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探讨

2020-01-02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12期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学资源案例

李 娜

在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愈激烈,企业所有生产经营环节都要用到管理会计,所以管理会计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愈来愈重要,企业也因此提高了管理会计人才的门槛,不仅需要有专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知识、还要能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且需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这样高水平综合型人才该如何培养,对高职院校来讲,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与本科院校区分开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近来已经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也在逐步改革或丰富中,但仍然存在各种问题。

(一)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课程依然是围绕财务会计展开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设置还是处在次要地位,只是对财务会计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同时没有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支撑。从我校18级课程课时计划量来看,基础会计为78 学时,财务会计为120 学时,成本会计为64 学时,而管理会计为48 学时,财务管理为48 学时,仅从该分布上来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绝对不够。同时,虽然基本都设置了管理会计或财务管理课程,但是与实际需求明显脱节,而且没有和大数据有太多的结合,大数据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基本没有体现,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涉及到。

(二)管理会计师资力量缺乏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高职院校一线教师从事专业教学若干年,基本以教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为主,突然出现了一门管理会计课程,并且要和大数据联系起来,自身无法接受,也需要从头学起,所谓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自身管理会计知识模糊不清,无法兼具专业技能和大数据应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对二者有机结合,怎么去教学生呢?同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等随着大数据的到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却没有与时俱进,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上课,只会导致学生获得落后的管理会计知识与方法。从目前已有的管理会计师资培训来看,主要还是以理论为主,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难以应对实际问题。

(三)管理会计教学资源匮乏

高职院校缺乏管理会计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建设,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资源配置以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建设为主,忽视了对管理会计教学建设的投入,虽然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有所改善,但管理会计教学资源库包括在线开放课程和精品课程,目前高职院校建设完善的并不多。二是教学案例,教材上的案例分析大部分为很早以前的国内外经典案例,忽略了时效性和会计制度差异,与实际经济业务脱节。三是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管理会计平时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体用PPT 和板书等落后的方式进行演示讲授,围绕课本来计算或做题,没有符合现代经营管理要求的实训室和配套实训软件,这样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高,效果肯定也可想而知不会好。

二、高职院校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构建

结合大数据和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联系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在管理会计初级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调整,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列出了如下能力要求,见图1:

图1:高职院校管理会计初级职业能力框架

(一)专业能力

财务会计能力。高职院校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毕业前财务会计能力应达到或相当于助理会计师的财务会计能力水平,也就是要取得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执行财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能独立负责某一重要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

管理筹划能力。高职院校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以下8 个方面能力,包括战略管理能力、预算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营运管理能力、绩效管理能力、投融资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管理会计报告能力,了解相关概念、方法和基本流程。

(二)技术能力

计算机及财务软件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应熟练掌握计算机及财务系统软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知识,将互联网、云计算等进行关联分析,能运用EXCEL 等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高职院校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要有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面对大量的数据,要有选择地进行挖掘,对于挖掘出来的数据,还要利用工具方法进行分析,来得到最有价值的信息用于企业分析。

(三)创新与人际能力

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思维创新能力,能清楚管理会计是随着实践过程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知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人际能力。高职院校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建设能力、组织能力。

三、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建议

针对上文提出的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职业能力,结合目前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一)完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创新与人际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只有目标明确才能精准地进行人才培养,进行学科建设与强化。第二,要完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管理会计课程的课时数量。课时上去了,内容才能跟进。针对目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部分内容重合的章节,重新整合教材,充实管理会计的内涵。第三,增加计算机、财务系统软件、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课程,和管理会计相关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第四,管理会计教学必须要配备相关教学实践课程,带领学生走进企业,接触实务,自主分析实际业务,确定业务流程,培养学生管理会计职业能力。

(二)提高管理会计师资队伍水平

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管理会计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参加管理会计各种专业培训,不仅要包括国内外、线上线下理论培训,还要下企业实际操作培训,吸收前沿实践知识为己用,要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既有专业理论教学的能力,又有技能训练指导的能力。其次,到相关企业和行业组织聘请管理会计方面的实践或理论专家担任本专业的专任或兼任教师,直接给本校教师和学生教学。再次,通过各种激励性手段支持教师考取国内外管理会计相关资格证书,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稳定性和创新性。总之就是政府要提供政策导向,学术界要组织培训课程,高职院校要组织学习,企业要提供实践平台,多方合作,共同提高。

(三)完善教学资源

完善课程建设。对于完善课程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强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管理会计相关课程,同时应充分利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另外,高职院校应通过各项教学技能比赛,参考借鉴相关课程资源,整合形成本校优秀课程的视频资料、案例资料等多种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补充教学案例。丰富更新教学案例,在原有的教学案例中加入最新的一线的管理会计案例,将企业中真实发生的具有典型的管理会计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也可以将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案例经改编后引入高职院校的教学中。

引入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加强管理会计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建设和完善教学实验室,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以及具体管理会计应用等提高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同时加大实践教学软件的引入,如“用友沙盘模拟实验”、“企业管理决策模拟实验”等。

另外,目前高职院校举办的管理会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大赛等已经将管理会计加入到竞赛中,对管理会计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力进行测评,这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促进的。

四、结论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要把握时机,提高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从完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管理会计师资队伍水平以及完善教学资源等方面来培养具有管理会计专业能力、技术人力、创新和人际能力的高职院校毕业生。

猜你喜欢

财务会计教学资源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