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外治预防颈型颈椎病复发临床研究※

2020-01-01支小晶刘福奇见国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后防颈型灸法

申 斌 于 川 余 威 支小晶 刘福奇 见国繁

(1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北京 101200;2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 101200;3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推拿科,北京 101200)

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及周围组织退行性改变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如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产品的普及,“低头族”越来越多,颈椎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颈椎病可分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混合型和其他型,其中颈型颈椎病是最轻也是最为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颈枕部疼痛、酸胀沉重、颈肌僵硬,如不加以预防治疗,则病情容易加重[3]。本研究基于中医学“治未病”理念的指导下,对颈型颈椎病的中医外治保健方案进行随机对照观察,评价中医外治疗法对颈型颈椎病病后防复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7 年12 月我院推拿科、针灸科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25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AS 9.3 统计分析软件产生研究所需的随机序列号。随机分为观察1、2、3、4 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其中观察组1 组和4 组各脱落1 例,观察2 组和3 组各脱落2 例。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各组颈型颈椎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 颈型颈椎病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 版《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制定[4]。

1.3 纳入标准(1)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年龄18~60 岁;(3)知情同意,能积极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

1.4 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4)合并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病;(5)有感染或溃疡者;(6)精神疾患或不能合作者。

1.5 治疗方法

1.5.1 观察1 组(推拿和功能锻炼组)(1)手法治疗包括颈部拿法、颈部擦法、颈部推法、颈项肩点法、颈部静力性训练;(2)功能锻炼方法包括颈部前屈后伸法、颈部侧屈法、颈部伸展法、颈部旋转法、意念牵引法。

1.5.2 观察2 组(中药热敷组)(1)中药处方:透骨草20 g,伸筋草30 g,葛根50 g,川芎20 g,忍冬藤20 g,鸡血藤20 g,白芷20 g,赤芍30 g;(2)制作方法:水煎药液,去渣,放在不锈钢盆中。把厚毛巾叠成块状,浸在药液中。适度拧干浸湿药液的湿毛巾,放在颈肩部热敷。每次半小时。

1.5.3 观察3 组(灸法组)(1)取穴:风府、风池、大椎、颈夹脊、肩井等区域;(2)操作方法:先行回旋灸2 min,以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 min,确定需要施灸的穴位,再循经往返灸2 min 激发经气,然后在敏感穴位处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1.5.4 观察4 组(健康教育组)(1)姿势教育(坐姿、卧姿、站姿);(2)日常行为习惯教育。

观察1~3 组:推拿、中药热敷、灸法,每周1 次,连续干预12 周。观察4 组:通过建立受试者微信群,每周发布一次颈椎病相关保健知识信息,每月举办1 次健康大讲堂,干预12 周。

1.5.5 对照组(空白对照)每4 周电话随访进行病情监测,不进行任何干预。

2 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出现颈椎病发病症状,则建议到针灸科、推拿科进行规范治疗。

1.6 观察时点及指标

1.6.1 评价时点 干预12 周、随访12 周、24 周各评价1 次。

1.6.2 观察指标(1)患者颈椎病复发次数;(2)患者颈椎病每次复发天数。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 检验,治疗后组间比较采用2 组独立样本t 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х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病复发人次比较 干预后复发人次组间比较:干预后12 周、随访12 周、24 周,观察1、2、3、4 组复发人次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观察1 组、观察2 组、观察3 组、观察4 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各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病复发人次比较 (例)

2.2 各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病每次复发天数比较 干预后每次复发天数组间比较:干预后12 周、随访12 周,观察1、2、3、4 组复发天数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随访24 周,观察1、2、3、4 组复发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观察1 组、观察3 组、4 组与观察2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 组、3 组、4 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各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病每次复发天数比较 (±s,d)

表3 各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病每次复发天数比较 (±s,d)

3 讨论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发病的早期,症状较轻,临床最为常见,发病率较高,其归属于中医学“项痹”范畴,病因病机多因感受风寒湿邪或过度劳损,局部气血运行失常而致病。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对于颈椎病防治,应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3 个方面,推拿、针灸、中药外敷、养生操等多种中医外治手段在颈椎病的防治中有着巨大的优势。本研究观察通过各项干预手段对颈椎病患者病后防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复发人次比较:干预后12 周、随访12 周、24 周,观察1、2、3、4 组复发人次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干预后12 周、随访12 周,观察1、2、3、4 组复发天数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随访24 周,观察1、2、3、4 组复发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观察1 组、观察3 组、4 组与观察2 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减少复发次数及每次复发天数方面,推拿和功能锻炼组、灸法组、中药热敷组具有较好作用。本研究干预周期为12 周,随访周期为24 周,干预12 周结束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发病次数及天数均有所增加,说明中医药预防保健需要持续干预,以发挥更好预防效果。临床上对于颈型颈椎病病后防复时,可将推拿和功能锻炼、热敷、灸法、健康教育等几种方法合理配伍应用,以降低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后防颈型灸法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新烟标实施后防排烟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牵引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
瘢痕灸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运用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