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断式”园本教研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2019-12-27

成才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园本教研幼儿园

作为一所电化教学实验园,我们一直致力于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在承担了中央电教馆“十五”“十一五”电影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后,我园开启了关于“影视课程”的建构之旅,并致力于以“快乐影视课程”文化伴随孩子们快乐生活、快乐成长的实践探索。结合课程的实施,我们不仅从环境打造、活动设计及落实等方面积极推进,还连续开展了四届“幼儿园影视艺术节”活动,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影视动画故事进行创编表演。但由于教师队伍的更新换代,新教师对园本影视课程文化还有个学习、理解的过程,在实施“快乐影视课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快乐影视课程”的理念、特色构架把握不够,影响活动实施效果;在影视课程的内容选择、活动设计、实施及反思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尚待提高。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过明确要求,即完善学前教育的教研体系,加强园本教研、区域教研,充分发挥教研对提高保教水平,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作用。根据文件要求和幼儿园年轻教师的现状,我们以加强教研制度建设为抓手,尝试使用“诊断式教研”的形式,以研促教,努力助推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对“诊断式教研”的概念解读

诊断式教研制度是借鉴了医学诊断形式中的问诊判断、鉴定病因、对症治疗的流程,将其运用到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中,尝试用多种有效方式去指导和提高年轻教师在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诊断式教研,是针对新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通过诊断分析与研讨,制定出相对应的教育策略去实施帮扶,帮助教师解决困惑和问题,逐步增强新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反思能力,逐步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智慧。

诊断式教研流程图

通过成立新教师培养领导小组,我们采用行政包班、师徒结对等形式帮扶新教师,关注新教师在影视课程活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结合教师使用的《教师教学活动问题记录表》中个人记录的问题进行汇总诊断,之后,由包班指导的保教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对新教师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再从活动选材设计、教师教学能力、幼儿发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若是共性问题,则利用园本教研活动和所有教师一起共同诊断分析,研究策略,交流经验做法,让教师们在互助式的氛围中得到共同成长。

二、诊断式园本教研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有效而健全的教研管理机制,是园本教研的有力保障。我们在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尝试问诊现有教研制度,完善《诊断式教研制度》的内容和相关机制,使教研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到达帮助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一)成立“诊断”小组,构建“诊断”机制

我们针对入职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成立了新教师培养领导小组,制定《新教师培养工作制度》,形成了园长总负责、教学园长具体负责、保教部主导、骨干教师引领实施、新教师实践学习的园本教研格局。领导小组进行导向和教育策略上的整体把控,聆听收集各方问题并加以分析,给出诊断意见并支招开“方”。

(二)“把脉”日常工作,发现共性问题

幼儿园工作的复杂性和幼儿园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往往会使入职不久的新教师难以应对,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让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要求,我们要求保教人员加强常规工作巡查并认真填写《教师常规活动检查表》,对于个性的问题,我们会及时予以指导解决;对于共性问题,我们则利用集体教研活动组织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共同找出解决策略。例如:我们在查班过程中发现新教师在幼儿表演游戏过程中执着于故事原著的角色对话,不敢放手让幼儿自由发挥,有高控现象,导致游戏变成了节目表演,让幼儿失去了游戏的乐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生成了“表演游戏中教师指导方法”的研讨主题,以案例研讨的方式组织全体教师一起交流学习,寻找对策。这种诊断式的研讨活动帮助新教师发现了自己在游戏指导中的问题,经过骨干教师的引导,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梳理游戏指导的正确方式,如:学会观察幼儿,判断他们的状态;用记录表或拍照方式记录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表现,方便自我的教学反思;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当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对故事及角色的理解时,要及时评价肯定,提升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和愉悦性。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围绕三大核心——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以诊断式教研方式通过“诊”——找问题和不足,“断”——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最后就是“治”——提出改进做法和策略,引发教师自觉自主地进行反思,通过专业指导和同伴互助,让有效经验在彼此间传播分享,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

(三)聚焦问题“症状”,选取适症“良方”

(1)自我反思诊断方式。这种立足于游戏现场,诊断并矫正教师教育行为的教研方式,是对新教师量身订制的一种个性化培训方式,它要求年轻教师针对自身状况,在表演游戏组织过程中尝试进行多方位的“自我诊断”和“问题排查”,找出自己最难把握、最感困惑的问题记录在《教师游戏活动问题记录表》中,成为个人成长的问题库。同时幼儿园新教师培养小组成员会在每周深入班级活动第一线,进行随机或有目的的观察,了解教师组织游戏的情况,对照教师个人记录的问题,运用教育理论进行解读、诊断、剖析,引导教师反思,找出问题根源并“对症下药”。在帮助教师找到“良方”后,敦促教师在实践中去进一步检验修正,逐步完善自己的教育指导策略。

(2)榜样对比诊断方式。榜样,可以是自己欣赏的人,可以是身边有经验的教师。榜样对比诊断的目的,就是希望年轻教师对比榜样的教育教学行为,找出自己的差距,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刚上岗的新教师比较适用这种诊断方法。我们会经常开放骨干教师的课堂,让年轻教师去听课学习,观察其运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幼儿园结对发展制度》《幼儿园师徒结对考核评价制度》,鼓励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针对新教师的自身特点制订指导方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制度要求师徒每月要互相听课、开展专业交流指导;学期末徒弟要上考核展示课,通过评分结果,对比制度中的各项指标对师徒工作进行评价,以进一步落实师徒结对工作,强化结对效果。

当然,《幼儿园结对发展制度》《幼儿园师徒结对考核评价制度》中的条例和指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会根据教师发展需求、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重点适时进行调整或丰富。

(3)集体互动诊断式。集体互动诊断的关键是全园参与。组织者在全体教师参与的教研活动中,呈现大家近期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鼓励每位教师围绕问题交流个人困惑及实践感受等,在互相碰撞中达成一致的观点,分享有效的经验和方法。除了线下研讨,我们还将教师们在表演游戏中的问题症状罗列出来,投放到线上教研工作群,集思广益形成网络研讨。这种方式能利用集体力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敦促他们学会反思自我,学会开动脑筋分析策略、大胆实践获取经验。在网络教研中,我们鼓励教师们尝试分析问题原因,并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好经验好方法与他人交流分享,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改进游戏的组织和指导策略。同时,通过鼓励教师开展自主实践尝试,及时交流反馈指导效果和改进建议,实现网络研讨正向效应,实现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初衷。

除了以上三种诊断方式,我们还根据教师在游戏指导能力方面的需求开拓了骨干引领培训制、同伴互助式诊断法和专家引领式诊断法等等。不同教研方式,视教师群体和问题情况灵活选用,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最好的诊断效果,帮助教师获得最好的成长方式。

在进行诊断式教研制度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制度的激励性作用,以完善的制度来促进教师养成主动反思、主动学习和主动钻研的行为习惯,达成提升教师指导幼儿游戏能力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园年轻教师能力的培养,帮助年轻教师们厘清自己成长中的问题,找寻进步发展的空间,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幼儿园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爱“上”幼儿园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