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时代脉搏 拓展就业路径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框题教学设计
2020-01-08徐双平
徐双平
(重庆市开州区实验中学 重庆开州 405400)
一、精准分析教材,把脉经济生活
本课高中思政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在章节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内容为“劳动和就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两目。主要讲解劳动的含义及地位,劳动者的地位,就业的意义,正确的就业观,劳动者的权益等知识点。本框题的教学将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紧扣目标重点,把握时代脉搏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具有政治认同,增强对我国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可,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平等的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具有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念,学会用合法手段维护劳动者权益;具有科学精神,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就业现状,提高认识我国就业形势的辩证思维能力。其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问题向来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每一个高中学生在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必须懂得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脱颖而出。
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因为随着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推进,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一定要具备法治意识,懂得依法维权。
三、优化教学方法,直击核心内容
①讲授法与问答法:讲授法与问答法是本框题教学将运用到的基本方法。通常情况下,讲授法与问答法是相结合的。在本框题的教学中,本人将在结合视频和图片资源讲解基础知识点的同时,再在一问一答间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②演示法:演示法是现代教学运用多媒体资源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演示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演示,学生可以直接从感官上获得一定的知识。在本框题的教学中也有准备相应的演示材料。视频和图片资料主要运用在新课带入,以此来凸显出该框题的主题词。文字资料多为口头讲述时的辅助资料,以此来凸显出讲解过程中的重点知识。另外文字资料还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
③情境教学法: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以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创设一个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具体情境,以此来帮助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在本框题的教学中,创设了一个“模拟招聘会”的情境,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活动中体验知识、运用知识、总结知识。
四、创新教学过程,树立正确观念
(一)创新课题导入激趣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课题导入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播放录制的 “新劳动新价值”的微课进行课题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课堂翻转”,使学生明确“一个小时的劳动有多大价值,主要讲的是不同身份的劳动者在一个小时可以做多少事情,创造多大的价值”等主题,为进入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新甄选教学知识
①甄选劳动的含义及地位知识点:
了解劳动的含义。通过观看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高空清洗师、人工智能研究员、衣橱管理师、翻糖蛋糕师和试飞工程师等不同类别的劳动者一小时内所付出并创造的不同劳动价值,明白劳动是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共同支出。
了解劳动与劳动者的地位。通过展示高空清洗师通过自己的劳动让一个城市更加清洁美丽,人工智能研究员通过自己的劳动让人工智能机器人帮中小学生批改作文等不同劳动镜头,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劳动者通过劳动取得的成就都是我们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②甄选就业的意义知识点。本框题教学的重点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每组围绕老师提出的“六年后,你们将是一名准大学毕业生,那时的你们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大家都想解决就业问题呢?”等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言,从而引出学生对本本框题教学内容的自我消化学习。教师只结合理论知识对学生的讨论发言进行总结引导。
③甄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知识点。模拟招聘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模拟签约,使学生明白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课堂反思,使学生明白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五、进行深刻反思,拓展就业途径
在本框题的教学中,笔者充分考虑学情的前提下,准备了一系列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是准备相应的生活化的视频、图片、文字材料,以此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另一方面是将情境教学法与活动课堂相结合,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因此,该教学设计达到的教学效果一是学到关于“劳动”、“就业”、“维权”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具备辩证分析就业形势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三是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崇高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