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疝针行腹腔镜成人中小型脐疝缝合修补术的效果观察

2020-01-09何国平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疝环脐部补片

何国平

脐疝是指腹内容物经由脐部薄弱区域突出的一种疾病,在成人腹壁疝中较为少见。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趋成熟,微创理念逐渐被更多的医护人员及患者所接受,腹腔镜下脐疝修补术因其术后创伤小、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以及不影响脐部美观等优点越来越受欢迎。受小儿疝修补术的启发,解放军第九二八医院自2012年9月至2019年2月应用小儿疝修补术中使用的疝针行腹腔镜下脐疝缝合修补术2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9月至2019年2月在解放军第九二八医院行疝针腹腔镜成人脐疝修补术患者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49±16)岁,年龄范围28~76岁;体质量指数(BMI)(24.1±2.9)kg/m2,BMI范围(19.2~28.36)kg/m2;疝环直径(2.5±1.5cm),疝环直径范围1~4 cm。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心肺功能及脐部CT,术前1 d清洁肠道,术前留置导尿管。

1.2.2 手术方法 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仰卧位。选择剑突下3 cm处为穿刺套管置入点作为观察孔,右腋前线平脐水平置入5 mm套管作为操作孔。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设定为12 mmHg(1 mmHg=0.133 kPa)。经10 mm套管置入腹腔镜,进行腹腔内仔细探查,了解腹腔内脏器粘连程度,重点是脐部粘连情况。如脐孔部位粘连严重,则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置入5 mm套管作为副操作孔,用剪刀或超声刀分离粘连,回纳疝内容物,显露疝环。疝囊内面电凝处理后,直视下确定疝环的位置、大小和边缘。沿脐疝缺损纵轴体表投影一侧切3~6个皮肤小切口(约1.5 mm)作为疝针进针点,其中上下两个切口约在投影纵轴两端以远约0.5 cm处;其余切口中间等分,位置不超过脐环体表投影左侧缘,间距约1 cm。将小儿疝针携带约15 cm长7#型丝线自进针点皮下向左侧斜行穿入越过缺损左侧缘,进入腹腔后留置缝线,再退出疝针,经原切口同法向右侧斜行穿入,越过疝环右侧缘进入腹腔,卡住缝线后退出,将线头带出体外,将气腹压力降至8 mmHg,提起缝线两端打结,线结埋于针眼皮下。检查腹腔内无损伤、无出血,解除气腹,缝合戳卡孔,敷贴覆盖。腹带加压包扎。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本组2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7±8)min,手术时间范围17~45 min;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2.5±5.6)h,范围为6~24 h;首次肠道排气时间(1.4±0.5)d,范围为1~2 d。术后住院时间(2.1±0.6)d,范围为1~3 d。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未用止痛药。未出现血肿、穿刺孔感染、穿刺孔疝等并发症。27例患者随访3~80个月,无复发及慢性疼痛等并发症。

3 讨论

欧洲疝协会(EHS)将脐疝定义为脐上3 cm至脐下3 cm的中线部位原发性腹壁疝,其发生率约占腹壁疝的6%~14%[1-3]。并依据其缺损的大小将脐疝分为大(≥4 cm)、中(≥2~4 cm)、小(<2 cm)3型[4]。腹内压增高和腹壁过度牵拉是脐疝发生的主要病因,如肥胖、腹水、多次妊娠、腹腔内肿瘤及便秘等[5]。既往研究认为,脐疝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但是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条件的变化,男性肥胖人群增多,女性妊娠率逐渐降低等,导致男性发病率已逐渐超过女性[6]。脐疝的疝环相对较小且较坚韧[1],这一解剖特点造成脐疝容易发生嵌顿及绞窄。因此,脐疝诊断明确后,应积极干预,施行择期手术治疗,可以降低因脐疝嵌顿造成的手术风险并改善预后[7]。

脐疝的治疗方式与其他腹壁疝一样经历了3个发展历程;即传统缝合修补,开放补片修补及腹腔镜补片修补[8]。腹腔镜脐疝修补术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9],主要是利用补片进行修补。但是并非所有的脐疝都需要利用补片进行修补。一些缺损小(<2 cm)的脐疝也可以采用缝合修补。Dalenback等[6]研究表明对缺损<3 cm的脐疝行单纯缝合修补术的复发率也很低,与补片修补术后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学者也报道了类似的结果[10-12]。

腹腔镜脐疝缝合修补术的优点是:(1)手术创伤小。不需要对脐部腹壁组织进行广泛的解剖组织分离,术后疼痛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2)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脐部因其凹陷的解剖特点容易沉积皮肤污垢,进而导致细菌滋生,术前备皮过程中如不加以正确清洗,极易隐藏细菌,常常是腹壁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之一。腹腔镜脐疝缝合修补术的穿刺孔均不位于脐部,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因手术切口小,且不需要对腹壁进行解剖分离,故切口血肿、血清肿及脂肪液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3)可完整保留脐部外观,完全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4)基层医院疝外科医生往往由于手术病例相对较少,腔镜下缝合、打结等操作不够熟练,手术时间相对较长;而利用疝针技术进行脐疝修补,完全避开了腔镜下缝合操作慢的缺点,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且在部分不需要分离腹腔内粘连的病例中,仅用二孔法即可完成手术操作;更好地达到了微创的目的。

既往有研究表明,BMI>30 kg/m2是脐疝术后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13]。对于此类患者,即使疝环缺损直径<2 cm,也建议采用补片修补。对比本研究的患者资料可以发现,本项研究中的患者BMI均小于30 kg/m2。因此,不能认为所有中小型脐疝均适合采用缝合修补。本研究结果仅表明对于合适的患者,缝合修补是可行的。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对于体型消瘦,无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合并症,疝环缺损直径<4 cm的中小型脐疝病例,选择性地采用疝针进行缝合修补术,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且在较长时间的随访期内,未发现复发、慢性疼痛或其他远期手术并发症,完全可以达到缝合修补的目的。该术式也避免了使用疝补片、疝钉等高价值耗材,显著降低了医疗费用,大大减轻了患者和社保的经济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疝环脐部补片
PLGA/PP复合补片的体外降解及防粘连性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理念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脐带脱落的影响
污染和感染区域中应用生物补片的研究进展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带暴露疗法的效果观察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疝环缝合联合单点缝合固定补片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 价值
穿露脐装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