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医学临床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19-12-22刘祖德董宇启肖伟元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医务医学院校医学生

周 欣,刘祖德,董宇启,王 伟,张 超,肖伟元,韦 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127)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价值观、医德、人文素养等决定其将来是否能够成为一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社会道德规范准则、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要求的合格医务工作者。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健康、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需要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医务工作者。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等医学教学中的意义

1.1 社会发展对医疗行业提出新要求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导致医疗服务领域出现明显变化,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引导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价值观影响着医学生未来的职业状态、医德及理想信念[1]。因此,能否全面有效地对医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到将来的医疗行业风气。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医疗行业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加强对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2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关爱患者、关心同胞,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国家有深厚的感情、具备强烈的国家认同感的医务工作者能够抵制各种不正确价值观、极端思想和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工作中积极地用自己的所长所学来救治同胞,保障其身心健康。时代的发展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更多的诱惑,社会思潮的涌动对医务人员心理造成了更多的冲击。对医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增强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 培养道德品质与奉献精神

身为承担救死扶伤重任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严格遵循道德规范,才能在医疗工作中耐心细致、感同身受地救治患者。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培养医学生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友爱精神,使其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减少医患矛盾,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 高等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等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各式各样的冲击及影响: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无边界沟通带来了多元意识形态;新媒体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导致各种难辨真伪的事件得到扩散。以上种种,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群体产生了巨大影响,影响着他们尚未完全成形的价值观。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在医药领域出现的药品回扣、收受红包等不正之风,给医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带来了一定冲击。各种伤医、杀医事件对医学生心理健康、职业信念产生了极大影响,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下面临着考验。

3 高等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重视度不高

目前国内高等医学教育课程内容和种类繁杂,从基础医学课程到临床课程,从理论研究到科学实践,这样的设定决定了医学院领导、教师、医学生通常会倾向于专业课程教学和学习[2]。因此造成课程设置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和课时偏少;临床教学师资方面,缺乏医学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兼备的教师。

3.2 教育手段单一,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理论讲述为主,偏重概念的传授,缺乏联系实际;课堂教学方面,注重知识点讲解,对现实案例的分析较少;教师讲授以价值观念的宣讲为主,缺乏和临床的联系,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医学生兴趣。而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临床教师通常身兼数职,难以分身,完成临床教学任务已是非常勉强,要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对医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则较为困难。

3.3 隐性教育手段少

关于高等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手段,大多选择显性教育手段,诸如开设思想政治课等,采用思想灌输、强制教育的方式进行,缺乏对隐性教育手段的运用[3],忽视了医学生职业需求与社会需求,忽视了不同医学生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强制“填鸭式”显性教育容易导致部分医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难以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目的。

3.4 考核方式单一

考虑到高等院校医学生医学和科研任务繁重,院校领导、教师通常会将需要进行综合考量的价值观考核简化为单纯的理论考试,这种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片面,无法全面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效果,也无法使教师准确了解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接受度。

4 思考

临床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临床教学需要医学生参与医疗工作,其所接触的社会场景、医疗环境与课堂理论学习时的完全不同。在临床学习过程中,医学生需要接触大量的临床患者,可能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其思想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医学生在临床学习过程中直面各种社会现象,会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容易出现盲从跟随、随波逐流现象。医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临床实践后缺少约束和引导,而临床教师又承担着繁重的医教研工作任务,很难顾及对医学生的价值观培育[4]。以上种种,导致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极大影响,这样的状况不利于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品质高尚的医务工作者。因此,需要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

4.1 多角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多角度融入临床教学内容中,合理设计授课内容。在临床教学中穿插近年来我国在临床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借此培养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我国临床医学方面专家、教授的先进事迹,引导医学生向他们学习,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教育;对我国各临床科室目前所处的国际水平进行分析,分阶段、分时期将其与国外医疗水平进行比较,使医学生了解我国临床医学学科发展状况,引导医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从而自然而然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介绍我国各临床科室在科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讲述相关成果,重点讲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相关内容,培养医学生勇于拼搏的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介绍我国在自主生产医疗器械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讲述国产医疗器械如何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细,如何发展到目前基本可全覆盖、全面替代进口医疗器械等方面内容,借此向医学生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从多角度对医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4.2 注重言传身教

在临床带教及实践操作中,临床带教教师带领医学生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问诊、查体、诊疗,医学生近距离感受患者的病痛,再由带教教师进行适当引导,从而体会到职业的神圣,认识到自己的诊疗行为对于患者个人、社会的意义,了解到健康社会、健康心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医学生爱伤观念、职业道德,以此对医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教育[5]。

4.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临床教学中,与医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带教教师,带教教师的价值观、职业素质、业务素质会对医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必须建立一支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正、业务素质高的临床教师队伍,从而对医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并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6]。医学院及医院定期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使教师在思想上坚决认同和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为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积极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对教师进行规范化培训,以学科内试讲、医学院试讲方式对其进行考核,并对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讲授效果及学生掌握程度。定期总结反馈,制定考评制度,将考评结果与教学成果等挂钩,对于考核优秀的带教教师予以公开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带教教师予以暂停教职,重新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才可恢复教职。

4.4 优化授课内容和教材

对相关授课内容和教材进行优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课程内容和教材中,编写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临床病例,并将其用于教学。让医学生在真实医疗场景中对相关医疗行为进行讨论,使其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评价,同时运用显性和隐性教育手段对医学生进行教育,减少医学生抗拒心理,使其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4.5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运用多种信息技术

将微课、慕课等多种教学模式运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各种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探索教育效果好、学生接受度较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改造,降低教学内容的枯燥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 结论

在临床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培养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对国家的认同度,自觉抵制各种不正确价值观、极端思想和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能够增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使其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严格遵循道德规范;能够培养医学生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友爱精神,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从而减少医患矛盾,培养出价值观正确、意志坚定、目标明确、专业知识和人文精神兼备的医务工作者。

猜你喜欢

医务医学院校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Two angels for teens amid pandemic 疫情下的青少年天使
致逝去的医务者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