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理念下中班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9-03-21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对幼儿来说,就是将不同的声音、不同的音符组合起来,产生不同的美的感受。如何组合,用什么方式才能让音乐更美更动听,这种组合对幼儿来说,便是一种有趣的游戏过程。游戏,符合每一个幼儿爱玩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幼儿的基本生活状态,幼儿园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也都离不开游戏这个主轴。音乐学习作为幼儿艺术领域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协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如何开展,才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让幼儿心甘情愿地参与进来?无疑,游戏是教师的首选。鉴于此,本文拟借鉴课程游戏化的理念,结合实践经验,谈谈中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策略。
一、节奏型游戏——在游戏中体悟节奏的表现力,了解音乐呈现的基本形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在艺术领域对4—5岁幼儿的发展提出的要求是:“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或可敲击的物品敲打节拍和基本节奏。”相比4岁前,中班幼儿对人为声音的感知能力已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因此,教师可通过节奏游戏的开展,引导幼儿在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中了解节奏的含义,感知“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
例如,教学《小雨点的歌》时,在幼儿演唱歌曲并充分了解歌曲内容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分小节用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富有节奏感的身体动作来加以表达,体现出歌曲中小雨点表露出的那种活泼轻快的情绪。如:第1—2小节,歌词内容引出小雨点,幼儿可用双手做出“托起”小雨点的模样表达对小雨点的喜爱;第3—4小节,可将双手食指尖冲向脸庞,做出“笑哈哈”的表情,头部随音乐节奏自然摇摆,表现小雨点跳进池塘时的喜悦心情;第5—6小节,用右手在耳边画圈做思考的动作,手部划圈的频率与节奏相协调,表现出对小雨点来自哪里的好奇;第7—8小节,双臂朝空中打开自然摇摆,表现出小雨点对“家”的喜爱和“家”给予它的自豪感。在这样的节奏型游戏中,幼儿在聆听音乐、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又用身体语言亲身“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对音乐的表现形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充分感受到了节奏的表现力在诠释和表现音乐魅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情境化游戏——在游戏中体悟音乐的感染力,理解音乐表达的情绪情感
情境性是音乐最基本的属性之一,许多音乐都能表现出非常丰富的情境,给人强烈的画面感。通过创设音乐表达的情境,营造艺术的范围,能够引导幼儿更真切地融入艺术的世界,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浓烈情感。
与节奏游戏侧重于学习音乐的表现形式不同,开展情境式的游戏,其重点在于感知音乐表达的情感。教师可结合音乐的内容特征,营造与音乐内容相关的情境,为幼儿的音乐活动提供更多的视觉线索,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
例如,开展“小羊羊演唱会”的音乐活动时,教师在活动室内放置了由花丛、草丛和树林组成的背景板,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好像真的在森林里开一场盛大的演唱会。同时,老师还在活动室放置了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小羊头饰,供幼儿演唱时选择配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尽量贴近音乐表现的故事背景。幼儿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喜羊羊”“美羊羊”和“懒羊羊”,在表演中开展互动,表现“它们快乐的在一起”“相亲相爱不分离”等歌词内容。在情境的潜移默化之下,幼儿很好地把握住了音乐中活泼、欢快、友爱的情绪情感,歌声和动作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辨音性游戏——在游戏中体悟音乐的趣味性,培养基础的音乐素养
辨音游戏是以听的方式进行的游戏,具体表现为幼儿在听到教师播放的音乐后抢答教师相关的提问。辨音游戏非常考验幼儿听觉的敏锐度,要求幼儿耐心捕捉音响中的变化,辨识其中细微的区别。辨音游戏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认知、辨识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开展辨音游戏时,教师可以挑选幼儿曾经接触过的音乐素材,如:|2 4 3 2|5-|,是《粉刷匠》里的一个小节,可让幼儿听听这段旋律,让他们猜猜歌名。教师也可以使用专门用于提升幼儿音乐听觉的教学素材,如:“火车开啦”的音乐游戏中,可让幼儿根据火车出发前发出的长鸣声体会“音长”的概念。教师也可让幼儿观察并模仿日常生活中不同小动物的叫声,如小猫的声音“喵喵喵”,小鸡的声音“叽叽叽”。在幼儿将这些声音模仿演示出来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这些声音哪个长?哪个短?”只要幼儿细心观察并揣摩,就能顺利给出答案。总之,听辨音乐的游戏活动有如一个有趣的猜谜过程,让幼儿在体验其中乐趣的同时,也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有效提升了他们对音乐的辨识能力。
四、演奏性游戏——在游戏中体悟音乐的多元性,享受音乐创作的乐趣
当幼儿们接触音乐时,无不怀有成为一名小小演奏家的愿望。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乐器,或专门用于儿童音乐教学的奥乐夫乐器,让幼儿在自由创作中感受无穷的乐趣。有别于普通乐器的复杂结构,奥乐夫乐器多为精致的打击乐器,非常适合幼儿喜欢到处敲敲打打弄出声响的年龄特点。
例如,在教学《不一样的声音》时,其一,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幼儿在倾听中感知其中不同音响的组合结构。其二,教师可出示节奏简谱,让幼儿认识表示延长音的符号。其三,引导幼儿用奥乐夫乐器来表示不同的声音,如:以三角铁演奏长音,以木鱼演奏短音。在演奏游戏中,教师可引导幼儿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击打同一种乐器,并仔细观察其发声的特点,体会音乐呈现的多元性。演奏游戏让幼儿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体现了音乐教学的本质特征。“敲”“打”是人类创作音乐的基本方式,以打击乐器为切入口引导幼儿开展音乐演奏和创作的游戏,对于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以后的音乐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游戏化”的课程特征为中班音乐教学提供了一个切入的总方向。为了更好地发挥游戏化的活动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当注意把握好这样几点:一是创建融洽氛围。有了融洽的氛围,幼儿才能全面投入到游戏中,分享其中的快乐。二是明确游戏目标。目标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引,游戏应当突出发展目标,要有助于帮助幼儿习得核心经验。三是尊重个体差异。教师提出游戏要求时要依据不同幼儿的能力状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他们的自信。
课程游戏化需要教师在深刻把握音乐内容和音乐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心理开展多种类型的游戏活动,力争让每个游戏活动都成为幼儿音乐素养发展的有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