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传播语境下高校辅导员话语能力提升的途径

2019-12-19黄峒瑜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微传播提升途径高校辅导员

【摘 要】本文分析高校辅导员话语能力提升的重要性,阐述微传播对高校辅导员话语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微传播语境下高校辅导员话语能力提升的途径:夯实知识结构,丰富话语资源;关注心理成长,找准话语表达;学会换位思考,提升话语情感;提高微传播素养,加强话语创新。

【关键词】微传播  高校辅导员  话语能力  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C-0108-03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大学生的话语交流方式,也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挑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过程中,辅导员的话语能力是关键。在微传播语境下,高校辅导员的话语能力应接地气、有生气、显才气、摆正气。同时,应夯实知识结构,关注心理成长,学会换位思考,提高自身微传播素养。

一、高校辅导员话语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标准》指出,辅导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除了上述能力外,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增加了一项内容,即“具备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能力”。从以上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是一份“从大学生中来,到大学生中去”的工作,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以大学生为中心,和他们亲密接触,进行沟通交流,以达到教育、引导、培养的工作效果。而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语言沟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除了辅导员的知识储备、工作经验积累等因素外,辅导员的话语表达能力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关键。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同的是,如今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在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下,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传媒工具也构建了一个新的话语环境,即微传播环境。受微传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一种新的话语交流方式,这些全新的话语交流方式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也对辅导员的工作带来挑战。如果辅导员不关注这一点,其话语能力和教育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和挑战。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应时刻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思考:面对各有特色、个性复杂的大学生群体,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话语表达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社会、信息繁杂的舆论传播环境,立足于自身的工作岗位,我们应该说什么、怎么说,才能占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教育效果?因此,探讨微传播语境下的高校辅导员话语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微传播对高校辅导员话语能力的挑战

(一)教育主导地位被动摇

长期以来,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教育模式,以辅导员主导说教为主,不管是对学生进行批评、学业和就业指导,还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上,辅导员是可以掌控的。而微传播时代的到来,使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更快、更全面地接收各种信息,甚至一些微博、微信上的“心灵鸡汤”文章可以让学生轻易获得各类知识和经验分享。但这些网络信息的来源是不可控的,其中所夹杂的一些负面信息传递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信念产生误导。而辅导员基于人生阅历和年龄而积累的信息壁垒被打破,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度降低,长此以往,辅导员的话语权威性将会下降,教育的主导地位受到动摇,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无法产生应有的效果。

(二)受教育需求的缺失

在微传播语境下,大学生的需求体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他们更注重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追求互动式的交流。高校辅导员常用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流阵地,对高校辅导员也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所使用的话语方式更新速度往往追不上网络流行语的发展速度,辅导员在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遵循传统,话语表达乏味,缺乏情感,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即使能够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等途径辅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教育内容的滞后也阻碍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鸣,因而无法适应微传播语境下的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因此,需要辅导员在表达方法、话语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学习,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

三、微传播对高校辅导员话语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辅导员为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应注意反思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自身话语能力建设。笔者认为,针对微传播语境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高校辅导员的话语能力应满足“四气”的要求。

(一)接地气

“接地气”就是通俗的意思。《规定》指出,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四个自信”等话语体系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如果不转换为“接地气”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就难以让它们在大学生群体中“入脑、入心”。那么,如何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把高屋建瓴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让大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学习,把党和国家相关理论政策学透、吃透;同时要不断思考,增强自身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学会把一些深奥的道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有生气

语言是为了服务于社会活动而存在的。高校辅导员的语言就是围绕大学生而展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受到互联网社会发展的影响,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喜欢新鲜事物,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因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让他们感到厌烦,教条式的话语、空洞的说教只会让他们反感。因此,輔导员要想做好这一群年轻人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就要把自己变得和他们一样,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让自己的话语生动起来、活泼起来。要根据当今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话语表达能力。一个语言活泼、妙语连珠的辅导员,可以让大学生乐于接受批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温暖;一个言辞有趣、风格多变的辅导员,可以让大学生充满信心、看到未来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

(三)显才气

辅导员话语表达中的才气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多视角的话语观察,话语的表达视角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二是指逻辑清晰的话语表达。这是衡量辅导员话语能力的重要因素。有些辅导员在工作中,没能把握住话语表达的角度和逻辑,说话重复啰唆、颠三倒四,容易引起教育对象的反感。要做到用语准确、条理清楚,把自己的思想准确传达给学生,提高沟通交流的效率。比较常用的条理性表达方法有:一是根据事物的发展时间来进行表达;二是根据问题的性质进行分门别类表达。如果在条理清楚的前提下,能够紧扣主题进行深入的逻辑分析,鞭辟入里,环环相扣,引经据典,挖掘事物本质,最后深入浅出,把道理说透、说通,则更考验辅导员的才气,也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摆正气

语言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表达。对于辅导员而言,其话语的目的性必须很明确,那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这也是《规定》中明确的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要胸怀正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正确的政治意识,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歪风邪气的侵蚀。只有自己的政治立场正确了,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灌输给学生,培育他们的爱党爱国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只有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了,才能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传递给学生,培养他们健康的价值观念。

四、基于微传播语境的高校辅导员话语能力提升途径

高校辅导员的话语能力是开展教育引领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开发大学生潜力的主要途径,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夯实知识结构,丰富话语资源

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有一句话:“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意思是画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积累,对竹子的形态铭记于心,每次画竹,都非常从容自信。后衍生出“胸有成竹”的成语,比如一个人做事之前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同样,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也要做到胸有成竹,而“竹”就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积累。微传播语境消除了传统媒介传播的隔阂,使得信息传递更加方便,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同时也会对大学生造成思想上的冲击和影响。辅导员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与大学生实现顺畅的沟通交流,从而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标准》指出,辅导员应“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其职业知识包括三类:基础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专业知识(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务等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笔者认为,三种知识中,辅导员应重点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党的理论是辅导员的工作之基,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石。此外,在上述三种知识的基础上,辅导员的知识结构还应包括为人处世知识。为人处世是指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习俗、经验、常识等,这是依靠人生阅历积累而来的,也是辅导员相对于大学生的优势所在。辅导员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总而言之,辅导员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地支撑和提升自己的话语能力。

(二)关注心理成长,找准话语表达

从“能力”的定义来看,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辅导员的话语能力也与自身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在微传播语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发生巨大改变,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不再盲目服从于权威,期望在网络空间拥有更多话语权。如果辅导员不了解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只是简单地采用“围追堵截”的工作方法,只会适得其反。因此,首先,辅导员在工作中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保持大气凛然、不卑不亢。比如,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教育时,不居高临下、趾高气扬;对不良现象进行纠正时,也不低声下气、缩手缩脚。其次,要用健康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作中出现问题与困难,学会理性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既不害怕畏缩,也不妄自尊大。最后,要用发展的心态来要求自己,杜绝故步自封。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事物的科学发展规律,不断与时俱进,改进方式方法,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学会换位思考,提升话语情感

2018年8月25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坚持党员党语、民言民语、学言学语并举,坚持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并重,更多运用鲜活的宣传方式。

换位思考和话语情感是密不可分的。辅导员的换位思考可以提醒自己站在大学生的立场上,去关注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贴近他们的内心情感。辅导员通过走出办公室,走进课堂和学生宿舍,深入大学生群体当中,体会大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增进与学生的感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使自己的工作决策和话语表达更符合大学生的愿望,满足他们的期盼,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加强自身话语方式创新,提升话语情感温度,使大学生乐于接受。如果没有换位思考,辅导员的工作就不能契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力量。

(四)提高微传播素养,加强话语创新

研究者邹怡认为,微传播素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对新技术的好奇心与学习精神、熟练掌握微传播语言、高超的信息甄别能力、准确把握微传播途径。微传播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自由的舞台,也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一个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首先,辅导员要学习掌握微传播的语言,这是辅导员话语能力创新的基础,也是辅导员在微传播语境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其次,在话语表达上,要善于利用微传播的“微”特点,创新表达方式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用短小、精练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并通过“微”载体开展“微”教育,使之符合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可以加强与教育对象的交流与互动。另外,辅导员也要对“微”信息进行把控和甄别,进行适当的纠正和引导,使大学生群体中的“微”声音是保持主流的、积极向上的。

总之,高校辅导员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微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以努力的心态去寻找自身话语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开启加快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N].人民日报,2018-09-25

[2]邹怡,王自超.微传播语境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挑战和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7(12)

[3]曲一歌,王艳华.“微传播”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

[4]李仕波,张玲.理解新時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几个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8(7)

[5]刘运显,舒大凡.论如何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

【作者简介】黄峒瑜(1983— ),女,瑶族,广西防城人,学生政治辅导员,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微传播提升途径高校辅导员
“微传播”时代微信平台在医学期刊中的实际应用
浅析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与提升新途径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
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
“微传播”环境下多功能图书馆藏品推介文案的撰写与利用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