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创新路径研究
——以南通市为例
2020-01-05仇群仁
王 生 仇群仁
(1.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226007)
0 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以“智能化、信息化、互联网+”等为主体的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界流动和资源优化。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特征,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制造业的发展仍将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的强劲动力。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立足为制造业领域“补短板”,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1]。
在中国近代史上南通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工业体系结构较为完备,制造业有着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2]。当前,南通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打破产业间的隔阂与壁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深化经济改革的基础上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201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3],为南通培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创新路径指明了方向和实现路径。
1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的,指制造业在不断融合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管理等方面成果的基础上,从科技研发、生产运营到集成服务等环节创新发展模式,在不同专业、学科、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集成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生成融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组织方式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或新兴产业,其产品具备质量精良、资源消耗低、附加产值高、经济效益高、服务功能全的产业特性。现代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高级形态,作为第三产业的2.0版,依靠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而蓬勃兴起的新兴服务业。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支撑,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拓展和集成新的服务领域,本质上具备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组织形式与管理手段,形成全新的运营模式和服务方式,是集技术、知识和信息功能于一体的高技术含量和高增值的产业部门。
2 南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2.1 “两业”融合重视不够
近年来,南通市强力推进高端制造业,着力打造“制造南通”品牌,随着全球制造业正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传统制造产业+互联网、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催生,南通市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企业的管理存在思维惯性,“两业”融合的意识淡薄,片面的认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两个独立的产业形态或是融合就是简单的“1+1”。以南通市纺织产业为例,纺织企业要由原先的“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经营模式转变。一方面,企业经营者担心运行成本的增加,造成经济效益的下降;另一方面,“两业”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长期的工作,企业经营者期望在短期内就能获取利润的最大化,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解读纺织产业价值链重构、两种模式相互嵌入的优势。因此,传统的惯性经营理念制约着“两业”深度融合,缺乏将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积极性和源动力。
2.2 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2019年,南通市制造业提质提效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2%,工业经济主要指标优于全省水平,高于最初预期目标。虽然经济水平较高,但总体分析,南通的先进制造业仍然存在着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的短板,特别是南通市民企众多,民营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创新意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产值的核心元器件和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配套仍相对缺乏,高端生产装备和核心零部件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关键技术及零配件过度依赖进口。另外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优劣是衡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南通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偏低,以企业为主体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不足。
2.3 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有待完善
从南通市经济发展来看,近年来现代服务业虽然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状态,并且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从整体看,南通目前现代服务业的水平还不能满足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南通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缺少高端现代服务企业,南通现代服务业服务企业的能力较低,信息技术、税收支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法律咨询等服务业总体规模不大,服务业与制造业嵌入程度较低,和制造业发展不相适应。另外大部分企业缺乏战略思维,培育品牌的能力不足,品牌建设明显滞后,在品牌建设上缺乏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品牌意识淡薄,成为制约“两业”融合发展的“拦路虎”。
3 推进南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路径
3.1 创新管理理念,助推“两业”融合健康发展
当前,南通以制造产业转型为着力点,重点发展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三大重点新兴产业,加快构建“3+3+N”先进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需要企业经营者更新管理理念,深刻认识到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关键阶段,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既是企业创新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企业要适时加大对“两业”融合理念的宣传推广,通过媒体宣传、学术活动、专业培训、标杆企业推介等多种方式,提高社会对“两业”融合发展重大意义和规律的认知,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关注支持“两业”融合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创新要素的驱动潜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南通样本”。
3.2 完善政策体系,创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
南通要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政府层面要顶层设计,完善政策环境,强化政策对“两业”融合的保障和激励效应,为南通“两业”融合创设健康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近年来,南通市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先后编制了《南通市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南通市现代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推进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促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但是这些文件大多属于产业发展指导性的政策,需要政府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顶层设计推进产业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产业融合的战略规划和在经费支出、金融服务、财政税收等政策的配套支持,特别是政府要围绕“3+3+N”重点产业建立一体化的产业融合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和行业监管体系,吸引产业集聚发展,为“两业”融合发展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增强企业融合的热情和动力,为“两业”融合健康发展营造优越的发展软环境,实现南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渗透式”“延伸式”“重组式”的深度融合。
3.3 创新融合模式,构建“两业”融合发展新机制
(1)强化智能化、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两业融合中的应用,重点在高端纺织、电子信息、船舶重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设备互联、数据互通、场景融通为突破口,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新型智能生产线,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数字化车间”“智能仓储”和“智能工厂”,实现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产业的推广应用,不断催生两业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组织模式、商业模式[6]。
(2)推动服务外包,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上下游,鼓励和积极引导服务外包,通过劳务外包、生产要素租赁、委托经营管理、业务协同等方式形成多模式的合作体系[1],推动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方向延伸,促进企业间的流程重组和管理创新,延长产业价值链,创造更多的有利于“两业”融合的交汇点,重构产业新格局,促进产业新发展。
(3)依托南通现有产业集群和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努力提高集群内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相互协同、配套服务水平,构建高效协同、模式创新的集技术服务、金融支持、质量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平台,为两业融合提供技术创新、数据支持、金融服务、法律保护等服务,利用平台优势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共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进而优化调整“两业”的空间布局,促进集群内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升全产业价值链竞争力。
(4)发挥省试点单位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支持南通通富微电等13家企业省级“两业融合”龙头骨干企业试点单位和通州区高端纺织集群产业集群试点以及海门生物医药科创园集聚区域试点,通过抓试点促示范,发挥示范辐射效应,通过试点单位建设的经验总结,积极探索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的转变之路,在制造与服务上进行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领域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3.4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科技研发能力
当前,世界产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其核心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南通应积极贯彻国家实施的《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重点延伸“3+3+N”的产业链,抓好科技创新,着力在高端纺织、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依靠“高科技”和“新技术”带动产业融合发展,以研发、创新和增值为核心,围绕制造业持续性竞争,提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和创新含量,强化在“两业”融合重点领域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吸收内化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探索行业主导技术的突破点和关键点,通过创新研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积极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工程技术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共同研发、成果转化等方式,形成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推动南通制造业的能级提升,满足产业融合的新需求,破解制约南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技术瓶颈。
3.5 引育并举,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人才供给体系
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南通要高质量实现“两业”融合,亟需融合型具有创造性和战略眼光的人才队伍,必须通过引育并举,构建适应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供给体系以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加强南通两业融合人才需求预测,制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建立南通两业融合人才需求信息库,积极实施人才引进政策,以建设南通“两业”融合的重大产业、重点项目、重要课题为导向,完善柔性引才引智机制,敢于打破区域限制、身份限制,以新理念新机制广泛吸纳天下英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将高层次创新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和高水平管理人才作为关键人才纳入企业现有人才梯队,使“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融入企业[4],完善企业人才体系,建立高层次人才数据库,有针对性的培养具备融合战略观念、跨产业驾驭能力、较强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完善人才结构层次,逐步构建一支高素质、复合型满足“两业”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构建合理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和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加强绩效激励和考核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参与两业融合的积极性、自觉性与创造力,增强人才的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