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高校晨练运动的对策研究

2019-12-26梁涓湘葛金翠钟泽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职院参与性晨练

梁涓湘,葛金翠,钟泽源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 545616)

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基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年少时缺乏足量的锻炼,往往到中老年时才会感到身体不适,但届时已追悔莫及。2014年公布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说明当代大学生应当加强体育锻炼。高校通过晨练建设引导大学生参与晨练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但是“大学生是否应当进行晨练”这一问题引发了不少争议,不少高校在推行晨练工作时遇到了难题,柳铁职院亦然。柳铁职院推行晨练已3年有余,该文以柳铁职院为例,随机抽取了50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该校开展晨练“难”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高校推进晨练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1 高职院校开展晨练活动的意义及现状

1.1 高职院校开展晨练活动的意义

开展晨练可强身健体。现今我国国泰民安,“宅”文化盛行,部分学生抱着俾昼作夜、 得过且过的态度生活,强身健体意识淡薄,身体素质连年下降,令人担忧。根据《关于柳铁职院开展早操情况的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显示,若无学校强制要求,约64%的学生不会主动进行早锻炼,约51%的学生不会主动参加运动。学校开设晨练,可以督促学生定时、定量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开展晨练能锻炼意志。晨练是新一天的新起点,它包含着对今天甚至是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坚持每日晨练、冬夏不歇,能助大学生摆脱懒怠习性,在学习和生活中从容面对“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不断砥砺前行,最终达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练就吃苦耐劳的意志。

开展晨练造校园文化。晨练一方面能够带动学生养成早起与健身的好习惯,保持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有效感。两相作用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优良的校风学风便可营造,学校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的学习态度愈发积极,教师的授课效率得以提高。

1.2 柳铁职院开展晨练活动的现状

根据目前晨练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性偏低。学生的参与性偏低主要表现在:出操质量低(出操不做操,早操期间聊天、玩手机等),迟到、早退、旷操等。《调查问卷》显示:约45%的学生并不愿意参加晨练;约42%的学生同意参加晨练,但认为学校的晨练制度需要改善;仅13%的学生非常愿意参加晨练。晨练过程中,仅有32%的学生能够充满朝气迎接新的一天,其余学生或昏昏沉沉尚未清醒,或沉迷手机等吃早饭。教师的参与性偏低主要表现在:教师(体育老师或学生工作者)参与晨练次数不多,参与时不能进行有效指导。

2 制约柳铁职院推进晨练建设的主要因素

2.1 学生参与性低

2.1.1 主观原因

学生个人意志不够坚定,自制力较差。与学生谈话时发现学生不愿参加晨练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惰性大,自制力较差,没有吃苦耐劳的意志上。《调查问卷》显示约34.8%的学生认为晨练时间太早起不来,41.3%的学生认为天气太冷不愿起床; 柳铁职院熄灯时间为23:30,但仅41.3%的学生会在熄灯后半小时内睡觉,0:00至0:30 睡觉的占26.7%,0:30 之后睡觉的占32%。

学生体育价值观不正确,健康意识差。与学生谈话时发现部分学生觉得“认真做操”会“害臊”,大学生做操比较“羞耻、 尴尬”“没什么用”。《调查问卷》 显示71.8%的学生提出“晨练无用论”,这是由于健康教育引导不足,体育价值观存在偏差引起的。

2.1.2 客观原因

学校场地有限,晨练分配不合学生要求。柳铁职院大一学生约4 000 人,均集中在主操场晨练,大二、大三学生约8 000 人,分布在学校各个角落。以汽车技术学院为例,大一学生从宿舍楼步行至主操场需耗时7min 左右,大二大三学生步行至既定早操地点需贯穿大半个校园,耗时10min 左右。这20min 左右的往返,只为了做操10min,准备时间远远多于锻炼时间,严重消磨了学生的积极性。

晨练形式单一,晨练时间不合学生诉求。受限于场地和器材,柳铁职院晨练只采用广播体操,形式单一。晨练时间为早晨7:40,理论上说并不早,但是纪检部需要提前10~15min 考勤,各班级需要提前15~20min 组好队伍,再加上学生步行至既定地点需耗费近10min,因此不少学生需要在6:40 左右起床洗漱整理宿舍,才能准时到达晨练场地。在《调查问卷》询问“晨练制度应在哪一方面得到改善”这一问题中(多选题),59.4%的学生认为时间需要调整,54.2%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多种晨练形式。形式单一、晚睡早起,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后勤保障不足,较难满足学生需求。《调查问卷》显示:在询问早操结束后的时间安排这一问题中(多选题),86.3%的学生选择去吃早饭,27.5%的学生选择回宿舍睡觉,15%的学生选择继续早锻炼或者早读。与学生谈话时,部分学生表示晨练出汗后身上不舒服,希望能够吃过早饭后洗个热水澡。但无论是洗个热水澡还是及时吃早饭,后勤保障都力所不及。柳铁职院地处郊区,受限于历史与地理的原因,每日的热水供应十分有限,完全无法满足学生在晨练后洗个热水澡的需求。早饭期间,学校仅开放两个食堂,较难满足上万名学生的需求。笔者在晨练结束后随学生一并去食堂吃早饭,仅排队就要耗时20~30min。

晨练管理不完善,引发学生消极情绪。学生集中反馈了两个晨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晨练考勤不据实,部分学生干部相互包庇,考勤流于形式;二是学生干部考勤后不加入晨练队伍,甚至存在聊天、玩手机现象。

2.2 教师参与性低

奖惩不明确,教师参加晨练的次数有限。辅导员参加晨练全靠自身的积极与主动,而体育教师完全未参与到晨练活动中。

专业不对口,参与时不能进行有效指导。参加晨练的教师受限于专业与爱好,在晨练中往往只作为一个监督者存在,既没有作为参与者加入其中,又不能对学生开展晨练起到指导作用。

建议没有效,缺乏通畅的反馈渠道。学生给早操提出了建议,辅导员却缺乏通畅有效的反馈渠道,校方也不能根据学生的诉求进行整改,导致学生时常抱怨。如此往复,降低了教师的参与性,也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3 解决柳铁职院晨练“难”的对策建议

3.1 营造晨练氛围,提高思想认识

学生的参与性低,追根究底就是思想上对晨练不够重视。一方面校方要做好晨练宣传工作: 通过线上(两微一端等)、线下(海报、班会等)平台甚至开展班级大讲堂、辩论赛等形式在校内营造浓厚的晨练氛围。另一方面校方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做好健康教育引导: 通过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重视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教师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法做好引导教育。三方面教师要给予思想引领,做学生思想主心骨:经常性与学生谈话,对晨练积极主动地要给予肯定表扬,对晨练消极被动地要进行耐心劝导。

3.2 构建管理机制,做好奖惩反馈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服务工作扎根于人民。一方面校方要畅通反馈渠道:辅导员要悉心聆听学生对晨练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校方要重视学生对晨练工作的发言,搭建一个通畅的反馈渠道和有效的整改机制,让学生投诉有渠道,建议有回应,增强学生对晨练工作的参与感与认同感。另一方面校方要完善管理机制:积极引进软件考勤(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APP 打卡等),降低人工考勤带来的不据实性与人工成本,同时扩大学生晨练的覆盖面。三方面校方要明确奖惩机制,鼓励多方参与:出台政策文件,鼓励体育教师、有体育爱好的教师积极参加晨练工作,给学生进行科学指导;明确奖惩机制,教师参加晨练不能全靠自觉与义务付出,可折算课时或给予一定奖励;每学期评优评先可增设“晨练工作先进个人”,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3 增加晨练形式,增强后勤保障

柳铁职院位于广西柳州,校方可充分利用天然的民族体育优势,在晨练中开展民族体育运动,如抛绣球、跳竹杠、滚铁环、大象拔河等;此外柳州是李宁的故乡,校方可紧抓这一体育文化优势,在晨练中开展其他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跳绳、啦啦操等。为保障晨练保质保量开展,校方可增设早餐点,缓解学生的就餐压力;还可考虑引进澡堂,满足学生的洗浴需求。

3.4 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场地

《调查问卷》显示:46.9%的学生认为晨练可安排在8:00~8:30 之间,32.4%的学生认为晨练可安排在7:30~8:00 之间,20.7%的学生认为晨练可安排在7:30 之前。校方可考虑弹性安排时间,由学生在7:00~8:30 之间任意选择30min 进行晨练。校方还可根据晨练形式的不同充分合理利用训练场,对场地要求不大的项目可以每年交换场地,满足学生需求。若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最终目的,校方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段,通过软件考勤对学生的锻炼情况做进一步的要求。

4 结语

晨练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好方法,但多数学生对晨练不感兴趣,这其实映射了部分高校晨练机制建设不完善的现象。校方若能悉心听取学生心声,丰富晨练活动形式,积极主动完善晨练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专业教师采取科学运动指导,那么在引导学生参与晨练的这项工作中自会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职院参与性晨练
《和天鹅一块晨练》(摄影)
为什么在雾天不适宜进行晨练
剪纸作品欣赏:晨练
晨练
诺奖得主霍夫曼团队落户深职院
论可参与性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培养学生参与性
论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方式
全国劳模、“金牌工人”窦铁成受聘陕铁职院专业带头人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