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病理学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2019-12-22邸小青李汝佳李洪梅甘思远孙艳芹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专业型病理学硕士

邸小青,李汝佳,李洪梅,甘思远,黄 剑,孙艳芹

(广东医科大学,广东 湛江 524023;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随着教育部医学教育改革新政策的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并轨,医学各专业专业型硕士应运而出[1]。病理学作为一门与临床密切关联的桥梁学科,由二级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衍生出临床病理学专业型硕士培养类型。不同于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术型硕士大部分时间进行科学研究,病理学专业型硕士3年培养期间至少有33个月进行临床专业训练,其中包括3个月的临床各科室轮转以及30个月的病理临床诊断技能专项训练。在精准医疗时代背景下,临床专业训练与临床科研训练相辅相成,培养病理学专业型硕士科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2]。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引下,我校病理学系进行了临床病理学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针对培养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优化和改进措施,以期实现临床和科研并重的培养目标。

1 我校临床病理学硕士培养现状

长期以来,学术性硕士培养侧重于科研能力训练,基础理论教育多围绕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文献检索、医学论文写作等课程进行,继而是导师负责制下的实验室科研专项训练。

与此不同,临床病理学专业型硕士侧重于临床诊断能力培养,这就要求病理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设置以组织胚胎学为基础,以诊断病理学为必修课程,以细胞病理学为选修课程。组织胚胎学是临床病理学研究生进行形态学知识学习的入门课程。诊断病理学课程开课目的是让学生对临床病理诊断的流程、方法和专科病理有所了解,教学内容侧重临床上常见肿瘤及瘤样病变,除讲授各系统常见病的形态学特征外,兼顾疾病的遗传学特征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方法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细胞病理学课程则就临床常见宫颈涂片、刮片、胸腹腔积液及可疑肿瘤结节的液化组织划片的图片进行讲述,并联系相关疾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强化理解和记忆。从科研能力训练角度来讲,文献检索课程、分子生物学课程和临床科研入门课程应列为必修课,导师应引导学生在工作之余多关注、多思考疾病病理改变的发生发展特点,从分子病理学层面思考其分子机制。

2 临床病理学专业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研究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我校临床病理学专业型硕士招生以来,报考生源充足,既有应届本科毕业生,也有工作经验丰富的本专科起点的往届生;既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也有护理、药学、检验、公共卫生等非临床专业本科生。不同起点和临床经验的研究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参差不齐,一些非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对于人体正常解剖和组织结构特点不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设了人体解剖和形态学入门相关选修课供学生选学,避免了教师课前复习基础知识导致专业课课时被压缩、重点内容被略过的情况发生。

2.2 临床工作繁忙,研究生难以兼顾科研

按照广东医科大学临床病理学专业型硕士培养计划,3年学习期间需要有33个月时间在附属医院各科室轮转。学生将大部分时间投入临床实训中,没有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所以让学生在临床实训中兼顾科学研究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目前对于疾病的发病机制等认识已经进入高分辨率的分子时代[3],分子病理学也广泛应用于病理诊断领域,病理学(尤其是肿瘤病理学)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因此,要让临床病理学专业型硕士在临床实训中兼顾科学研究,培养科研能力,对以后的临床诊断工作大有益处。

2.3 教学力量薄弱,教学资源缺乏

以前我校病理教研室与附属医院病理科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分别承担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工作,临床与科研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自从病理学教研室和病理科整合为病理学系后,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临床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为改变教学力量薄弱、教学资源缺乏的现状,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3 实施教学改革,培养临床科研并重的卓越医学生

3.1 提高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设想

为培养研究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和科研能力,我系选拔副高级职称以上且主持省级以上项目的教师成立科研小组,指导临床病理学专业型硕士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其检索及阅读文献能力、课题设计能力、实验室工作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有效提高了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

3.1.1 培养检索及阅读文献能力 做科研首先要进行文献检索,导师提出研究方向,然后指导学生高效使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NCBI数据库等国内外检索网站,从整体层面对研究领域进行文献检索并写出综述。通过培养研究生检索及阅读文献能力,掌握所研究领域的最新动向,为后面的课题设计奠定基础。

3.1.2 培养严谨的科研思维 要求研究生由易到难阅读中英文文献,从中发现问题,导师再引导其进行深入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而找到具有研究价值的内容,然后进行实验设计等工作,使研究生具备严谨的科研思维。

3.1.3 培养论文写作能力 撰写综述以及科研论文是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最后完成一篇综述。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英文论文并投稿。

3.1.4 申请科研项目 工作以后,医生均需要进行临床工作以外的科学研究,所以在读期间导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申请。可从易到难先试着申请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或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申请,导师申请课题后可交由学生写初稿,逐步提高其项目申请能力。

3.2 提高研究生临床诊断能力的方案

3.2.1 合理安排临床实训,注重病理学实验技能培训 临床病理科是疾病诊断的“最高法院”,许多疾病需要借助病理学的大体标本、镜下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等才能明确诊断,相关检查结果是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4]。在临床实训期间,让研究生参与全部临床病理工作,通过严格的实践训练,不仅掌握临床病理诊断的基本流程及操作规范,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变特点,还要在技术室实习,掌握新鲜组织的处理、取材过程、常规病理制片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各种特殊染色、PCR和FISH等技术。另外,有科研任务的研究生还要进行分子病理方面的培训,包括PCR技术、荧光免疫印迹技术、细胞培养以及动物模型等。通过严格的病理技能实训,培养研究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以及高尚的医德[5]。

3.2.2 组织以案例为主题的讲座 我系通过开展以案例为主题的规培小课堂来革新教学手段。在附属医院病理科,每个工作日早晨7:30—8:30,安排阅片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开展规培小课堂,讲解临床中遇到的病例,并进一步发散思维,联系该系统的相关疾病,让研究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临床相结合,充分激发学习兴趣,为以后的临床阅片打下坚实基础。

3.2.3 强化临床带教师资培训 带教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生动的临床病例。目前,我系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因此,必须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如安排教师到附属医院病理科及三甲医院病理科轮转学习、进修培训。同时,在病理亚专科发展和细化成为必然趋势的背景下,必须对授课教师进行专科病理诊断培训,使每位教师都有擅长的亚专科,不同专题由不同教师讲授。理想的诊断病理学教学中,由擅长相关领域临床工作与研究的教师进行授课及实习带教,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另外,还可邀请校外相关领域病理学专家到校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

3.2.4 初步建设病理系统数据库,提高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力 长久以来,病理诊断需要依赖显微镜和玻璃切片,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切片系统已应用于病理科临床工作中,将整个载玻片全信息、全方位快速扫描,使传统物质化的载玻片变成数字化病理切片。建立庞大的数字化病理系统数据库,将各种病例的数字影像按系统分类储存。病理数字切片扫描系统使阅片脱离显微镜的限制,便于集体阅片或多媒体教学,同一切片集体讨论不受显微镜下视野限制,利于教学和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目前,我校已经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学数字切片库,但仍需不断增补病例,以满足教学所需。

3.2.5 建设开放式学习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系拟通过设置“虚拟阅片室”“经典病例”“专家讲堂”“病例讨论区”“在线测试”等模块,建设开放式学习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虚拟阅片室”模块有按照亚专业分类的各系统病变的数字切片,“经典病例”模块有具有代表性的病变数字切片以及镜下特点的描述和诊断要点,“专家讲堂”模块有各亚专业领域的教授讲授专题,“病例讨论区”上传临床实际案例供大家讨论交流,“在线测试”模块方便学生自主检测学习效果。利用开放式学习平台,学生在课后可以灵活安排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并能在线与师生交流互动。

3.2.6 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以终结性评价为导向的考核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而过分依赖学生自主学习也会削弱考核机制在学习过程中的激励作用[5]。基于以上考虑,我系在保留传统考核方式的同时,淡化应试教育,将网络学习、在线测试、读书报告、病例分析、临床实训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对学生实施综合评定,建立多途径、灵活、综合的考核机制[6]。

4 讨论

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以国家医疗政策为指引,与行业发展相匹配。临床病理学专业型硕士培养,旨在满足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硕士研究生培养并轨,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和学历证书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因此,针对临床病理学专业型硕士培养,要采用临床科研并重模式,切不可厚此薄彼。我系在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密切联系基础与临床,对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临床技能和适应社会能力等均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专业型病理学硕士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基于临床核心能力专业型护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初步探索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对比研究——以闽南师范大学为例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