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众创空间的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9-12-22安益强
安益强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中还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而在校大学生更是创新创业主力军中的先锋队。此外,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指出2018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超过800万,大学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鉴于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更多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尤为重要。由于医学相关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课程设置较多,学生课业负担重,能够进行创新创业的学生仍是少数。众创空间作为一种顺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要求,在总结创客空间和其他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孵化机构,具有开放性、低成本性、利于协同合作创新、便利化的全要素服务体系等优点[1-2],为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提供了新途径。
1 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遇到的困难
1.1 创新创业环境亟待优化
创新创业环境是大学生创业的必备条件,良好的创业环境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首先,严峻的就业形势引发了创业的激烈竞争态势,特别是医学类大学生由于专业限制很难在“万众创业”中脱颖而出。非医学类大学生创业领域广泛,逐渐压缩了医学类大学生的创业空间,降低了他们创业意向和积极性。其次,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引导和鼓励医学类大学生的创业政策支持明显不足。最后,医学类大学生创业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医学作为一门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学科,严谨是其首要要求,故此造成社会大众普遍认为医学大学生无需进行创新创业的印象[3],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医学类大学生创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1.2 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主体意识不强
大学生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更是创新创业实践的主体、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主要力量[4]。强调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主体地位,需要不断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基本的创新创业素质和意识,进而在实践中发挥他们创新创业的才能,顺利实现创新创业。但是,医学类大学生由于受学科、家庭、自身心理等[5]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自身的创新创业主体地位认识不足。“专业思想牢固,创新创业意向较低,先就业后创业”是医学大学生的普遍想法[6]。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在依据和根本原因,如果医学类大学生对自己的创新创业主体地位认识不足,那么他们必将缺乏创新创业的动力,进而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1.3 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本和风险日趋增大
医学类创新创业项目成本集中体现在资金投入上。由于创新创业项目与生命科学相关,相较于其他学科资金投入更大,而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单一,融资也比较困难;此外,创新创业的风险与日俱增,投入与收益可能相差悬殊,达不到创业预期。有资料显示,在创新创业成本和风险的双重压力下,只有16.1%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态度比较乐观[7]。相较于创新创业,医学类大学生毕业之后在医疗机构可以获得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不必承担沉重的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可见,创新创业成本和风险的不对称易导致医学类大学生对创业这一就业形式望而却步。
1.4 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医学类大学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其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必要前提准备,更显得不可或缺。但是,目前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大部分医学类高校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措施效果不理想[8],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医学类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压力大、实习任务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受到其他课程的挤压;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偏重理论知识讲授,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容易与管理类课程混为一谈;三是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
2 医学院校众创空间协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随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协同模式引起广泛关注。协同模式即为多方协作、资源整合的创业实践形式,强调多方助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创新创业服务。近年来,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创业模式不断涌现,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这也为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契机。
2.1 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众创空间是适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需求,在总结创客空间和其他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15年提出的一种新型孵化机构,作为配套政策,国务院同时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随后各省市也先后出台了众创空间发展的扶持配套政策。经过3年多的发展,各级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的新驱动力。众创空间是一种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体现了创新创业、协调合作、开放包容、资源共享的创业发展理念。笔者所在单位徐州医科大学于2015年6月开始筹建“生命科学众创空间”,于2016年2月获批成为徐州市首批重点众创空间(徐政发[2016]13号)——徐州医科大生命科学众创空间,并将众创空间的建设运行与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进行协同,这种协同创新创业模式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实践平台和相关服务,也弥补了创新创业教育过于理论化和内容空洞的缺陷,构建了“理论+实践”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式。
众创空间是顺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和“互联网+”大背景下的新型平台机构,满足了大学生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和有强烈创新创业意愿的现实需要。这种创新创业孵化模式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创新创业实践路径。这种创新创业孵化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普遍面临着成本和风险的双重压力,但众创空间大多以非营利、公益性的形式面向大学生,为他们的创新创业提供了低成本的成长空间;二是众创空间便利化的基础设施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三是众创空间是人才、资金等创新创业资源汇聚的场所,发挥了各要素的协同优势;四是众创空间作为大众化的创新创业平台,对有创新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不同群体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予以接纳。因此,众创空间日渐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创新创业平台,作为一种创新创业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追捧。
2.2 众创空间对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的意义及作用
众创空间作为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为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实践模式,为医学院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起到重要作用。
(1)众创空间优化了医学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环境。在严峻的创业形势下,众创空间为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较好的创业环境,不仅在创新创业配套设施上通过专业化、集成化、市场化及网络化方式,开创创新与创业相配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形式,便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而且推动了良好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这有利于转变医学院校传统的就业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就业观念,实现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形成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
(2)众创空间通过资源聚合降低了医学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门槛。高昂的创新创业成本和投入的风险是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很多医学大学生因为资金、人才和管理等因素对创新创业望而却步。众创空间本身所具有的要素集合为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极为便利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一方面,众创空间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低廉的办公场地、服务设施和简单的设备,减少因硬件资源不足而带来的额外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众创空间也为创业者提供基本的创新创业辅导和咨询等服务。
(3)众创空间提高了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理念是众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的出发点。医学类大学生作为创客,既是产品和服务的享受者,也是技术和服务的生产者,这种身份的双重性基于自我兴趣和自我价值的实现[9],能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与市场之间的契合。通过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平台优势和与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了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也增强了其创新创业信心。
3 医学院校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协同面临的困境
在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形下,众创空间协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机遇。医学院校要加强众创空间与创新创业教育、科技园创业实践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创业指导服务,发挥各要素的协同效应,增强医学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竞争力。但是,众创空间在与其他要素的协同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众创空间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脱离,协同效应不强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医学类大学生素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医学院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从创业管理、创业心理、创业法制和创业文化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养。同时建设了众创空间这个创新创业全要素提供的平台。
但是,当前医学院校受制于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单纯地从理论化和经验性知识出发,无法将众创空间的创业实践优势纳入创新创业教育中来,缺乏理论教育与实践创新的结合;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过于强调国家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学校创新创业扶持、社会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没有充分认识到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显形和潜在影响。
3.2 众创空间与科技园创业实践联系不紧密,协同优势不明显
科技园是科技成果孵化的重要平台,凭借着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和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在科技成果产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提升了学校整体科研实力。但是科技园在科技创新中的巨大优势和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平台优势存在一定的隔阂。一是科技园将重心放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较少涉及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无法与众创空间相契合;二是相较于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面临的创业成本、创业风险和创业收益之间的不对等,科技园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更高的项目,而众创空间依然存在着创新创业风险和预期之间的差距;三是医学类大学生对科技园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功能认识不足,即使有成熟的创新创业计划,也鲜有利用二者的协同优势来增强创新创业竞争力。因此,科技园作为创业孵化平台的功能不显著,难以和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优势相协同,也很难被纳入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体系。
4 众创空间助推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的新路径
当前,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很多困难,构建众创空间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模式应充分发挥科技园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作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增强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争力。
4.1 创新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举措,是大学生积累创新创业知识和增进创新创业技能的必要环节。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不协调、创新创业知识与社会需求不相符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因此,医学院校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是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和模式,开展以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系列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养;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中注重“专业+创业”的创业观培养,发挥专业优势,挖掘专业内的创业潜力;三是将众创空间纳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利用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意识。
4.2 建立众创空间与创新创业教育、科技园之间的协同机制,发挥多要素协同优势
科技园在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中的长期缺位使得科技园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脱离,也使得众创空间在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中难以发挥最大效用,三者的协同创新创业优势发挥不显著。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化阶段需要创业平台作支撑,而众创空间和科技园可以作为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平台和基地;二是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的创新发展也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基本的创业素养;三是众创空间自身独特的优势也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科技园创新创业功能的发挥提供支撑。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应该被割裂开来,因此,必须建立众创空间、科技园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协同机制:一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大学生深入了解众创空间、科技园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将创新创业实践真正纳入创新创业教育中;二是建立三者之间的协同机制,从制度、组织、人员、文化等方面加以保障;三是以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优势推动科技园的部分功能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转化,使其真正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地。
4.3 整合众创空间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社会支持氛围
创新创业资源整合不足使得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优势不能完全凸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对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平台的认同和支持,不能有效实现众创空间与其他多种创新创业要素之间的融合和衔接。因此,在与创新创业教育形成紧密关系的基础上,众创空间应充分整合内外的创新创业资源,为医学类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一是加强与医学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联系,关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动态,适时参与或引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二是加强众创空间内部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创业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加强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互动增进相互之间的认同与支持;三是通过网络众筹的形式吸引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等,增强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能力,保证以众创空间为核心的协同创新创业模式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