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全程式高校职业指导模式构建

2019-12-22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张 敏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1]。而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制度已从传统的国家“统包统分”转为如今政策指导下的“自主择业”与“双向选择”。

制度的转型升级难免面临阵痛,大学生进入职场后,各种问题纷至沓来:面临各类人才招聘无所适从,由于对政策、制度理解不够深入而产生种种困惑,心理压力增大,无法适应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不但给毕业生造成影响,也使社会及用人单位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供求关系失衡及其他结构性矛盾。对此,高校职业指导服务不应缺位,应与时俱进,给予学生科学且实际的全程性指导服务,推动社会发展。

在此指导思想下,我国职业指导服务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特点,但如何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且可持续性的指导无疑是我国高校就业服务部门需慎重考虑及解决的问题。对此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探究,能更清楚地了解我国高校当前职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现状及其发展与限制,以期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职业指导模式。

1 负累前行,剖析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现状

受国情影响,我国各级学校一直以来都更重视教育及升学而较为忽视就业,即重“入口关”而轻“出口关”,这种失衡除了会给毕业生带来“本领缺失”的恐慌感、削弱其就业竞争力外,也给高校、用人单位及社会发展增添了不少不稳定因素。对此,国家提出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要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能力。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多方位拓宽就业领域,强化劳动者素质能力培养。各种“大招”“实招”频发,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随着国家提出促进就业宏伟目标,用于就业、创业保障的投资明显增加,以政策为保、资金为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及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各项措施的实施都使得大学生就业质量全面提升,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受关注程度随之大幅度提高。但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发现,作为曾经“临阵磨枪式的打造”和“季节性的快餐”,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仍存在不少误区。

1.1 关注度与重视度相较失衡

高校扩招,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2]。高校对此虽关注却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或者说更重视“结果”而非“过程”,这主要表现在相关机构、人员、场地及经费等方面的欠缺与不足。不少学生反映,学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形式及内容都比较滞后,授课教师专业知识不足,课上也很少与学生互动或沟通,导致学生对相关政策和职业技能的重视度与掌握度不高。

1.2 理论教育与实际指导脱节

对于职业指导咨询与服务,我们一直强调坚持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但事实上,一些学校始终沿用旧的教学内容与指导形式,导致理论教育和社会实际脱节,与大学生实际需求不符。一味追求就业率而忽视素质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也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感到不适应,问题重重。

1.3 裸程理论及人员未成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职业指导课程,但很多情况下,其课程内容仅被作为一门陈述性的知识讲授,大量介绍基本常识及政策法规,与实践环节、竞赛环节、实习环节并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而人员、机构、设施、基地等动态资源支持系统也大多未建成或备齐。

1.4 流于形式,作用不显著

目前的职业指导课程理论讲授多、深入研究少,实践上也更倾向于就业指导,但没有明确的指导方向,如此自然不会对大学生产生明显效用[3]。对于当代大学生成长急需的职业角色和职业技能教育,正确职业观念培养,心理素质及职业道德培育等方面未深入触及。

1.5 个性指导与可操作性欠缺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呈现新的形式,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每位大学生对自身就业及职业发展都有自己的理解与规划,但现今的教学形式缺乏与实际的联系与个性化的指导,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对学校的职业指导缺乏信心、缺少关注、拒绝实践,“阳奉阴违”。

2 资源整合,全程式职业指导促智能平台创建

如习总书记所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于如何在高校建立科学的职业指导体系,真正服务学生、造福社会,我们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但更需要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纵观高校多年职业指导情况后不难发现,其发展是显著的,但并未形成合力,理论教育、实践育人、心理指导、队伍建设等优势明显却存孤立发展之势,发展中交叉区域不多,导致相互之间的促进无法达成。因此全程式的综合资源整合及体系发展之路更适宜我国高校职业指导。

科学的高校职业指导应呈体系存在,有一定层次关系,绝非毫无关联、独立发展,它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永远处于一种科学而开放的发展状态[4]。体系建设中应包含大学生职业发展各项所需:理论学习、政策解读、心理强化、技能提升、实际咨询,等等。这意味着我们提出的是理论的复合、优势的集结、服务的多元以及技能的综合,我们要做到的便是以环环相扣的科学指导与服务来满足大学生的所需所想,这个全程式服务体系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2.1 全方位裸程理论建设

建立高校职业指导理论体系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高校本身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实际需求,教学内容除了现有的生涯规划、职业指导和创业咨询,还应包含专业前景解读、前沿政策宣讲、心理咨询、职业礼仪讲授、职业道德培养与法律法规解读等方面。课程建设方面,除了教材与理论,还要打造专业师资队伍,整合所有可利用资源营造职业指导全员育人氛围,如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名人资源(国内外的职业指导专家、著名学者、成功人士等)、校友资源(前辈、同辈等)、其他社会资源(相关政府机构官员、企事业面试官、礼仪专家、法律人士等)为大学生讲解社会就业热点,讲授大学生就业知识,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实际帮助与咨询。教材方面,除基本的教学材料外,还应根据本校学生特点适当添加特色的专业指导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和感染力。

2.2 全链条技能基地构建

不同于理论讲授,技能培训更需要构建一条龙模式。除了课堂讲授,技能培养可采用多种灵活形式,如课堂活动、经验交流、小组训练、模拟面试、实习基地见习、实习、兼职、创业创意大赛等。此外,还应积极组建职业技能培养中心、职业技能指导中心、实践基地、校企共建基地、社团活动场地、创业实践场地等技能培训场所,从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养及就业、创业能力开发等方面强化大学生见习、实习、研习环节,促进职业能力与就业水平提升。此环节构建应讲求虚实结合,可模拟就业、创业、简历书写投递、面试应聘、职场问题处理、职场人际体验、职场心理调适等环节,全面提升就业准备技能,打好“预备战”。

2.3 广协同事务办理

新媒体时代,为提升职业指导及就业服务质量,我们要转变服务理念、简化事务管理流程,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改善高校就业服务现状。线上可进行信息发布及技能培训、业务办理、兼职报名、政策咨询、心理咨询等网络预约;线下则可以利用相应的办公场所和专门设备开展各项职业指导工作,如网络信息室、职业测评工具、职业技能培训室、就业指导和咨询室及心理咨询室等,细化职业指导教育和服务内容,满足高校学生的现实需求。

2.4 多层次个性发展咨询

目前各高校的职业指导大多以课堂集体教学指导为主,形式单一且缺少针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指导教育,如个性塑造、潜能开发以及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等。这就导致学生的认同度低,就业时,仍茫然不知所措,难以从容面对。至此,个性化就业指导应运而生,它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是针对不同人(群体)进行的就业指导,是对传统教学(一种教材、一种大纲、一套模式、一个课堂)的完善与调整[6]。其优势在于充分尊重个性发展,积极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适应市场竞争。可建立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档案,根据个人基本情况(性别、性格、家庭状况、专业学习情况及生源地信息等)及个人职业规划(短期长期就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工作任职、兼职情况等)了解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需求,以便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大学生职业个性化发展,发挥其个人潜能。此环节还应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女大学生、冷门专业等特殊学生群体的个性化职业引导,做好问题预测及特点分析并积极整合相关资源进行帮扶,做好技能培训、心理调适及关爱保障工作,以妥善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2.5 全覆盖指导问题反馈

只关注单项指导而无视问题存在、反馈渠道不畅,对于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均是阻碍。在全程式职业指导体系中,问题的反馈与改进无疑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我们要及时掌握第一手的精准人群反馈分析结果,准确把握该链条各环节,助力其突破式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我爱的职业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