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刺廉泉联合体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2020-01-01刘宪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廉泉功能障碍针刺

刘宪印

(东港市中医院康复科,辽宁 东港 118300)

脑卒中主要是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疾病,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在中医中主要归于“中风”范畴,近几年随着医学的发展,致死率逐年降低,但是致残率却逐年升高,其中主要以半身不遂、吞咽困难、言语不利等各类功能障碍为主,极大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吞咽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数据统计,其发病率在脑卒中患者中占30%~65%,并且该病还可以引发其他并发症,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甚至出现吸入性肺炎导致死亡。因此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非常重要[1]。近几年,中医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困难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该方式简便、经济、安全,笔者从2018 年起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针刺治疗,效果显著,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东港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80 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23 例;年龄55~75 岁,平均年龄64 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7 例,糖尿病10 例,冠心病4 例。试验组男18 例,女22 例;年龄58~79 岁,平均年龄65 岁;基础疾病:高血压20 例,糖尿病10 例,冠心病1 例。经统计学分析,2 组患者龄、性别、基础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中医诊断标准 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患者有半身不遂,口角歪斜,饮水呛咳,舌强言弱,偏身麻痹等情况,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

1.3 纳入标准(1)经头颅MRI 或者CT 证实脑梗死,为单发或者多发病灶;(2)患者有吞咽困难,洼田饮水试验≥3 级;(3)年龄50~80 岁,发病后未接受过针刺治疗;(4)认知功能正常,无抑郁状体;(5)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脑出血、脑外伤的患者;(2)严重失语,咽喉局部病变者;(3)具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如重症感染、严重的糖尿病等。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常规针刺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点刺廉泉联合体针的治疗方式。主穴:廉泉。配穴夹外廉泉、翳风、风池、完骨、风府、哑门、大迎穴,舌下取金津、玉液。方法:患者张口,使用一次性针点刺金津、玉液,注意轻微出血即可,不可出血过多,之后患者进行吞咽动作。廉泉穴垂直进针,提插撵转,之后出针,反复3 次,其余穴位平补平泻。疗程为3 周。

1.6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吞咽功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Ⅰ级;显效:吞咽功能改善,饮水评定Ⅱ级;有效:吞咽障碍稍有改善,饮水试验评定由Ⅳ、V 级达到Ⅲ级;无效: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无好转,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比较高,并且逐渐趋进于年轻化,近几年随着医学的发展,该病的致死率比较低,但是致残率比较高,多数患者会伴随肢体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等,其中吞咽功能障碍是最常见、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70%~75% 患者可以合并吞咽功能障碍[2],可见该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其主要导致的原因为大脑语言中枢出现异常导致,其有明显的好发部位,好发在左侧大脑。吞咽功能障碍还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主要的有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近几年,吞咽功能的治疗,方法多样,中医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头针、舌针、体针配合中药治疗,西医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如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多巴胺等。卒中后心理受到打击,会有许多负面情绪发生,同时加重病情。西医对本病的另一主要治疗方法为吞咽功能训练、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但是吞咽功能设备比较昂贵,一些医院无法配备,同时还有不良反应发生,导致有关吞咽相关肌群的废用,影响预后,对整体功能的康复有不良影响。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主要由气血上逆头部,使血脉闭塞,经脉受损导致。内经时期虽然没有提出本病的病名但是对本病的病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说明纳食困难、吞食不利、饮水呛等症状。中医学认为人体阴阳失调,真阴空虚,痰瘀互结,气机不利,咽喉张闭失调发生障碍,本病为本虚标实。本病的病位在脑,与舌体、咽喉有关,同时与肺、心、脾、肝、肾相关。笔者主要采取点刺廉泉的方法,《针灸资生经》记载:“廉泉主舌下肿难言,舌纵缓,舌根缩急,下食难。”笔者采取深刺的方法,深刺舌根,舌下舌肌、颏舌肌、舌神经、舌下神经等。在操作时双手进针,增强进针的稳定性和控制针尖的深度,注意当达到舌根部时,诱发舌肌收缩做吞咽动作,之后停针,在反复行针3 次,之后留针30 min。廉泉为颈部重要穴位,任脉和阴维脉的交会穴,在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任脉主要循行咽喉,具有近治作用,表现为“愉穴所在,主治所能”,可以治疗咽喉部位的疾病,《针灸资生经》具有详细的记载,云:“廉泉主舌下肿难言,舌纵缓。”在解剖学角度上看,廉泉在舌骨肌下方,有着丰富的舌神经,医生针刺廉泉可以直达病根,促进吞咽肌群收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笔者还针刺经外奇穴夹廉泉,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经验穴位,其作用显著,可以疏通舌部经络,调整机体气机,加强了对咽喉部的刺激,扩大穴位刺激面积,有利于对经气的激发与传导,同时笔者还配合风池、完骨穴,针刺该穴可以促进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脑部供血,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提高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功能上有着重组能力,当患者神经元未受到完全损伤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功能重组起到代偿作用。通过针刺局部,激发中枢神经兴奋性,建设反射弧,恢复咽部神经的支配,保证咽部的随意运动。翳风、风池,可以起到平肝息风的作用,既可以疏散内风也可以疏散外风,哑门、大迎穴,也可以起到经络的近治作用,舌下取金津、玉液,位于舌部,起到消除舌部瘀滞血液,疏通经络的作用。以上穴位合用,起到疏通经络,通窍利咽的作用,使舌部血液循环通畅,神经反射得到恢复,吞咽功能得到改善。刘波等[3]研究显示,其使用针刺的方式对50 例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的到改善,比使用功能训练的对照组有效率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孙培养等[4]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损伤的患者使用针穿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效果显著,并且对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发现,试验组不仅吞咽功能得到改善,其抑郁状态和生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质量加强。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头部供血,改善吞咽、言语等功能障碍疗效显著。西医研究显示,针刺可以刺激脑部不同信号反应,提高大脑皮层的活跃性[5]。综上所述,点刺廉泉联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障碍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但是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研究样本例数过少,观察指标比较单一,应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廉泉功能障碍针刺
探议廉泉穴※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贪泉与廉泉的启示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针刺治疗单纯鼾症1例*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针刺廉泉穴、旁廉泉治疗中度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