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园本教研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09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中心学校张玉玉

天津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园本教研交流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中心学校 张玉玉

园本教研作为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和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已被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所接受。但是由于教师对园本教研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反思、园本教研缺少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不足等原因,制约了园本教研优势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不断探索完善园本教研,补齐园本教研短板,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本教研自身优势,有效提升幼儿园教研质量。

一、幼儿园园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有效的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园本教研的核心。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比较注重于“教”的过程,而忽视教学后的总结和反思,且对反思的过程没有深刻的了解,导致出现对反思的排斥现象。在反思过程中仅看到表面现象,不能起到解决具体问题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日常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安排紧张等原因,导致教师对反思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出现教师对反思的不耐烦情绪和反思过程的滞后性,不能常态化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

(二)园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促进园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幼儿园教研活动专业引领主要来源是园内骨干教师,其次是园长和教研组长,说明幼儿园教研活动中专业人员的指导环节比较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开展,虽然有的幼儿园聘请专业人员到幼儿园进行工作指导和专题讲座,并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但是这样的机会较少,且缺乏针对性,不能做到常态化指导,凸显了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满足幼儿园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提升发展需求。

(三)园本教研活动中缺乏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作为园本教研的重要方式,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起着“助推器”的作用,在具体的教研活动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会发现各种问题,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伴之间的交流学习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进步,能够弥补个体认识的局限性,也有助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然而,由于教育教学安排、学习成绩竞争、教师自我封闭等种种因素的制约,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交流很少,致使园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缺位,弊端显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本教研的发展。

(四)园本教研内容缺失保育参与

幼儿园教学中保育员很少参加园本教研活动,这是不争的事实。幼儿园的日常教研活动更多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作为主要内容,以听课评课作为主要形式,关注的热点也聚集在教师的教学与专业发展、幼儿的发展与学习方面,而保育研究则往往被忽略。这势必导致保育与教育工作的分离,也导致了教研活动目标的失衡。

(五)园本教研制度机制不完善

教研制度建设是学前教育发展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平时的幼儿园教研工作中缺乏完整的、能够刺激教师积极参与园本教研活动的教研制度,造成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以至教师将教研活动看成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促进自己发展所必须做的事。缺乏有效的目标制度,导致园本教研缺乏方向,教师成长丢失灵魂,所以完善教研奖励制度,是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有效方式,而完善教研目标制度是促进教师积极有效地参与园本教研活动的保障。

(六)园本教研计划缺乏实效性

园本教研计划是教研活动开展的“风向标”。目前,在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许多幼儿园都会制定园本教研教学计划,但在开展教学时发现,教研活动实施的计划缺乏实效性,计划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有时会因其他事项将教研活动取消或后推,甚至对教研活动的内容进行临时修改,致使教研活动已定计划失效,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基于此因,导致教师对园本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下降、教研形式单一死板,让教师感到乏味、无趣,提不起参加教研活动的兴趣,致使教研活动失去了意义。

二、解决对策

(一)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要养成自我思考的良好习惯,变被动反思为主动反思,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及教学理念,从而更新自己固化的教学观点,同时教师要注重反思深度,在反思过程中树立问题导向,带着问题思考,寻找破题难点,才能不断拓宽视角,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教师对教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挖掘出教育现象背后的问题,避免出现停留在经验层面的研讨、交流,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二)重视园本教研专业引领

要积极重视本园骨干教师的“头雁效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优质资源作用,引领全园教师共同学习成长。其次,要加大教师培训学习力度,让教师在培训中发现自身不足,产生危机感;在培训中开拓视野,接受新理念;在培训中学习新知识,提升专业力。同时,幼儿园在开展各类观摩研学、课题研讨时要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幼儿园教研活动进行指导,通过面对面交流、互动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不断发现自身短板,在补齐短板弱项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升各项能力水平,才能打通阻碍能力提升“最后一公里”,才能满足教师发展需求,提高幼儿园的专业引领水平。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助交流

要增加教师交流互动的机会,注重共性课程安排。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要充分征求教师意见,安排一些联合教学科目,为教师树立共同教学目标,在课程筹备中可有效增加同伴之间的交流沟通;要灵活教育教学方式,丰富教学载体。通过开展教师观摩课、外出参观践学、参加集体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师之间的互动频次,通过交流提高,最终实现教育“互惠”共同体;要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促进教师深度交流,综合多种因素考评教师,摒除成绩至上观念,可实行教师积分制均衡教师评价,通过组织教师进行周互评、月交流、季公示、年综合的方式对教师考评机制进行补充,通过互评交流,增加教师互动频次,助推教师之间的深度交流。

(四)注重教研活动保教结合

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中,将保育和教育融合互通、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确保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实施园本教研活动中要增加保育员参与教学活动的频率,加大园本教研设计者和保育员观念转变,加强保育员和教师之间、保育员相互之间的沟通与讨论,将保育工作融合于教研活动中,形成保育全面互通、育保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五)不断完善园本教研制度

建立明确、客观、公正的教研量化制度,对园本教研的评价全面化,教师应得到应有的肯定、鼓励和表扬,减少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排斥心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园本教研对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建立完善的教研目标制度,让办学理念有定位、教育教学有方向,教师提升有目标、学前教育出成效,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推教学质量有力提升。

(六)强化教研活动计划实效

注重教研内容与本园实际的高度融合,科学合理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在确保教研活动规范及时开展的同时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积极性。为此,幼儿园计划制定者要通过事先研究沟通,对园本教研的开展从时间、目标、内容、形式等多方面做出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给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充足的准备时间,让教师对教研内容有充分的理解,为教师间同伴交流创造机会和提供时间,积极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实施。

三、结语

总之,在提升教师素质、完善教研制度、规范课程计划等方面不断改善发展,将最大限度地促进园本教研优势的发挥,进而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同时助力幼儿园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