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在日常教学中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2019-12-26赵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美术学科核心

赵杰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紫云小学,天津 300450)

1 美术核心素养的内涵

1.1 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出

上个世纪末,如何应对21 世纪新局势下的新挑战,很多国家开始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2013年,国家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1]我国教育界为了将核心素养实施具体化,依据学科分类,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应运而生。

1.2 美术核心素养的内容

尹少淳老师经过与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的深入讨论与探究,美术学科提出了培养人的五大核心素养,也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2]。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美术学习后才能逐渐形成,并最终成为人最有价值的一种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不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再相加,而是从教育目标出发,提升学生艺术气质的再思考。美术教育以美的标准培养学生的气质,通过优秀的美术作品,陶冶学生内在素养,启迪情感,学生通过慢慢体会揣摩,外化为美的行为来影响生活,是丰富学生情感的桥梁。素养是经过教育与培养形成的。学生借助艺术审美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与已存在的自我认知结构的双向建构,感受外界知识内化为素养,从可持续的角度实现修养气质的全面提升,是美术教育的存在意义,也是挖掘人类文明精髓,展现人类智慧文化的结晶,以此传承文明。通过学生素养发展,逐渐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 日常教育教学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方法

中小学阶段,学生以直观性思维为主,审美水平处于基础认识阶段,探究性思维意识薄弱,学生因好奇心乐于接触新鲜事物,创新思维意识虽有,但未进行逻辑性开发,是身体体质与智力及思维能力发展快速显现的关键时期,也是核心素养快速提升的黄金时期。通过美术学习来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已成为当今世界中小学美术课堂所必须考虑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常态课堂中发展美术核心素养

常态课中,从课程教学目标到教学过程再到教学展评,都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切入点,也是渗透素养教育的基础环节,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教学目标从新中国成立的“双基”到“三维”割裂再到“核心素养”的整合,不单单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更应该是学生核心能力养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教学目标、进度计划、时间的安排。依据目标将教学内容合理细化,循序渐进的保证学生审美意识水平,动手美化能力得到发展,充分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进而激发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才是目标存在的意义所在。

教学过程是整个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期望获得主要成就,作为教师应注意每个环节的前后连接,每个小细节的精心设计。教师应营造师生互动有效对话问答,利用问题教学帮助学生走出思维瓶颈,美术课堂注意题目多角度、多方面设置,允许学生对美学产生质疑、辩论、模仿、实践,尤其是在欣赏·评述课程类型中,教师将优秀作品作为媒介,寻找适当的角度,启发引导,将知识点放大为知识面,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创新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多轨发展。课堂教学过程要学生逐渐理解历史变迁,了解民族文化精髓,鉴赏体会作品内涵。教学过程不仅是了解作家创作背景及思路,而应该渗透社会认识,社会审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在物质文化背后深刻的人文精神。例如:小学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绘画中的节日》一课,教师不仅需针对作品《枣园来了秧歌队》,从美术专业知识人物造型姿态、表情、色彩、画面内容等方面讲授节日题材的绘画作品,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涵盖了不同民族、 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但相同的是,这些庆祝活动都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少数民族及民族风俗,热爱祖国的情感态度。作为教师本课应从当代美育入手,搭建社会文化与艺术教育的桥梁,不仅要帮助学生分析评述绘画作品,更要以社会文化为着眼点,加以内化为学生的素养。

其次,可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教学活动为切入点,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多媒体技术,VR、AR 技术日新月异,现代教学APP 层出不穷,微课教学形式更是为美术课堂开了一扇门,这些都必将为日常教学过程注入新的活力,作为教师需依据学生的学情,知识储备量,思维特征,从庞大的教学资源库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视频、画册、挂图等,生动直观引导学生欣赏,将美术资料系统性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小学人美版二年级上册《过春节》一课属于综合·探索课,春节习俗活动繁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现节日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舞狮子、 贴春联、剪窗花、挂彩灯、吃年夜饭等,甚至可以家校合力请学生播放自己家乡庆祝活动的照片、视频,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突破依据教材干瘪讲授的局限,将民族风情、传统风俗、地域文化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摆脱沉闷的课堂氛围,从直观感性认识着手,陶冶学生,促使美的教育触摸学生心灵,优化教学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但需注意,一切现代化手段都是教学工具,仅仅为形成学生核心素养服务,而非为了满足教师的“作秀”而使用,造成课堂时间资源的浪费。

美术课堂评价为美术核心素养的最终提升保驾护航,便于学生自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美术学科与理工科不同,答案没有科学整齐划一的标准,美术鉴赏评价系统更主观、 更灵活。美术课堂评价方式选择尤为重要,评价理念、 评价手段应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保证美术核心素养形成真正落到实处。良好的评价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在交流中头脑风暴,思维碰撞出火花,从而开阔思路,培养多元化思维。一节课的评价环节并不是这节课的休止符,而是后续课程的垫脚石,当其内化为素养将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2.2 充分拓展学习空间,培养美术核心素养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融合渗透其他学科内容,借助其他学科为支点帮助其落地生根。例如用小学三年级科学观察动物的方法技巧来观察美术形象,更易抓住形象特点,有序展开,而小学科学也可利用美术画简图的方法来认识动物结构,方便学生记忆梳理知识。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种能力,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不是一蹴而就,各门学科共同促成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例如:小学人美版二年级上册《摆花样》一课,课程重难点是初步感悟重复的美感,有选择地将生活常见的不同形状、颜色的物品进行有秩序、有节奏规律的组合成有美感的图形。因此,课程导入环节可以借助音乐学科节拍知识为线索,让学生根据音乐打节拍,并用图形表示,顺利突破该节课将图形有规律、有节奏摆放的难点。

其次,美术核心素养可依托社会公共资源,例如组织学生去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参观展览,也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关注艺术类、 文化类的公众号内容,拓展教学空间范围,在日常生活点滴中提升审美体验。

2.3 借助校本课程平台,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每个人都有归属地,身上都刻有该地域所抹不掉的地域文化特征,每一所学校都有它的办学特色及理念,新课改强调三级课程,地方课程资源丰富,尤其是校本课程,教师可利用学校校本资源,开展本校特色的美术课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拓展美术课程资源。例如:学校办学理念是诗韵校园,已师教为愿景。美术课堂借助诗词歌赋、导入激趣,创设教学情境,也可以借诗抒情,启发灵感,升华主题。学生在诗意的灵动世界里徘徊漫步,陶冶性情,不仅与学校办学理念契合,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学校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2.4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在教科研中着手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日常教学的执行者,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以教师观念转变为抓手,以身作则,以身传教,榜样示范来影响学生,教研要接地气,教师需能从日常教学中转型,形成可知、可评、可学、可教的教研氛围,从而增强教师课堂调控力,起到为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搭台子”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阶段,美术学科教育是学生审美艺术水平形成的摇篮,是人生底蕴的基甸,是艺术幼苗成长的甘露,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源头。新时代下,美术学科素养新理念的适时提出将为美术基础教育另辟蹊径。但将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细化落实,不仅依赖于美术课堂,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深究,不断努力,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将日常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探究有益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形成的方法。

猜你喜欢

美术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