻,筋脉失养;或饮食不节,痰湿壅盛,外风引动,痰滞阻络而发病;或忧思恼怒,五志化火,气机失调,心火暴盛,肝郁气滞,肝阳暴亢,风火相煽,气血菀上,脑脉被阻;气血两亏,气滞血瘀或血虚寒凝,阻滞经络。
近年来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栓形成因素血小板活性等有一定的相关性[4]。有学者研究认为lp(a)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可增加血液黏度,提高凝血活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从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5]。本研究显示凝血综合指数(CI)在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说明凝血系统失衡,为高凝状态。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栓弹力图指标R、K 、Angle、MA、EPL、LY30 均存在不同差异,表明急性脑梗死病人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活性、血小板功能增强、纤溶活性减低;而痰瘀滞络证组K值及Angle角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风痰阻络证组、气虚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滞络证组MA值高于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栓弹力图相关参数R、K、Angle、MA、EPL、LY30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本研究气虚血瘀证病例较少,证型之间例数分布不均匀,还需增加一定数量病例和严格的中医分型验证。随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栓弹力图部分参数K、Angle、MA等变化的深入研究,将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种新的微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