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教材 读通教材 读活教材
2020-01-09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黄志鸿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第三中心小学 黄志鸿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读懂教材,读通教材,读活教材。下面结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来谈谈我们如何深刻研读教材后设计教学活动,使“三维目标”在学生主动全面的意义建构中整体达成。
一、读懂教材
(一)读懂课标要求
课标作为“教学指南”要经常翻看,温故而知新,这是读懂教材的前提。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颁布后,可能性这一部分在教材中算是调整最大的,不仅内容做了压缩(一二三年级不再编排,四五六年级也只编排一次或两次),而且难度降低了。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对有关“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是这样描述的:“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等的可能性。”在“数学思考”中这样描述:“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我们要理解这两个词“体验”和“感受”,而不能拔高要求。所以把握好教学要求就显得很重要。我们只要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来感知“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就可以了。我们心中有了“度”的把握,就有了教学的“一把尺子”。
(二))读懂教学用书
《教师教学用书》是与教材对应的,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供教师备课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从编者的意图来看,主要是想给广大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机会。所以读懂教学用书是读懂教材的基础,在研读教学用书时一定要加以细嚼慢咽,认真思考。读懂了教学用书,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直观感受“可能”“不可能”“一定”现象,并进行描述。知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性有大有小。2.经历直觉判断、对比分析等学习过程,初步把握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的特征。3.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数学学力。
(三)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
《可能性》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多种不同层次、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要读懂“主题图”和“例题”。情境图作为新增加的一个内容,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主题图”的出现意在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主题图“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场景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通过摸棋子活动,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但教材是静态的,不可能把多元的生活因素都体现在一幅主题图中,如果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正确把握,价值就会打折扣。确定事件包括一定发生的事件和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有着其特定的数学内涵,通常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每个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并且能事先预测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进行一次试验之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出现。也就是说,这三个词语中,“不可能”“一定”都属于对确定事件的描述,“可能”用于不确定事件的描述。考虑到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课前简单的摸球活动:“一黄一红,一黄一红一白,三白,任意摸一个,你会摸到什么?说说你的发现。”这样,课上交流时自然引出“出现多种结果,数学上称为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描述;出现一种结果,数学上称为确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描述。”
二、读通教材
实现课堂教学丰富与深刻的前提必须是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读通教材。许多“例题”具有开放性,为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意识创造了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以连续、动态的思维从整体上感悟教材的编排体系、目的要求等,在开展活动前反复追问自己:教什么,为什么教这部分知识,怎样教最合适等问题,我们只有在不断地追问中与编者、教材、学生和自己展开对话,才能将教材理解透彻。在读懂教材的用意后,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两个例题进行组合。在例2的摸球活动之前,先设计了“猜球”活动。变化密封袋中的球为5个白球、1个红球、1个黄球,请四位同学上台分别摸出一个球进行猜测,猜猜盒子里有什么球?如摸出白球,学生会说:盒子里一定有白球;如若再摸出白球,学生可能会说:盒子里可能白球多;若摸出红球,可能会说:盒子里一定有红球,可能也有黄球…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对学生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考察,也是为学生之所以摸出白球次数多的原因打下伏笔。接下来,公布袋中球的情况,再请学生猜测:你觉得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一定会摸到白球吗?会不会摸到黑球?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统计结果做出预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猜测是需要验证,让学生分小组摸球,观察摸球的结果,谈自己的发现。得出了:确实三种球都有可能摸到,只不过白球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一些,摸到黄球和红球的可能性要小一些。继续变化袋中的球为10个白球、1个红球、1个黄球。猜一猜:和刚才的摸球活动相比,你觉得摸到的结果会有什么变化?随即不断增加白球数量,体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样,层层递进,不断变化的摸球活动,学生不难得出:可能性的大小与白球的数量有关。这时,教师在关键处设疑,出示“五白三红”与“三白一红”的两个隐性袋子让学生猜:哪个袋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一些?当揭晓答案的时候,必将也是学生豁然开朗的时候:原来可能性的大小是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这个发现使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更加清晰了。
三、读活教材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能读出教材中的这些点,而且能读出由此引出的线,真正弄清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体系,既要着眼于本课时的教学,更要放眼于整个单元,甚至整册书,树立大单元的思想。同时现行教材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明线容易理解,暗线不易看明。我们在备课时只有领悟并掌握思想方法,才能从本质上理解教材,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流程。
在拓展环节,设计更深层次的摸球游戏:2白1黄,这次是要求一次摸出2个球。(1)猜想:可能会摸到什么球?摸到哪一种的可能性会大一些?(2)动手实践:摸球验证。通过该活动,让学生明白思考可能性的大小时要考虑到所有可能的结果,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使本节课的教学更加丰满深刻。所以只有读活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数学学习走向更通透广阔的世界。
总之,读懂教材,读通教材,读活教材,对教师来说应是根植于内心的一种理念,是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一种理解,是教师数学素养的充分体现。教师只有整体、细致地读懂、读通、读活教材,在设计时才会大处着眼,小处雕琢;才能既体现教材的精髓,又不乏智慧的浪花。这样,我们的数学教育才能从“知识”的教育走向“智慧”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