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业”共进敲响百姓“幸福门”

2018-11-16冯春久王冬安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车间贫困村贫困户

冯春久 王冬安

新野县沙堰镇是闻名全国的洋葱、大葱种植基地,深秋正是大葱收获的季节,再过几天,将迎来大葱的收购高潮。

10月25日,沙堰镇南村天辰云农场里的工人正在做各种准备工作,有的整理库房,有的收拾工具。大葱交易开始时,这里每天要运走20~30吨大葱,需要几百人参与各个环节的劳动。天辰云农场董事长孙海燕专门建设了一个18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安排100多个贫困户在这里帮工。肖庄的徐学田,60多岁,一年四季都在农场里干活,年收入万元以上,不出门就挣了钱,脸上笑开了花。

孙海燕,以天辰云农场扶贫车间这个服务平台为龙头,龙尾摆向千家万户,立足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成为新野县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10月17日,孙海燕喜获“2018年河南省脫贫攻坚奋进奖”。

就业脱贫,产业致富。这正是新野县委、县政府立足新野实际,积极创新实践,在落实好政策保障基础上,探索出的一条非贫困县脱贫攻坚之路。那就是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群众增收的快车道,并通过扶贫车间的下沉,延链、补链、强链,培育、集聚、壮大主导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和谐幸福。

扶贫车间促就业

新野,境内无山,百里平川,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有83万人,107万亩耕地。2017年年底,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4个(含脱贫村10个),贫困户6070户13134人,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2.3%降到1.88%。按组成结构划分,一般贫困户1065户2956人,低保贫困户2530户7328人,五保贫困户2475户2850人。按致贫原因划分,因病致贫5029户10371人,占贫困户的82.9%,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因残致贫448户1208人,占贫困户的7.4%。

新野作为非贫困县,贫困程度不是很深,群众家里都有几亩地,农闲时候出去打工,一年差不多都能有几万元收入,贫困人口大部分是因病、因残人员和孤寡群众。鉴于此,新野县大力开展就业扶贫,依托农业上的肉牛、蔬菜、花生三大特色产业,工业上的纺织服装、光电电子、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以返乡创业工程为龙头,把扶贫车间建到村边路边、田间地头,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又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致富。

上庄乡副乡长徐书孔负责招商引资工作,乡里在杨营村建了一个绳子加工的扶贫车间,又从山东引进了一个食品饮料公司,解决周边几个村的晚秋黄梨销售问题。一年多来的实践,让他认识到扶贫车间具有投资小、风险小、带动快、见效快的诸多好处,也就是新野人现在常说的“两小两快”。

王集镇高桥村扶贫车间,由虹盛欣电子公司投资25万元,利用粮所闲置房屋改建,吸纳了23名贫困群众就业。这种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充分利用原有资源的建设方式,花小钱办大事,深受社会各方好评。与此同时,县里还出台了相关政策给予企业补贴。目前,在扶贫车间建设上,县财政已补贴225万元。

樊集乡奇达电子扶贫车间,由返乡创业人员肜书奇投资建设,依托县产业集聚区恒辉电子公司分拨订单进行生产,吸纳38名贫困群众就业;上庄乡邓庄扶贫车间,由县内重点服装企业娜媖服饰公司把T恤衫、短裤等产品的生产环节前移到扶贫车间,吸纳8名贫困群众就业。他们都是经过充分考察、订单充裕的企业,同时县内纺织服装、光电电子产业的大企业积极为扶贫车间分拨订单进行生产,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

上庄乡杨营村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布绳、包装绳等产品,贫困群众可以在车间上班,每月工作25天以上的,除了2000元工资外,再发400元全勤奖;也可以在家生产,企业上门发放原料,按每斤0.3元回收成品,对贫困群众每斤再补贴0.15元,目前,已带动周边5个村104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

投资少、风险小、带动快,所以发展快、成效好。今年上半年,新野共建立扶贫车间29个,带动周边群众就业8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69人,占比30.3%;贫困群众中,具有正常劳动能力、从事生产岗位的月工资在1200~2000元,具有部分劳动能力、从事辅助岗位的月工资在600元左右。

目前,通过建设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产业扶贫基地就业、介绍外出务工等多种方式,新野共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

主导产业开富路

新野县作为一个平原农业大县,历史上就具有传统的产业优势。过去,以农业“菜牧棉”老三篇著称;现在,以工业“纺织服装、光电电子、食品加工”新三篇闻名。新野县老题新写,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乡村振兴,为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常年种植蔬菜30多万亩、花生40多万亩,肉牛存栏10万头左右。立足三大特色富农产业,新野县通过直接帮扶、托管帮扶、合作帮扶、股份帮扶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人口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樊集宏达合作社,带动145户贫困群众种植钢葱,亩产8000~12000斤,每斤地头价按0.5元算,亩产值5000元左右,扣除各项成本,每亩净收益3500元左右。

新野全县年产纱锭200万锭,纱线30余万吨,坯布2.2亿米,吸纳就业4.5万余人,棉纺织规模位居河南省首位,并成功创建为中国棉纺织名城。全县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10家,其中纺织服装企业86家,涵盖了原棉加工、棉花交易、纺纱、织造、面料、服装加工等多个环节,初步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上下游合作、全产业链经营的集群化发展格局。河南娜媖服装贸易有限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在农村建设4个扶贫车间,吸纳43名贫困群众就业,人均工资2000元,基本实现了就业一人、全家脱贫。同时,村里还通过租赁闲置房舍,以入股形式参与扶贫车间建设的分红,扩宽了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针对纺织服装“一业独大”、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的状况,新野大力培育发展光电电子和食品加工产业。依托新野肉牛、蔬菜、花生、优质小麦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了华宏食品、同星粮油等35家企业为群体的食品加工产业;以“返乡创业”工程为抓手,形成了鼎泰电子、凌峰电子等20家企业为群体的光电电子产业。上港乡鑫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个集生猪繁育、沼气集中供户利用、农副产品深加工、生态农业开发和现代农业种植、观光等农牧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基地,流转贫困群众120亩地种植葡萄,按照每年每亩葡萄最低1000元的标准为贫困户发放收益,同时还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小的工作岗位,周边贫困户可根据季节在家门口灵活就业,按照日工资50元的标准,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既照顧了家庭,又可实现增收脱贫,带动全乡170余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脱贫征途党指引

新野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有解思维,聚焦扶贫重点任务,结合新野实际,深度谋划、专题研究,探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四个三”扶贫模式。

一是发展壮大肉牛、蔬菜、花生三大特色产业。二是推行三种扶贫模式,即“龙头企业+金融+党支部+贫困户”模式,“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基金+基地+党支部+贫困户”模式,“互联网+现代农业+党支部+贫困户”模式。三是建立三种帮扶机制。即自主经营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型,全托管型。四是明确三方扶贫责任,政府定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奖励约束机制,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贫动力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村党支部做纽带,协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具体负责产业发展和带贫任务落实。

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立足扶贫工作需要,新野县还以村级“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强扶贫干部培训,全面提升扶贫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强化考评管理,建立了村支书、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考核奖惩、日常管理等制度,让基层扶贫干部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扶贫工作上。扎实开展“千企帮千村、万名干部助脱贫”活动,抽调2736名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动员36家企业与34个贫困村和2个面上村结对帮扶,进一步凝聚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结合“干部作风整顿年”活动,新野县建立了10项制度。涉及扶贫的,一是周六县处级干部扶贫现场办公日制度。县处级干部下去后,既对分包联系乡镇和贫困村的整体工作进行全面指导,也督导乡镇、村里把各项工作做好。二是帮扶责任人每月逢5日集中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帮扶制度。帮扶责任人到贫困户家中,宣传政策落实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开展“扶智扶志”谈心活动。三是乡镇干部“五天四夜”工作制度。该制度可使乡镇干部真正沉下来、静下来,认真研究谋划扶贫工作,全力推进扶贫工作。县处级干部已开展周六现场办公近500次,解决问题300多个,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条,带动了全县干部群众以严实的作风保障脱贫工作的落实。

美丽乡村惠民生

上港乡王白村430户1768人,目前还有贫困户36户88人。无论是普通农户还是贫困户,家里家外都是干干净净、整整洁洁。村内每3户配发1个垃圾桶,村里利用垃圾收集车定时收集转运。公益岗人员和党员义工队还对村内坑塘、房前屋后垃圾进行了清理,屋外空地统一扎制了篱笆,方便种花、种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村很少看到有地方脏、乱、差。

实践中,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的提升,也是新野县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内容。针对脏、乱、差这个老大难问题,新野以建设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和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抓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满意度。一是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清理了农村长期以来大量的沉淀垃圾,迅速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实施道路两侧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并建立了常态长效机制,干线公路由县公路局负责,县乡道由县交通局负责,村道由乡镇负责,确保乡村道路绿、洁、畅、亮、美。二是政府购买服务,引进桑德公司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以34个贫困村和中心集镇为试点,接下来要在8个乡镇全面推开,然后逐渐向周边辐射延伸,为每3户群众配备1个垃圾桶,每个贫困村配备1辆容量2~3吨的垃圾收集车和10名环卫保洁员,每个乡镇建1个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形成“户投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常态长效机制,彻底解决了乡村垃圾收集和堆放问题。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照贫困村脱贫退出标准,查不足、补短板、促提升,完善提升贫困村配套服务设施,特别是为每个贫困村新增项目资金30万元,实施户户通水泥路工程,大幅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目前,全县已投入6000万元,配备保洁员1210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初见成效,创新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初步建成,农村环境大为改观,清洁之家、文明户、卫生户的评选,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而且深化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做到了村村有行动、乡乡有品牌、月月有主题。

新野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头等大事来抓,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树立有解思维,统筹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政策兜底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万名干部助脱贫”活动,2017年,4771名贫困人口脱贫,顺利完成年度目标。

新野县委、县政府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南省、南阳市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在不降低“输血”力度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发挥“造血”功能,聚焦产业、就业,把“二业”文章做深做透做实,真正让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去掉贫根。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38.6亿元、增长4.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48亿元、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1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9元、增长8.8%。

“活力新野、田园新野、幸福新野”,这是新野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承诺,也是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持续增强全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不懈追求。独具特色的“两业”扶贫模式,正在敲响新野人民的“幸福门”。

猜你喜欢

车间贫困村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超过定额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扶贫车间”拔穷根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A7_p69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