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社团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与实现路径
2020-01-05张娟
张 娟
(华北电力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 102206)
0 引言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交汇期,为维护国家安全、提升综合国力、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产学研各方的携手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产学研深度融合既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同时也必须有活跃的中介服务为支撑。科技社团具有跨学科、跨行业、智力密集、人才济济的特点,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应积极承担政府转移职能,主动作为,加强自身建设,在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 科技社团服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优势和特征
在我国较长一段时间,产学研合作由政府出政策、出资金,协调各方资源搭建合作平台。随着政府职能的转移,科技社团将逐步承担起部分政府转移出来的管理职能,这既是科技社团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应有之义,也是因为科技社团在服务和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1.1 科技社团与产学研各界联系广泛
科技社团是联系科技界和产业界的重要桥梁,在促进知识流动、技术扩散转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一些纯学术研究型的科技社团外,越来越多的科技社团开始吸纳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等各个领域的企业家、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新组建成立的科技社团成员类型更加多元化。此外,科技社团组织的年会、论坛、展会等往往也吸引和集聚了大量来自产学研各界的人士,并由此积累建立起了长期的密切联系。
1.2 科技社团数量多学科覆盖面广
当前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广度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融合、跨界成为创新的新模式,创新的内涵也从科技创新拓展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创新、业态创新等更多领域。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我国科技社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涵盖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社团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也越来越频繁活跃,为学科交叉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产学研合作培育新的科技创新方向提供了更多可能。
1.3 科技社团对创新发展具有较强敏锐性
科技社团聚集了本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丰富。会员来源的多元化以及科技社团组织的开放性特征,在便捷的现代社交工具支持下,使来自产学研不同机构的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成为常态,使其能够密切关注、跟踪科技发展前沿动态,研判科技创新发展趋势,随时进行头脑风暴,不断催生新的创意,是引领科学发展、推动技术进步的智囊团。
1.4 科技社团更为中立
科技社团是不同于政府和企业的社会组织,可以在自己章程确定的范围内独立开展工作。由于不具有政府职能,科技社团受到的行政干预和约束较少;同时作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科技社团地位相对超脱,具备作为第三方的独特优势,其服务也更加民主、客观和公平、公正[2]。
2 科技社团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切入点
科技社团根据不同的服务类型和发展定位,可以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开展以下工作。
2.1 产学研深度融合政策研究
当前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促进产学研深入合作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科技社团应积极组织人员对文件精神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这些政策文件的系统梳理,以及对重点内容、关键环节的解读,将其汇编成册,印发给会员及相关单位;还可以根据会员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政策解读报告会或培训班,帮助会员熟悉、领会并利用好各级政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关优惠政策。同时,开展政策协调和战略研究工作,对现有产学研合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分析阻碍和制约产学研深入合作的主要原因,研究相关应对措施,对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提出咨询建议。
2.2 开展第三方评估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组织需要更多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尤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时,由于技术提供方和承接方对成果的成熟度、先进性等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受市场前景、技术风险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双方对科技成果价值难以达成一致的情况常有发生。科技社团应积极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开展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和产业化的可行性论证,当好裁判员。此外,为减少产学研合作中恶意违约或欺骗行为的发生,可由科技社团牵头建立产学研合作信用评估平台,加强对合作双方的信用评估和考核,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保驾护航。
2.3 产学研联合创新战略布局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要有长远发展意识,不能只关注短期目标和局部创新,要站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技术升级和推动行业进步的高度,提前谋划,做好战略布局。科技社团对科技发展动向具有较强敏感性,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密切跟踪科技革命的前沿动态,及时识别和准确掌握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和新特征,为产学研各方出谋划策,引导合作各方把自身的利益诉求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承接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任务,联手攻关“卡脖子”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跟踪科研院所、高校等会员单位的科研情况、实验平台、设备等建设和发展动态,调研相关企业研发需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对接活动,应对科技创新综合化和系统化发展趋势,搭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平台,整合优势资源,充分调动会员单位的研究力量,探索有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4 技术转移中介服务
科技社团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具有畅通转化链条、降低转化风险、加速转化进程的功能[3]。科技社团开展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是美日欧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比如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英国普雷塞斯中心、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联盟、德国弗朗霍夫协会等,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发挥了很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仅促进了本国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在促进全球创新资源流动、制定相关国际标准等方面表现出众,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我国2016年《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发挥科技社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纽带作用;2017年《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中再次提出要“充分发挥学会、行业协会、研究会等科技社团的优势,依托产学研协同共同体推动技术转移”,为科技社团开展中介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一些地方陆续出现专门服务技术成果转化的科技社团,如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上海技术转移协会、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等,在行业规则和标准制定、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和认定、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资源对接、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项目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尝试。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总体上还是处于摸索阶段,还需进一步发挥和挖掘科技社团的优势和潜力,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强规范化管理,更好地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3 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技社团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黏合剂和催化剂。科技社团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社团的凝聚力、公信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3.1 增强凝聚力
为会员提供优质的精准化服务是增强科技社团号召力和凝聚力的根本之道,也是促进产学研携手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途径。科技社团的会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单位,每一个会员都是联系社团和单位的纽带,发挥好每个会员的纽带功能,就相当于凝聚起了更广泛的力量,构建起了覆盖面更广的组织网络。科技社团应保持与会员的密切联系,组织会员开展高品质的社团活动,了解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针对性服务,提高会员的获得感。同时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完善社团管理制度,认真听取各位成员的意见建议,切实维护好成员权益,提升社团组织的亲和力;做好建言咨政工作,推动出台有利于营造创新环境、激发成员创新活力和积极性的政策法规。
3.2 提高公信力
公信力是科技社团的立身之本。作为承接部分政府职能、促进产学研多方对接的中间人,科技社团应超越部门和机构利益,为政府、产学研各方及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公共性的专业化服务。公信力建立在权威性和公正诚信之上。权威性源自公认的专业学术水准和精湛的专门技能。公正诚信则基于科技社团的自律机制。科技社团要注重对其成员的行为引导和规则约束,加强诚信制度建设,营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完善科学道德规范体系,坚持科技社团作为第三方参与决策咨询、科技评价、服务中介的独立性、中立性和客观性,维护好社会声誉这一无形资产。同时政府也要及时出台明晰科技社团经济地位、职责范围、运行机制的政策法规,消除科技社团“越位”的顾虑,帮助提升其公信力[4]。
3.3 激发创造力
科技社团自身的创新发展能力是社团能否适应时代潮流和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因素,是社团保持活力、增强发展竞争力的关键。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科技社团不仅要促进知识的生产和流动,还要在理论界和产业界之间搭建桥梁,促进理论研究成果和产业界需求对接。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是科技创新,更是管理创新。科技社团要发挥好产学研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就需要打破固有的管理模式,坚持依法自治,进一步明确职能范围以及开展科技服务的定位、标准和责权边界,积极争取与其它创新主体相同的政策和待遇,并进行相应的管理创新和组织变革,将服务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科技社团自我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管理部门也要积极推进科技社团去行政化,减轻其组织束缚,鼓励健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支持其独立运行、自主发展。
3.4 扩大影响力
会员规模大小、是否拥有国内外公认的专家、是否形成品牌活动、科技服务的专业化程度等等都是决定科技社团影响力的核心要素。国内外那些影响力大的科技社团无不在上述几方面都表现突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社团的影响力还与其国际化程度密切相关。要敢于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上相关组织保持常态化沟通与联系,参与国际科技秩序规则和技术标准的制订,敢于在国际科技舞台上表达中国观点,提升所在领域的话语权,这些都有助于科技社团立足全球视野谋划自身发展,也有助于扩大和提升社团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促进科技发展是科技社团的责任与使命。适应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科技社团应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找准定位,开拓创新,积极融入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中。相关部门也要创造条件,加强对科技社团的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相信在政府支持和自身努力下,科技社团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