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美论”角度分析辜正坤教授《沁园春·雪》的翻译
2019-12-26陈琳
陈琳
(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诗歌是创作者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抒发情绪的最高境界,深刻描绘作者的所闻所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诗歌创作并非易事,它要求诗人创作时字字考究,句句斟酌,意境优美,格律清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古典诗歌被英译而走出国门。但由于中国古典诗歌独具汉语特色,格律严谨,许多学者感慨“译事难,译诗更难”(吴祥云,2014)。译者既要对诗作及作者背景有所了解,又要精准把握诗歌的情感,使原作的意境和情感在译作中完美呈现。
毛泽东诗词取古典诗歌之形式,表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内容,具有形神兼备之特点(许可,2012)。毛泽东诗词体现其豪迈的个性和胸怀天下之大志,深得各国人民喜爱。《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文拟从许渊冲先生“三美论”的翻译观出发,以辜正坤教授翻译的《沁园春·雪》为例,赏析辜教授在其译本中的诗情文化。
1 《沁园春·雪》创作背景及原诗赏析
该诗创作于长征以后,日军进逼中国,中共中央决定奔赴抗日最前线。红军行至秦晋高原,恰逢大雪,面对雪后初晴的北国高原风光,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和纵横奔放的想象,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北国雪原动态风景图。上片写景,诗人借雪后长城、黄河和高原描写祖国山河;下片由景生情,借古颂今,引用古代帝王突出历史的阶级局限性,反衬出无产阶级革命的丰硕成果。
2 许渊冲“三美论”在辜正坤教授《沁园春·雪》英译本中的分析
2.1 “三美”理论
中国古典诗歌是三维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其中这三维艺术主要指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美和形式美,中国诗歌在英译时要注重对这三美因素的保留和再现(高路,2013)。许渊冲先生作为一名理论与翻译并重的翻译家,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体系,并将这些理论纳入其论文集《翻译的艺术》。他提出,在译诗时,传达原诗意美是第一位的;传达原诗音美是第二位的,传达原诗形美是第三位的,最好是“三美”齐全,如果不能兼顾,就要从全局考虑取舍(许渊,2006)。实现译作的意美要求译者传达出原文的内容及思想感情;要传达原作的形美,要求译者在句式和对仗工整方面要尽量做到形似。要实现译作的音美,则要求译者充分考虑译作语言中的格律和押韵等。三美理论为诗歌翻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也为诗歌鉴赏开辟了新视角。
2.2 用三美论赏析辜教授《沁园春·雪》译文
毛泽东诗词是具备意美、 音美、 形美的艺术作品(许渊冲,2016)。要想忠实的翻译出毛泽东诗歌的意境和气势,就要在译文中尽可能地传递原文所具有的三美,使得原文和译文达到翻译对等。
2.2.1 音美
诗要有节调、押韵、顺口、好听,这就是诗词的音美。要传达毛泽东诗词的音美,可以借用英美诗人喜闻乐见的格律,选择和原文相似的韵脚,还可借助双声、叠韵、重复等方法来表达原文的音美(许渊冲,2006)。原诗句末以飘、滔、高、娆、腰、骚、雕、朝这几个词结尾,这些词都含有韵母ao,因此诗歌通过压尾韵的形式体现诗歌整体的韵律美。ao 作为一种开口音,放在诗句的末尾,更显出毛泽东诗歌大气磅礴之势。在译文中,译者采用了英语诗歌中常见的压尾韵来体现音美,上篇的韵脚为aaa bb cc ddd eee,下篇的韵脚则是aa bb cc dd e f gg,虽然较之于上篇的翻译,韵脚表现得不太工整,但已经很大程度地体现了原诗的韵律美。此外,在译文Ten thousand li of the sky is snow-bound./All try to be higher than heaven even once! /So many heroes thus in homage bowed.这三句中,译者选用了sky/snowbound,higher/heaven,heroes/homage 这三组词,它们分别以辅音s/h 开头,以压头韵的形式增强译文的韵律感,以不同的押韵方式来体现原诗的音美,更显译作朗朗上口的节奏美。
2.2.2 形美
形美主要指原诗歌与译作在长短句式和对仗工整方面大体整齐。要传达毛泽东诗歌的形美,译者需要在译文的句式选择和词句对仗方面慎重考虑,使得译文与原文在这两方面基本对等。原诗分为上下两篇,共15 个小句,译文中译者保留了原诗的形式,分为上下两篇,译为15 个小句,保持了诗歌原有的形式,给人视觉的形式美。此外,原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典型,句式对仗是形式中必不可少的,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Like silver snakes the mountains dance,like wax elephants the highlands bounce,译者在翻译时使用了相同的句型,构成排比句,山原舞动,构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山”与“原”在翻译时选用mountains 和highlands,词义忠实于原文,同时在译文中也体现出诗歌的对仗工整。“惜秦黄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也采用了排比句的形式,The first king of Qin and the seventh king of Han,neither was a true literary man;the first king of Song and the second king of Tang,neither was noted for poetry or song. 排比句形式的翻译是毛泽东诗歌形美的重要体现,译者用意译的翻译手段译出秦皇汉武,充分考虑到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后面又使用neither was...的倒装句型,起强调作用,再次呈现给读者的视觉形式美。
2.2.3 意美
意美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悠美意境。要传递毛泽东诗歌的意美,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原文的内涵,不能望文生义,造成漏译、误译,从而歪曲原作的意境或涵义。这首诗整体的内容表达,情感思想和优美意境都是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段来表现的。译者以What a scene is in the north found! 这一感叹句开头,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诗人与译者对祖国大美河山的热爱。选用动词conquers,dance,bounce,勾勒出山形雪势,使整个秦晋高原灵动,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动态雪景图。All try to be higher than heaven even once! 译者在翻译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体现出山原舞动的动静和与天奋斗的豪情壮志,更显山河的生机。由静写动,化静为动,使得静谧的雪后一下变得神采飞扬。“红装素裹”,原作者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后初晴露出的红色地面和被雪覆盖的大地比喻为带着浓妆,身披白衣的女子。而在译文中,译者则译为in red and white,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red 来代指雪后初晴露出的红色地面,用white 代指银装素裹的北国大地,动词adorned 和enamored 使得大地更显生机,象征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美好未来。
在下片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作为一个过渡句,承上启下,由上篇的写景过渡为下篇抒情。原作引用历史统治者,借他们文采尚浅之由体现历史的局限性。在译文中,译者对于几代帝王的翻译采用了意译,解释他们所处的朝代,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可读性。Knowing only shooting eagle,over his tent with a bow so bent.这句中译者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bow代指成吉思汗尚武,只能用武力来征服人民和国家。用感叹词alas 表达作者对几代帝王的惋惜,相较于今日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们仍然稍逊一筹。通过写几代帝王的不足衬托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伟大。For truly great men,one should look within this age's ken. 这句翻译忠实于原文,表现出作者豪迈的个性和对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赞扬。
3 结语
辜正坤教授对于《沁园春·雪》的翻译,在整体上把握住了原诗的主题、情感及写作艺术,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及翻译技巧体现了原文的形美、音美和意美,为读者再现了雪后大气磅礴的秦晋高原,展现了光明的革命前景,营造了一幅壮阔的北国风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