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艳虹教授治疗小儿便秘经验撷萃

2020-01-08陈佳欣秦艳虹梁学玲麦炜彬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行气白术大肠

陈佳欣,秦艳虹,梁学玲,麦炜彬

便秘,是小儿消化系统疾病[1],涉及范围达全世界儿童的0.7%~29.6%[2-4],便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干结不通,排便次数减少,或时间延长。便秘若迁延不愈还可发生如痔疮、肛裂等严重并发症。儿童便秘一般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即可出现[4],其中部分患儿(约30%)的症状可持续至成人期[2]。便秘包括功能性便秘与器质性便秘,近年来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等的影响,患功能性便秘的患儿数量显著升高(约占90%)[5]。便秘对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日常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都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据统计,便秘患儿占综合门诊就诊人数的约10%[6]。西医治疗本病,通过外用灌肠如温盐水、开塞露;口服药物如镁乳、乳果糖等方式,短期内治疗效果明显,远期效果不理想,易复发。中医治疗本病经验丰富,除口服中药外,还可通过小儿推拿、针刺、穴位贴敷等方式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秦艳虹教授从事儿科教学、科研、临床工作30余年,对于诊治小儿便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通过梳理秦艳虹教授临床病案,总结秦教授关于该病的临证经验及治疗方法,供同道一起探讨学习。

1 辨别虚实,守病因病机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便秘的记载,其将便秘称为“后不利、大便难”。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结合古今医家的临证经验,便秘常可分为肠燥津亏、气滞不通、乳食内伤、气血不足四种证型。《幼科铁镜》云:“肺与大肠有热,热则津液少而便秘”,若肺与大肠有热,热邪伤津耗液,肠道失于濡润,肠中糟粕无法排出,发为便秘。《血证论》中记载:“肝不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脾胃运化不畅,大肠传导失利则常可发生胃肠部疾病。小儿素有神气怯弱的特点,若失调护导致情志怫郁,气机阻滞;或久坐少动,均致肝失疏泄,脾胃运化与肠腑传导功能失常,糟粕内停肠中,而大便秘结。小儿饮食不知自节,若因喂养不当等因素而损伤脾胃,使得食停中焦,久而成积,积久化热;或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肠道失润;或母病及子,损伤肺气,气虚无力推动肠中之物下行均可发为便秘。小儿肾常不足,肾主五液而司二便,若肾气不足或肾阴肾阳不足,则肾失开合传导不利;或因疾病、药物等因素影响,导致脏腑虚损,气血不足,可致肠道失润,无力推动肠中糟粕下行,均可导致大便不通,发为便秘。

秦艳虹教授认为小儿便秘的论治当首先辨别虚实两个方面,又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临床上肠燥津亏型较为多见。一方面是由于小儿的体质,决定了小儿生病易从阳热化的特点,故当机体发生病理改变时易伤津耗液,致肠中津液匮乏,肠道失于濡润;另一方面,由于小儿本身脏腑发育还未完善,功能相对不足,故存在着摄入津液不足、运化功能不健,而生长发育旺盛需求相对较多的现象。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家长的不当喂养观念,小儿平素饮食相对肥甘厚腻,小儿易生食火等因素,均可导致肠燥津亏型便秘的患儿增多。

2 治以滋阴润燥,行气通便

根据临床观察结果和经验,肠燥津亏型便秘的主要症状为大便干结,排出困难,常似“羊屎状”,常伴腹部胀痛不适,口臭,面赤唇红身热,纳差,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数有力等。根据“津血枯涸者,法当滋补化源”,可知治疗由于津血津液枯涸而发生的疾病,应当遵循滋补以助化源的原则。由于小儿肺脾常不足,气的推动作用相对不足,无力推动肠中燥屎向下运行。故本证治宜滋阴润燥、行气通便。

增水行舟汤是秦教授以增液汤为基础方加减而来。增液汤出自《温病条辨》曰:“增液汤……元参一两,麦冬连心八钱,细生地八钱”[7]。秦教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生白术、白芍、枳实、枳壳形成增水行舟汤基础方。该方具有滋阴增液润燥,行气除滞通便之功,主治热结伤津肠燥之便秘,具有增水行舟之效。其中玄参、生地黄、麦冬各5~10 g,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各10~15 g,生白术30 g,白芍15 g,枳实、枳壳各6~10 g。

方中玄参功可滋阴以润燥,壮水以制火,可通二便,能治津液枯竭诸疾,同时可解热散结。细生地补而不腻兼能走络,玄参与生地均可治腹中寒热积聚之证。麦冬是能补能润能通之品,可通过改善肠道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蠕动来实现通便作用[8]。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均含丰富的脂肪油,可刺激肠黏膜减少水分在肠部的吸收,增加肠黏膜分泌肠液,达到润肠通便的作用[9]。其中火麻仁在肠道环境中可产生脂肪酸促进肠道蠕动[10]。郁李仁善于行大肠之结,润大肠之燥,为润肠通便之良药[11]。该方重用生白术,现代研究表明大剂量的生白术能够提高胃动力,改善肠道蠕动功能与传输功能[12]。白芍可滋阴补血,破解坚硬积滞,通利大肠从而通便,黄煌教授认为,白芍用量30 g以上对大便干如粪球者的通便作用较好[13]。故在临床应用中可适当加大白芍用量。枳实、枳壳同用可双向调节胃肠道平滑肌功能[14],同时可通调上下气机,消积导滞,行肠中燥屎故行气通便作用显著。方中诸药同用,滋阴清热而不伤津,润肠通便缓和而不致泻,同时兼顾调理气机,使津液充实,肠道得润,气机升降顺畅,共奏增水行舟之效。

3 注重护理调摄,全面综合治疗

秦教授认为,除药物治疗外,患儿的日常护理调摄尤为重要。患儿与家长的心理以及环境因素,对便秘的形成和管理有不可忽略的影响[1,15-16]。无论是婴幼儿期正常排便习惯的形成,还是学龄期患儿的憋便和溢粪等行为的纠正,服药后症状缓解的疗效维持及恢复正常排便行为,均需家长配合。故应对家长进行教育,增强自信心,减少负面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饮食调摄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缩短疗程,也可避免便秘在一定程度的复发[17],故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尤为重要。家长应帮助患儿养成健康的排便习惯,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使用外观吸引儿童的坐便器;同时在晨起或晚餐后进行排便训练相对较合适,晨起卯时为大肠经的运行时间段,胃肠道功能相对旺盛,而晚餐后胃肠道反射增强,同时家长精神情绪又比较放松,故可每天1次,逐渐形成习惯,并可采用适当奖励以促进效果。对于较大儿童,可选择在晚餐后时间相对不紧迫时训练;同时应采取双膝稍高于臀部的排便姿势。保持舒畅的心情,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日常生活的护理调摄,对于便秘症状的缓解,停药后疗效的维持,提高患儿及家长生活质量具有深远影响。

4 典型案例

病案:患儿,女,4岁,2019年3月12日初诊。患儿家长代诉:患儿大便干结6月余,大便3~4日1行,大便质地干硬,似“羊粪状”,纳差,寐可,小便短黄。查体:舌质红苔黄厚,指纹淡紫,腹部叩诊为鼓音。实验室检查:便常规未见异常。中医诊断:便秘(肠燥津亏型)。治宜滋阴润燥,行气通便。方药:玄参、细生地、麦冬、枳实、枳壳、厚朴、大腹皮、炒鸡内金,山楂各10 g,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白芍各15 g,桃仁8 g,炒杏仁6 g,生白术30 g,5剂,每日1剂,水冲服,早晚空腹温服,同时告知家长护理调摄注意事项。

2019年3月18日二诊:患儿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大便1~2日一次,质软。舌质红苔薄,指纹淡,腹部软。方药:上方加连翘10 g续服7剂,患儿大便情况良好,随访未见复发。

按:该患儿便秘6月余,病程相对较长,结合患儿大便的形态与质地,以及舌脉、腹部叩诊的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为肠燥津亏型便秘。同时实验室检查示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故可排除由于便秘日久导致的其他肠道病变。在与患儿家长沟通过程中了解到,患儿平素食欲较差,进食量少,挑食,如遇到患儿喜欢的食物,进食相对增多但进食后消化功能差,易积食,故在治疗过程中应兼顾健脾消食。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秦教授辨证施治,以滋阴润燥,行气通便法为原则,运用增水行舟汤为基础方,适当加入炒鸡内金、山楂以健脾消食;同时加入厚朴、大腹皮两味行气药,与方中枳实、枳壳配伍,以增行气通便之效,体现“行舟”之意,标本兼顾。根据患儿家长讲述,患儿平时由家中长辈看护,故考虑家中老人由于溺爱孩子,导致饮食搭配不合理,喂养存在误区,故向家长详细介绍日常喂养及护理调摄方法,并告知配合护理调摄治疗的重要性。初诊用药后患儿症状缓解明显,后在原方基础上加入连翘,以增清热散结之意以巩固疗效。

5 讨论

近年来小儿便秘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向,西医治疗本病的短期疗效尚可,但是长期效果不理想,导致患儿病情易反复,严重降低了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随着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家庭的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常常偏向于肥甘厚腻,特别是在孕期存在过量补充营养过于丰盛的食物的现象,导致小儿的体质自幼发生改变,每当生病时则易从热化,故临床中许多小儿发生便秘时常以实证居多。秦艳虹教授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临床经验及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小儿便秘以肠燥津亏型为多见。在治疗过程中,秦教授以增液汤为基础方加减组成增水行舟汤,重视运用“润肠通便”之法,组方过程强调以“润”为主,辅以“行气通便”之法。同时重用生白术(30 g),是该方的另一特点,《本经逢原》称白术:“补脾胃药以之为君,脾土旺则清气升而精微上,浊气降而糟粕输。”白术可健脾益气以行气,升清降浊,脾气健旺可促进大肠传导,故可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18];且大剂量生白术可改善胃肠蠕动功能,故该方治疗小儿肠燥津亏型便秘疗效显著。

秦教授结合临床经验,认为使用该方治疗小儿便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该方在治疗小儿便秘时,以肠燥津亏型便秘为主,对于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导致的小儿便秘以虚证为主时,不适合使用本方治疗,故在临床中应当谨守病因病机,辨清标本虚实;二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酌情加入桃仁、杏仁,其中桃仁可活血,对于便秘日久的患儿,肠中积滞较久,肠中脉络常有瘀滞,故加桃仁治疗便秘效果显著[19];杏仁可通调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通调则大肠之气运行有力,同时也为仁子类药物。三是方中常加厚朴、大腹皮等行气药,可与方中枳实、枳壳相配合,通调上下气机,推动肠中燥屎向下运行,尤其适用于肠中燥屎日久气滞不通的患儿。四是小儿脾胃常虚弱,消化功能相对不足,临床易出现夹滞之症,故该方在应用时常加入鸡内金和山楂,以助消食导滞、行滞通便。五是当患儿有例如痔疮、肛裂等并发症时,并伴有便血等症状,可适当加入凉血止血敛疮类药物,如地榆;六是注重护理调摄,注意家长与患儿的相关教育,内服药物与行为治疗相互配合,在治疗小儿便秘及预防其复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秦艳虹教授,运用此方在临床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便秘症状,副作用小病情不易反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行气白术大肠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战国时期房中学著作《行气铭玉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